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一起對今後的學習做個計劃吧。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已經學習了一個學期,在情感態度與行為習慣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女裡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好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性綜合課程。具有以下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展開學習內容,二手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有機整合學習內容。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功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性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張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幸福”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甘石溝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獲得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現實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只會,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性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斷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要求

《道德與法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健康、安全的生活、積極愉快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四、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文明、守秩序,遵守學校規則。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危險。

第四單元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意識到在家在學校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的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和兒童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2

年 級:一 年 級

學 科:道德與法治

一、學生基本情況:

1. 本班學生共5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30人。

2.多數學生勤學好問,但品德落後。

3.少數學生思想渙散,懶惰、學習不主動。

4.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學生的品德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排注重圖文結合,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堅持以學生品行教育為主線,切實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和養成良好習慣教育兩個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2.本教材遊戲較多,通過遊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

3.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家庭,尊重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能使用文明語言稱呼家裡的每一位成員,能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遵守學校裡的校規、校紀。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從小養成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能獨立自主學習能向好的同學學習,能向好的一面學。做學習的主人。

3.培養學生不論是日常生活、學習還是做遊戲,都要講究規則,培養學生把規則與我們的生活密切地聯絡起來,有序地生活和學習 。

4.培養學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擔當不同的責任。

5.法制滲透:《中國小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知識。 3.抓好學生輔導,做到品德後進生吃飽,品德優秀生吃好。 4.建立幫扶小組,品德生幫扶後進生。 5.及時發現,分析成在的問題,改進方法 五、教學進度

教 學 進 度 計 劃 表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3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的生活型綜合課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一方面通過現實情境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得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20名,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大多數學生尊敬師長,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集體。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學生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意識狹隘。在新的學期應理論聯絡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養學生愉快、積極的生活。

3、培養學生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有創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規則意識,初步理解遵守規則、公平競爭的意義與要求。

6、瞭解消防安全知識、基本交通規則,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初步瞭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措施

1、把每個學生的發展擺在第一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唱、多聽、多動、多想、多說,在實踐中獲得學習的愉悅和能力。

2、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瀉,讓他們在鼓勵和讚揚聲中享受成功,不斷增強學習的興趣。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

附: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週、2.12—2.17、我是中國人、2

第二週、2.20—2.24、瞧我這一家、2

第三週、2.27—3.3、家庭歡樂多、2

第四周、3.6—3.10、學做小主人、2

第五週、3.13—3.17、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2

第六週、3.20—3.24、牙齒怎麼啦、2

第七週、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確姿勢、2

第八週、4.5—4.7(3天)、預防疾病有學問、2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離不開、2

第十週、4.17—4.21、學校設施用處大、2

第十一週、4.24—4.28、我是節約小能手、2

第十二週、5.2—5.5、愛護公物人人誇、2

第十三週、5.8—5.12、夏天到了、2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電話、3

第十五週、5.22—5.27(6天)、平安度過夏天、2

第十六週、5.31—6.2(3天)、開開心心過暑假、2

第十七週、6.5—6.9、複習、2

第十八週、6.12—6.16、複習、2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試、2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4

一、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好習慣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我和大自然

1.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春天的美好。

3.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與春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春天、找到快樂。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

1.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學校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通過向學生求助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與人交往、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4、讓學生體會到同伴和自己分享的快樂,體會學校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集體,從而學會感謝同學、關愛同學。

六、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七、課時安排:16課時

八、教學進度: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課時數

1

2.20-2.24

我們愛整潔

1

2

2.27-3.3

我們有精神

1

3

3.6-3.10

我不拖拉

1

4

3.13-3.17

不做“小馬虎”

1

5

3.20-3.24

風兒輕輕吹

1

6

3.27-4.1

花兒草兒真美麗

1

7

4.5-4.7

可愛的動物

1

8

4.10-4.14

大自然,謝謝您

1

9

4.17-4.21

我和我的家

1

10

4.24-4.28

期會考試

?

11

5.2-5.5

家人的愛

1

12

5.8-5.12

讓我自己來整理

1

13

5.15-5.19

乾點家務活

1

14

5.22-5.26

我想和你們一起玩

1

15

5.31-6.2

請幫我一下吧

1

16

6.5-6.9

分享真快樂

1

17

6.12-6.16

大家一起來

1

18

6.19-6.23

考試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七(4)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個人認為整體素質還是不錯的。從初步摸底的情況看,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本學期在抓好各項教學常規工作的基礎上,應加強能力素質教學,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把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七年級學生處在生長髮育的特殊階段,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本期所任教的學生的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學生還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既要求學生掌握好基本知識,又要養成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學會做人。

學生剛上國中大多數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較差,雖然思想品德的內容接近中學生的生活,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無法與我們的生活相聯絡不能很好的運用到生活中,本期在加強學生基礎訓練的同時,還應特別注重綜合能力的訓練。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為新版教材

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共四個單元十課,設計了21框。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為七年級上冊的起始單元

1.幫助學生積極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編寫好自己的夢想,以樂觀、積極的心態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2.幫助他們在清晰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接納自己、欣賞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從而享受成長帶來的一切,感受生命的充實和豐盈。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友誼的`天空”,它是一單元的延伸。

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獲得友誼,擁有怎樣的交友智慧,特別是如何理性的結交網友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

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師長情誼”

第六課“師生之間”教師的重要作用,尊重和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幫助我們掌握教學相長、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係。

第七課“親情之愛”主要向學生介紹家是我們的寄居之所,家裡有親人和親情,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中傢俱有的深厚意味,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本單元更加註重道德教育,隨著立德樹人觀念的落實,道德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道德教育關係著青少年的成長,關係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命的思考”由第八課“探問生命”、第九課“珍視生命”、第十課“綻放生命之花”組成。

本單元是前三個單元的延伸,是整個國中課程中生命健康教育的最核心內容。它主要是針對我們青少年頻頻出現的健康安全問題而設定的。

學習本單元是讓我們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實現人生的價值。總之,本教材更加註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學生之間更多地互動。教材的每個學習主題背後都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支撐,每一課內容的展開都包含著一條引領生活經驗的線索。

三、教學目標:

(一)、總的目標要求是:力求體現加強基礎知識;培養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提高思想覺悟,加強道德與法律的認識和學習。

(二)、具體目標是:

1、養成上課認真聽講,專心做筆記,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及時高效完成作業等習慣。並慢慢掌握答題技巧;

2、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課堂的合作學習,學會在老師引導、同學交流和分享中,總結出一些重要的結論;

3、積極參與課堂拓展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會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樂趣。

4、運用所學的課本知識來提高思想覺悟並貫徹到實際行動中。

四、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鑽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學好教學改革新理論,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教研理論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編寫目的和教學要求,提高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強教研活動,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做到多聽課、多總結。認真學習他人、他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4、自覺做好教學各項常規工作,按質按量完成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單元測驗等常規教學任務,尤其認真實施課堂目標教學法。

5、認真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充分體現思想品德課的知識、能力、踐行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6、認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7、加強閉卷降分考試能力訓練,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使學生儘快適應考試的要求。

8、充分運用遠端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積極參加教研,提高業務水平

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道德與法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資訊,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採用討論、演講、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靈活輔助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餘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3、開展幫帶活動。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複習、預習及練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嚴抓思想工作。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思想狀況,做好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強化德育功能,開展課堂活動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學校德育活動,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採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2、嚴於律己,教書育人。立足本職,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待生、愛護學生。工作認真細緻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思想品德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 培養學生進取積極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自救自護我能行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風險。

第四單元:溫暖你我他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7

學生情況:

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有一部分學生因年齡偏小,自控能力較差,求知慾較強,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不斷啟發,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讓他們能對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這就要從各個方面加以訓練和引導。

 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 ,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線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 、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活動是教和學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教學理念:

 1、道德存於兒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只有源於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認識和道德體驗。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低年級的課程應該是通過由淺入深 的道德的、科學的 、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好基礎。

3、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教學目標:

 總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情感與態度: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知識與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過程與方法: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教學措施:

1、聯絡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生多說多藝,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社會的能力。

3、重教學活動與實際活動相結合。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8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整體看學生還是很活潑。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其課堂從教室擴充套件到家庭、社群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其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嚴展,其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的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三、教學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冬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初步瞭解一些健康常識,學會自我保健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6、通過觀察感受寒冷的冬天,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

7、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8、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以直觀的形象激發學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採取跟蹤調查,聯絡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啦

1 我上學了 第一週

2 認識新朋友 第二週

3 走,看校園去 第三週

4 參加升旗儀式 第四周

第二單元學校的一天

5 早早起,上學去 第六週

6 課堂上 第七週

7 課間十分鐘 第八週

8 放學啦 第九周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9 說說我的家 第十週

10 愛心伴我長大 第十一週

11 把我的愛傳給大家 第十二週

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

12 北風吹,冬天到 第十三週

13 冰雪世界樂趣多 第十五週

14 慶元旦,迎春節 第十六週

整理與考查(機動)第十七十八週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9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總要求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

1、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開開心心上學。

2、 幫助學生熟悉學校環境,讓學生學會交際,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1、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2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0

一、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學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由於學生剛從幼兒園轉入國小,學習習慣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加上他們來自不同的幼兒園,所學技能與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別。學習習慣養成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教學的課堂常規對於剛入學的他們來說是一個新鮮的內容,更別說什麼道德與法制,法制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引導,才能讓他們慢慢地瞭解其內容。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16課。其內容為:

第1課

開開心心上學去

第2課

拉拉手,交朋友

第3課

我認識您了

第4課

上學路上

第5課

我們的校園

第6課

校園裡的號令

第7課

課間十分鐘

第8課上課了

第9課

玩得真開心

第10課

吃飯有講究

第11課

別傷著自己

第12課早睡早起

第13課

美麗的冬天

第14課

健康過冬天

第15課

快樂過新年

第16課

新年的禮物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進行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把法治教育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養成學生的與法治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1、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2、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講解法、演示法、案例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學法:自主學習法、交流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1

第一單元:我的生活好習慣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學生進取積極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學校生活真快樂

1、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

2、讓學生意識到在校園裡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三單元:自救自護我能行

1、體驗四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危險,注意遠離危險,規避風險。第四單元:溫暖你我他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餐桌上的學問

第三週愛清潔講衛生

第四周做事不拖拉

第五週過好每一天

第七週我進步我高興

第八週

第九周

第十週

第十一週

第十二週

第十三週

第十四周

第十五週

第十六週

第十七週

第十八週成長不煩惱為你喝彩向快樂出發春夏秋冬學自護不玩火防觸電會變臉的水地震來了會應對心中有他人小手拉小手他們需要關愛期末測試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2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編,編排了四個單元,共16課主題活動,約16課時,每週一課時。

第一單元第1—4課我的好習慣第二單元第5—8課我和大自然第三單元第9—12課我愛我家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們在一起

二、教學目標

1、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父母,並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瞭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安排

第一單元第1—4課我的好習慣

1、我們愛整潔

1課時

2、我們有精神

1課時

3、我不拖拉

1課時

4、不做“小馬虎”

1課時第二單元第5—8課我和大自然

5、風兒輕輕吹

1課時

6、花兒草兒真美麗

1課時

7、可愛的動物

1課時

8、大自然,謝謝您

1課時第三單元第9—12課我愛我家

9、我和我的家

1課時

10、家人的愛

1課時

11、讓我自己來整理

1課時

12、乾點家務活

1課時

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們在一起

13、我想和你們一起玩

1課時

14、請幫我一下吧

1課時

15、分享真快樂

1課時

16、大家一起來

1課時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3

一、 教學目標: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二、 學情分析:

班 平均分 達標率 鄉鎮名次 校名次 部級前40名 部級後2名 備

1、 上學期統考情況分析

2、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

3、 學生思想狀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 培優措施:

l.課內外輔導。

2.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

3.採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 補差措施:

1.採用一優生帶一差生的一幫一行動。

2.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

3.對差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不斷提高做題能力,紮實知識與技能

4.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五、 教材分析(重點、難點、知識結構)

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六、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教學的措施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研究不同課型的教法。如上覆習課時,要把知識進行網路,把知識進行列表比較,把知識系統,便於學生掌握;上習題評講課時,做到既評又講,評有代表性的學生答題情況,講知識的重點、易混點、熱點及考點。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優生率。

七、 實驗課題及實驗方案

課題:道德與法治教材研究

實驗方案:

一、準備階段:

a.完成方案的制訂及課題申報工作。

b.健全學習研究、交流制度。

二、實施階段:

a.在實施研究過程中進行階段性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不斷修正實施方案,促使課題研究順利開展。b.經常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為歸納和分析課題提供實踐依據。

三、總結階段:彙總本課題研究成果,完成課題結題報告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做好結題工作,為成果鑑定提供服務。

班 達標率 優秀率 差生轉化率 在縣或者鄉鎮所佔名次

八、 教學指標

九、 教學業務學習以及有關教學活動安排

周次 內容 周次 內容

1 撰寫計劃、集本備課 12 新課改理論學習

4 教師業務理論學習 13 常規檢查

5 觀摩錄影課 15 業務學習:《新理念培訓》

7 業務學習《新課程培訓》 17 撰寫優質教案及課改理論學習

8 新課改理論學習 18 課題總結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單元過關時間

1 9.4-9.8 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

2 9.11-9.15

3 9.18-9.22 9.20

4 9.25-9.29 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

5

6 10.9-10.13

7 10.16-10.20

8 10.23-10.27 10.25

9 10.30-11.3 第三單元:家中的安全與健康

10 11.6-11.10

11 11.13-11.17

12 11.20-11.24 11.23

13 11.27-12.1 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

14 12.4-12.8

15 12.11-12.15 12.14

16 12.18-12.22

17 12.25-12.29 期末複習

18 1.1-1.5

19 1.8—1.12

20 1.15—1.19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4

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一方面通過現實情境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得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20名,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大多數學生尊敬師長,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集體。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學生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意識狹隘。在新的學期應理論聯絡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養學生愉快、積極的生活。

3、培養學生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有創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規則意識,初步理解遵守規則、公平競爭的意義與要求。

6、瞭解消防安全知識、基本交通規則,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初步瞭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措施

1、把每個學生的發展擺在第一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唱、多聽、多動、多想、多說,在實踐中獲得學習的愉悅和能力。

2、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瀉,讓他們在鼓勵和讚揚聲中享受成功,不斷增強學習的興趣。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週.12~2.17、我是中國人

第二週.20~2.24、瞧我這一家

第三週.27~3.3、家庭歡樂多

第四周、3.6~3.10、學做小主人

第五週、3.13~3.17、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第六週、3.20~3.24、牙齒怎麼啦

第七週、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確姿勢

第八週、4.5~4.7(3天)、預防疾病有學問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離不開

第十週、4.17~4.21、學校設施用處大

第十一週、4.24~4.28、我是節約小能手

第十二週、5.2~5.5、愛護公物人人誇

第十三週、5.8~5.12、夏天到了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電話

第十五週、5.22~5.27(6天)、平安度過夏天

第十六週、5.31~6.2(3天)、開開心心過暑假

第十七週、6.5~6.9、複習

第十八週、6.12~6.16、複習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試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15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一年級新生入學不久,學生活動力特別強,活潑好動,特別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習慣還處於自由散漫型狀態。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書將課標提出的三經四緯課程框架,三經,即: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緯,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用三篇課文和一個單元體驗活動創造性地拓展為與兒童發生密切聯絡的家庭、學校、自然、社會四大生活場域,引領置身其中的兒童在4個生活方面學習、活動、提升,用空間邏輯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時間邏輯的編排。因為家庭是兒童德性生長的起點,然後從家庭走到學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會,由近及遠,由小到大。低年級段每冊都由四大場域構成,4冊教材縱向看,相同場域的主題單元內容螺旋上升,凸顯兒童成長髮展的脈絡,促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構成兒童習得道德修養與法治意識的邏輯清晰又綜合立體的生活畫面。

2、彰顯立德樹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法治意識教育的啟蒙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新教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有機滲透在活動主題中。國家層面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的課文有:《我愛爸爸媽媽》、《幸福一家人》等;社會層面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的課文有:《我和夥伴一起玩》、《遊樂園裡真開心》、《與規則同行》、《紅路燈在站崗》等;個人層面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體現的課文有:《我的新夥伴》、《可愛的校園》、《老師,您好》等。

②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

新教材精選了很多經典古詩文,名人名言,農諺等。如《弟子規》《治家格言》,古詩《鋤禾》《遊子吟》,《論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學禮無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傳統經典,以“寶典箱”的形式呈現,將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親、勤儉、自強、厚仁、貴和、好學”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範有機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兒童的德性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得到滋養。

③法治意識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的國小階段目標是“著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

3、營造兒童文化,增加兒童道德與法治學習、踐行的樂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彰顯兒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著力營造濃郁的兒童文化,使之更加順應兒童的天性,滿足兒童的需求,利用兒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響兒童的人生價值觀、審美價值觀和道德價值觀。

新教材重塑了兩個小夥伴形象:盼盼和圓圓,他們是教室裡兒童的同齡人,不時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與教室中的兒童互動交流。

同時重塑了四個卡通動物: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創創鼠,形象活潑可愛,巧妙地出現在活動場景中,穿針引線,富有情趣地引導兒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動小欄目,生動形象,指向明確,起著規範教學內容、引領教學活動的作用。如故事屋、遊樂場、音樂廳、觀察哨、 碰碰車、寶典箱、誦讀臺、法治窗、實踐園、體驗館、小論壇、加油站等。欄目內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如故事、遊戲、下跳跳棋、小競猜、小辯論、小製作、小養殖、誦讀、特長展示、歌曲欣賞、童話劇表演等等,讓兒童喜聞樂見,有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新教材嘗試創作或改編了“微繪本“故事。配圖活潑明快,文字言簡意賅,富有童趣,啟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創、改編或選用兒歌童謠和歌曲,讓教材為兒童的歡樂世界。

繪本故事舉例:請翻開一上課本: P6《 兔媽媽和兔寶寶》 P28《孤獨的'小豬》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隻小猴去旅行》

兒歌舉例:請翻開一上課本:P14《唱兒歌 感受愛》P26《找朋友》P29《一顆星》P40《刷牙歌》

教材這些濃濃的兒童文化的呈現,傳遞童心、童音,激發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更有效地讓低年級學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把課堂變成了暖暖的兒童樂園,使兒童獲得了潤物無聲的道德情操與法治意識的薰陶。

4、倡導現代學習方式,引領兒童在體驗活動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觀察哨”、“碰碰車”、“實踐園”、“體驗館”等活動欄目,通過形式多樣的情境創設,在碰撞、探究、思辨、踐行中,幫助兒童獲得探求知識的能力,培養初步的科學精神和道德判斷能力,為兒童提供了更開闊的思維和行動空間。

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摒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通過主題鮮明的活動欄目推動主題學習活動,以先進的學習方式激發兒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新教材精選了很多經典古詩文,名人名言,農諺等。如《弟子規》《治家格言》,古詩《鋤禾》《遊子吟》,《論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學禮無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傳統經典,以“寶典箱”的形式呈現,將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親、勤儉、自強、厚仁、貴和、好學”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範有機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兒童的德性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得到滋養。

三、教學進度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