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課稿範文彙總五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說課稿範文彙總五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我說的課文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作者以凝練如詩般的語言描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百萬群眾自發雲集長安街,哭別總理靈車的動人場面,抒發了人民群眾沉痛哀悼、深切懷念總理的強烈感情。全文雖僅600餘字,卻字字有情,句句含情,讀之令人情不能已,哀慟欲絕。

評:開首即直入主題,分析教材,簡潔、明瞭。但除了課文內容、中心及文章的語言表現特色以外,還應揭示文章的結構,說說課文由幾段組成,每一段都講了什麼。因為這裡說的不是整篇課文,而是其中的一段。不如此,就難以評價說課者教學內容取捨的恰當與否,也無法將說的內容放到整體的背景上去思考評析。

我計劃安排兩課時進行本文的教學。下面就第一教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教學目標和教學程式三部分談談自己的設想,至於教法、學法都滲透在教學程式的各個層面之中。

先談的是我對教材第一段的理解。文章開篇的景語描寫,不僅是自然景象的真實寫照,更烘托了人們當時的悲痛的心境,好似“天人同哀”。接著,用“擠滿”極言人之多,用三個“都”強調人心齊。最後又由“面”到點,推出三個典型性的特寫鏡頭。特別是“焦急、耐心”一對反義詞,有力地表現了人們對總理的無比深厚感情。

評:在對整篇教材作了剖析以後,現在又接著解剖所說課時的教學內容,很好。但由於上面說教材時沒有說清課文分幾段,所以這裡突然說“先談的是教材第一段的理解”,聽者會感到惘然。如果能在上面“我計劃安排兩課時進行本文的教學”這句話之後,加上“現在說的是第一課時,這課時準備教學課文的第一段”,聽者就會清楚得多了。(但前面自然還得對課文分幾段,每段講什麼作出交代)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五個教學目標:

評:應說清“大綱要求”是什麼樣的要求;“學生實際”是個什麼樣的實際。如果太籠統了,“根據大綱要求……學生實際”之類的話就沒什麼實際意義了,說了,其實也等於沒有說,這是希望引起注意的。

1.學會第一段的生字新詞。

2.理解句子裡含義深刻的詞語,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細讀課文第一段,體會“等靈車”時的感人場面,激發學生熱愛並緬懷周總理的思想感情。

4.學習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第一段段意。

5.指導感情朗讀。

評:嚴格地講,教學目標不能和教材理解、教學程式並列地單獨作一塊內容,教學目標是教材理解中的一部分。就像教學重點、難點隸屬於教材理解一樣,所以實際上本說課稿,只有教材理解和教學程式兩塊內容,這從總體上看,似過於簡略了。

其中體會悲痛心情,指導感情朗讀是本課時的重難點。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評:用“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這樣一句話,將說課由說教材轉入說教學過程,轉得十分自然、簡潔,這反映了說課者良好的說課功底和自如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第一步,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我以充滿激情的導語,藉助畫像,哀樂等手段努力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意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這樣做,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而後安排揭題、審題,用“課題擴充法”說課文主要內容,學生掌握快捷準確。

評:先分析學情,再說根據這個學情打算怎樣教,接著說這樣教的好處,如此一步步,邏輯嚴密,是科學的說深思路之一。

第二步,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緊接著,我又聲情並茂地範讀課文,並讓學生思考課文記敘了長安街上的哪幾個場面,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這樣一環緊扣一環,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調,更好地把握了課文內容,也幫助理清了文章脈絡。

評:“緊接著”這個詞用得好,把第一個教學環節與第二個教學環節緊緊聯在一起了。但教學過程只交代了範讀課文和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兩個內容,後面的學生書面練習,練習後的反饋、交流,最後的分好段落(這些內容在教案中都有),都沒說。這就使得教學過程殘缺不全。試想,如果按說課中的第二步內容來評析這個教學環節,那麼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教學效果呢?

第三步,品析賞讀,學習第一段。

先安排自學,自學後的檢查反饋分兩步走:先檢查字詞,突出“槐”的聲,“妻”的形,而詞義較淺顯,不做逐個講解,力求省時高效。再是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分層,切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加強發散求異的思維訓練。

第二環節在學生進入情境後,我緊扣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自由鑑賞、品析朗讀,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閱讀,不僅可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主體作用,而且在說、讀的過程中發展了思維,提高了表達、朗讀等各種能力。教學時,我始終牽握“愛戴、懷念”情感線,做到“拎一點,帶全面”,第一層抓2、3兩句體會人多,第4句體會人悲痛。第二層還通過練習題____的____,____地等待周總理靈車的到來,引導學生推敲“焦急和耐心”。重點扶學“老奶奶”一句,放手自學寫“青年夫婦”和“少先隊員”兩句,最後摳挖“……”延伸為“萬眾一心”,這樣的設計,能很好地體現語言文字訓練的梯度和層次。

需要指出的是,指導感情朗讀,要在學生懂得怎樣讀的基礎上,再入情入境地讀,具體實施時我注意形式多變,或評或讀,或指讀或練讀,或齊讀或配樂讀,在讀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寓教於情的感受中。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於情”。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我在教學中,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的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作者、教者、學生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

第三個環節是指導學生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第一段段意,落實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此處還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散思維,發現問題,提出質疑,議論解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最後一步,對照板書,課堂總結。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牽引學生回顧第一段的學習全過程,總結歸納學法,為下文的學習作遷移準備。

總之,我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力求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情感薰陶的有機結合,既突出重點,又突破了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標。

評:先分析學情,再說根據這個學情打算怎樣教,接著說這樣教的好處,如此一步步,邏輯嚴密,是科學的說課思路之一。

這一段教學過程說的內容比一、二兩個教學環節具體,在陳述“怎樣教”的時候,還能結合說說為什麼這樣教的理由和好處,使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使說課與課堂教學也統一了起來。但我們將說課和與教案對照起來,也發現了下列一些問題:

1.教案中的課堂教學是按“自學”“反饋自學情況”、“學習第一層”、“學習第二層”、“概括第一段大意”這樣的五步進行的,思路清晰,符合教材的思路和學生的學路。說課稿則將課文第一段的教學分成一、二、三三個教學環節進行。這樣處理,不但與教案不統一,而且聽了也不像教案那樣讓人清楚、明瞭,換句話,也就是說,本來清楚、明瞭的教學過程,反而被說得有些糊塗了。

2.漏掉了許多重要的內容。如學法的歸納、電教媒體的運用、生動的課堂討論、相機的板書等等,這樣也就使得說課中的課堂教學變得乾巴巴的,無法客觀地反映課堂教學的真實狀態,同時也讓人無法認識到某些教學過程,原本所具有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如教案中的概括第一段大意,是分三步走的,很有層次感和藝術性,而說課時僅只用了“指導學生用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第一段段意”一句話。如果我們不看教案,光憑說課中的這一句話,就無法分辨出包含在這個訓練過程中的設計者的獨特匠心。

車老師的課上得十分精彩,以上說課的總體思路也沒有什麼大不當的地方。《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情感型的課文,車老師緊緊抓住這個特點處理教材,在說課中也注意突出和體現了這一特點,並且說課的語言平實、口齒清楚、功底紮實。如果要說有什麼不足的話,除了上面的說及的一些以外,主要是說課的內容還欠全面一些,說理也是這樣。再還有,由於教學過程也是採用客觀介紹的方式,所以,教學過程這部分也說得尚不夠具體和清楚,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說課的整體效果。

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思路

蘇教版語文第七冊《春聯》是一篇語言清新的知識小品文。這篇文章介紹了春聯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春聯“對仗及音律美”的特點,為了使學生通過學文懂得誦讀春聯,既是學習又是享受,從而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一)、貼春聯,激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如何開頭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根據本課實際,我在開頭就創造了一個節日的氛圍,一曲熱鬧的《拜新年》伴著爆竹聲聲,迎面是一幅大紅春聯和一個倒帖的福字,同學們馬上被帶到了歡歡喜喜過新年的氣氛中。當大家大聲念著黑板上的春聯時,學習春聯的慾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覺進入了課文的學習之中。

(二)、讀春聯,重積累

蘇教版語文注重積累,厚積累尚能博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和提供積累優秀語言文字的機會。

春聯的內容廣泛,正是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課文中介紹了四大類春聯內容,為了使學生既愛讀愛學,又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所感悟,積累內化。我首先知道學習第一幅春聯“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先感知描寫的內容,再讓學生體會從哪裡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這樣學生一下就抓住了重點詞“芳草綠”、“杏花紅”,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氣息,同時有加深了對春聯描寫的內容的印象。由於春聯語句短小,語言淺顯,我組織學生自學其餘4幅春聯,自讀自悟,瞭解內容,感受春聯描寫的意境。學生興趣濃,效率高,學習效果好。接著我開展一個春聯展示會的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春聯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出來,並讀給大家聽,告訴大家這幅春聯所描寫的內容,可以從哪些詞上看出來。因為能站在前面親自的春聯,學生積極性很高。展示的春聯內容豐富,各不相同,課堂上氣氛非常活躍。學生既是在展示自己的春聯,同時也在積累別人的春聯。從教學過程來看,由導到放,很好地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精神,極富實效。

(三)、品春聯,拓視野

作為小品文,就應該讓學生有所得。基於這一點,我把了解春聯對仗和聲律美的特點作為另一個教學重點。教學上不老生常談,仍然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特點,在讀中體會特點,讀出感受,讀出語感來。精選名聯是教學上的關鍵。如瞭解“對仗”,我選了顧憲成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來說明。音節上的停頓,自然把對仗的詞語劃分開來,學生一讀就感知了對仗的特點。再如要了解春聯音律美,我精選浙江海寧觀潮亭一幅名聯——“浮雲漲,長長漲,長漲長消;朝潮落,朝朝落,朝潮朝落”——來說明。學生在品讀的過程中,不僅有理解後的高興,更有了解這些名聯背後故事的愉悅。為他們提供了閱讀的必要知識,開拓了他們今後閱讀的空間,為學生真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打下了興趣的基礎。

二、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首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細聽,想想我們在什麼時候能經常聽見它。

放錄音(恭喜恭喜)

2、誰來回答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2(春節)春節裡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大門

上還會張貼大紅……齊讀(春聯)

(二)精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聯大家基本都見過,誰願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聯告訴給大家呢?

2、同學知道的春聯還真不少,那春聯的內容到底有哪幾個方面呢?下面我們一起去看課文第一自然段。

板書:內容

3、輕聲朗讀第一自然段,用“——’畫出春聯,用‘“_”畫出春聯的內容。

4、誰來把你找到的描寫春聯有哪幾方面內容的句子讀一讀。

教師在出示的段落中畫出

5、下面請一、二組看上面一副春聯,三、四組看下面一副春聯同桌進行討論。

出示幻燈: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這副春聯講的是書上哪方面的內容?

(2)從哪幾個詞中可以看出?

看了這麼多的春聯後,請同學用書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春聯的內容怎樣?

板書:各種各樣

6、引讀:我們測覽著各種各樣的春聯,就是……

出示:“我們測覽……百花園中”

7、分組朗讀。邊讀邊想:這一段是用什麼方法來寫的?指名回答,適當點撥。

(三)精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過渡:春聯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內容,還有一些特點呢?不信我們一起看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板書:特點

1、輕聲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在書中找出描寫春聯特點的句子。

瞭解對仗,試著給它對對看。

板書:對仗

2、看春聯第二個特點前老師先讀一下這幾副春聯,你們聽聽老師讀的時候有什麼特點?

3、這就是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小黑板出示:抑揚頓挫和諧悅耳齊讀

4、誰能任選一副春聯讀出它這個特點。個別、集體

5、讀了這麼抑揚頓挫,和諧悅耳的春聯,使我們感到了一種聲律美。

板書:聲律美

(四)精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講了什麼?

2、L出示:開耷有益齊讀卷有兩種解釋(l)試卷(2)書本清為它選擇正確的解釋。你能說說“開卷有益”是什麼意思嗎?

3、聯絡上下文說說為什麼讀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板書:值得一學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抄寫課文中的五副春聯。

板書

內容

各種各樣

春聯

對仗

特點

值得一學

聲津美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寫父子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的相憐相愛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課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第二單元都是以愛中心話題的,阿長與《山海經》、《臺階》、《老王》等,都從不同角度去讚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選入第二課,更有利於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培養他們對真善美的學習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2)本文描寫人物特徵細緻,中心與段落的關係很典型,學習本文有利於培養學生整體應用語文的能力。

(3)本文語言樸實,飽含情感,而且貼近生活,又位於第二課,有利於學生國小知識與中學知識的銜接。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結合實際,我將素質教育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環境下進行細緻描寫的特點;

能力目標:通過關鍵語句表達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感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情感薰陶:感受父子間的濃濃親情,聯絡自身,淨化靈魂

3、教學重點:

(1)重點文段的閱讀,學習文中的細緻描寫,體會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關鍵句的含義,體會樸實語言中飽含的深情。

4、教學難點:

中心與段落的關係,尤其二三段對於表達中心的作用。

5、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聽讀、朗讀訓練、語彙積累、整體閱讀、文章大致內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課時:重點文段的閱讀、關鍵語句的品味、中心與段落的關係、德育教育。

二、說教法

學生情況分析:我們的學生是剛從國小升上來的`山區學生,語文基礎比較差、尤其體現於學 法方面、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據我們學生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國中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採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為主,採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設計帶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通過語言的體會,解決本文重點;

3、採用比較閱讀,形象的圖例,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突破本文難點;

4、同時採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採用幻燈、投影、播放錄音等媒體。

三、學法指導

教與學是相長的,為了老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我校學生的情況、素質教育的要 求,在學法方面我採用“導—思—點撥—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以下指導:

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關鍵性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絡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加以積累、運用,加強語文基礎;指導學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徵的細節描寫,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具體寫作中去,提高語文水平。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解釋下列詞語:躊躇、 蹣跚、 瑣屑、 頹唐

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設計意圖:反饋、鞏固第一課時的教學)

(二)分析第二課時內容:

1、重點研讀第五段:

(1)朗讀第五段,緊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兩個“黑”、三個“布”“蹣跚”、“肥胖”?“走”、“探”、“攀”、“縮”、“微傾”?(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朗讀時注意文中形容詞、動詞的作用,通過討論、篩選,教師點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會如何進行細緻描寫。)

(2)作者為何看見這個“背影”,眼淚很快流下來,又為何趕緊拭乾了淚?(突破:讓學生聯絡上一課時分析的家庭背景,緊扣上面的動詞和形容詞,來體會理解父子深情。)

(3)父親為什麼“撲撲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輕鬆似的”?(突破:讓學生聯絡文中的句子“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結合上面的詞語來理解,進一步體會父子深情。)

(4)第五段中父親說了幾句話?從文中找出來。體會理解其中飽含的深情。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進去吧,裡邊沒人。

(突破:讓學生聯絡日常生活父母親對他們的關愛進行理解。)

(設計意圖:(1)—(4)都是緊扣父子深情來設計的,讓學生體會、理解樸實語言中的父子深情。)

2、關鍵句的品味:

(1)前面我們通過第五段的閱讀,體會父親對兒子的一片疼愛之情。那麼,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表現了這種感情?

a、第二段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b、第三段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送我去”

c、他囑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開始就體會到了父親的這種樸實疼愛之情呢?找出句子來說明。“唉,我現在想想,那時我真是太聰明瞭。”

(3)練習(幻燈)(設計意圖:通過啟發性的設問方式,讓學生帶著理解自主找出關鍵句、思考,結合生活實際,通過作業,理解其中含義,體會樸實語言中深沉的情感。)

3、討論中心與段落的關係:

(1)2、3段去掉可不可以?(突破:放幻燈,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理解2、3段的作用)

(2)第四段為何不詳寫作者在南京與朋友的遊逛?(突破:通過幻燈中的圖例,幫助學生理解,突破難點。)

(三)小結: 本文以背影為線索,用樸實的語言,通過細緻的描寫,表達父子之間深沉的情感。(伴以板書,加深學生對全文整體結構的掌握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細緻的描寫)

(四)作業:

(1)“可憐天下父母心”,你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感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請你敘述一次讓你最為感動的事。

(2)背誦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一段文字。(設計意圖:對文中的知識進行遷移,激發他們熱愛家庭、體諒父母的情感)板書設計父子情深難忘背影——點題家境:禍不單行、父親疼愛兒子描寫背影別前:細心關照,兒子體諒父親買橘子(黑、布、蹣跚、肥胖、走、探、攀、縮、微傾):體貼周到再現背影——思念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內容分析

影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太陽光下有影子,燈光下有影子,皮影戲裡也有影子……可以說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到處都有影子。但是影子又是飄忽不定的,是一種光影現象,影子的形成對於幼兒來說無疑是一個好奇而又難懂的現象。因此,在活動中,我試圖以看看、說說、玩玩來引導幼兒瞭解影子。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瞭解有光的地方會有影子,難點是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製造影子。

二、幼兒情況分析

影子摸不著,聞不到但又看得到,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好奇心,但影子的飄忽不定,較複雜的形成原理以及製造原理,又使幼兒不能理解。大班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以及表現能力較小、中班幼兒有飛速的發展,並對科學活動產生了初步的興趣與探索欲。我試圖簡化影子原理,並寓教於樂,以大班幼兒為活動物件開展此次活動。

三、活動目標

通過以上教材內容及幼兒情況的分析,預設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初步瞭解影子是在有光的地方產生。

2、嘗試利用操作材料、身體等方式,製造出不同的影子。

3、激發對影子的探索興趣,發展觀察力、思維力。

四、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活動目標,在幼兒知識經驗、教學具以及心理環境等方面做如下準備: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看到或觀察過周圍生活的影子現象。曾有看皮影戲的經驗。

2、教學具準備:為體現教、學具是幼兒活動的參考書,在教具上準備一段滑稽可笑的皮影戲,一個關於影子的主題課件,一塊長布與一束光線。

在學具上準備:如小棒、紙片、球等可操作的常見操作物供幼兒製造影子時運用。

3、心理環境準備:一個安靜又可封閉的活動場地,為配合幼兒自由創作,最好是在有太陽的日子。

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的總體思路:以新《綱要》精神為引領,借鑑建構主義、多元智慧理論及做中學思想。從“看影子—→說影子—→找影子—→玩影子”四大塊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此及彼,注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探索影子,製造影子。從感知到體驗到創作,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具體活動環節、時間安排如下:

第一環節:觀看皮影戲,引發幼兒興趣,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影子”。提出問題“皮影戲是怎麼演的?”此環節為匯入環節,預計用時3分鐘。

第二環節:討論“你看到過影子嗎?”“在什麼地方?”引出影子是在光的環境下產生的。播放課件,幫助幼兒瞭解影子產生的原理。此環節為重點環節,預計用時8分鐘。

建構主義理論提示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都是主動的學習者,是在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在此環節中我請幼兒首先主動說說曾經在哪看到過影子,找出一個共同點——必須是有光的情況下才會有影子,再播放影子課件,幫助幼兒加深對影子產生的印象。使幼兒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絡,從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識。

第三環節:找一找周圍的影子。通過以上的學習,請幼兒找影子,鞏固知識。此環節為過渡環節,用時2分鐘。

第四環節:通過教師提供的材料,幼兒玩一玩影子,自己創作不同的影子,展示出來供大家欣賞。此環節為難點,預計用時10分鐘。

多元智慧理論提示我們:每個人的智慧結構都是不同的,是獨特的,要發展智慧優勢,尊重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創作。新《綱要》中指示,要鼓勵、支援、尊重幼兒的不同嘗試及創作成果。因此,此環節注重每位幼兒的不同表現,尊重差異性。

第五環節:引導幼兒到戶外太陽下進行表演遊戲引導幼兒進行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此環節用時8分鐘。

新《綱要》提示我們:要為幼兒創造寬鬆的科學探索環境。因此,此環節我將幼兒帶到更廣闊的戶外,供幼兒自由遊戲,感受科學活動的有趣,從而激發幼兒對影子的探索欲,發展觀察力,想象力與創造力。重視師幼、幼幼互動合作機制,形成合作性的師幼、幼幼關係。

結束部分:教師請幼兒再思考討論,還可以在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製造影子。活動結束。預計用時1分鐘。

活動延伸:此活動可以在科學實驗區繼續生成探索,有較強的可探索性。

本次活動立足新《綱要》,多元智慧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及做中學思想,力圖幼兒在動眼看,動耳聽,動嘴說,動手做等環節中,以滾雪球的方式積累和獲得有關影子的粗淺知識與良好的自我表現能力。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第95至97頁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是在學生近期把握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演算法是國小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這一教學內容與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計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選擇學生熟悉的感愛好的素材作為計算教學的背景,讓學生感到計算學習同樣是生動、有趣的,使學生在解答用小數計算的實際問題時,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把握小數運算的基本方法。再說,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對於小數加減法,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教材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有意不給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不概括小數的加減法法則,而是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知中。使學生懂得應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是獲得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3、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的原則並結合學生的學情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

(2)合作交流,總結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通過教學,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4、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筆算方法。

(2)教學難點: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數位對齊的道理。

5、教學預備

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課前預備了20xx雅典奧運會女子雙人10米跳臺跳水兩幅畫面,投影儀等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小數加減法的教學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我在教學時力求體現以下三點:

第一,緊密聯絡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藉助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盛會奧運會設定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愛好。讓學生提出20xx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愛好。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提高環節設定買體育用品的問題情境。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

第二,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

由於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由學生自己收集有用資訊。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第三,重視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是,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充分利用20xx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素材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首先根據獎牌榜聯想數學問題,帶這問題觀看比賽,尋找其中隱含的數學資訊,然後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最後解決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是學生提出的,所以學生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的動力也就更大。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採取遷移、點撥、滲透、對比、反饋等多種指導方法,突出“四讓”的特色:(1)問題讓學生提出;(2)算理讓學生髮現;

(3)疑難讓學生研討;(4)評價讓學生參與。

以上的“四讓”,既符合了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也體現了自主探究課堂教學的特色。

四、說教學程式

為達成以上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課件出示一個整數加法算式:7680+274=

師:同學們,你們這是一道什麼算式?(學生回答)

師:對,這是一道我們早已學過的整數加法算式,你們能很快列豎式計算嗎?

算出結果後,你怎樣證實你算的結果是正確的。

學生獨立計算,並選其一展示。

師:同學們,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點一名學生說說算理。

【設計意圖】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演算法是一致的,複習匯入為學生後面利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掃清了障礙。

師:好,在整數加減的基礎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問:同學們你們對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有什麼疑問嗎?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任務非常明確。

(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請大家看,這是20xx年28屆雅典奧運會,我國跳水運動員雙人10米跳臺跳水的決賽畫面,看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回答。

師:也是我國體育健兒在雅典奧運會上為國爭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現自我和勇於拼搏的精神。這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1、交流資訊,課件出示成績統計表。

師:同學們,看了這個成績表後,你知道雙人10米跳臺跳水的金牌是怎麼確定的嗎?

學生回答。

師:從決賽的各輪成績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

學生回答。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要求學生把問題寫在預備好的紙條上)

隨後將學生提出的問題一一顯示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不僅培養了學生採集資訊、整理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愛國情感,滲透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為開展本課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自主探索、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大家提了這麼多問題,哪些是用加法解決的,哪些是用減法解決的?

1、大家提出了這麼多問題,會解決嗎?同組合作,從這些問題裡先選擇一個加法問題,再選擇一個減法問題試著列豎式算一算。算完,說一說怎樣算的。開始吧。

(1)探索嘗試。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通過過程體驗,明確算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合理性。

(2)彙報交流。

①小數加法

師:先說一說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吧,說一說怎樣計算的。

53.40+58.20=111.60(分)53.40

+58.20

111.60

首先要把數位對齊,再從低位加起,百分位寫0,十分位寫6,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最後對齊豎式中的小數點在結果中點上小數點。

師:他算得對嗎?誰有補充?

師:大家覺得這兩個結果有什麼區別?通常情況下,計算的結果小數末尾有0都要化簡。所以要寫成111.6。誰還想說一說你們解決的加法問題?(包括用多步加法計算解決的問題,可隨著學生的發言靈活把握。)

②小數減法

師:你們又是如何解決減法問題的?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53.40-49.80=3.6(分)

53.40

-49.80

3.6

首先要把小數點對齊,再從低位減起,百分位寫0,十分位4減8不夠減,就從個位退一當十再減,14-8,十分位寫6,……最後對齊豎式中的小數點在結果中點上小數點。3.60化簡後是3.6。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並形成“小數點對齊”這一計算規則,不應僅憑藉“小數點有沒有對齊”自己來評判豎式的正確與否,而應引導學生聯絡已有的經驗展開分析。結合具體數量思考,也可以從小數的意義分析,根據整數加法的經驗,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對齊著列豎式,最便於計算。還可以通過估計進行判定。在教法上,我會先讓學生獨立探索演算法,根據出現的情況引發討論。

(3)總結演算法,課件出示,全體學生讀一遍。

①師: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應該留意什麼呢?先把你的想法說給同位聽聽。

②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總結。

列豎式時首先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然後從低位加起或減起,計算加法時,哪一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計算減法時,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一當十再減。

師:你們說說小數加減法與什麼加減法計算很相似?

師:我們也可以說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一樣。需要留意的是要對齊豎式中的小數點,還要在結果中點上小數點。最後的結果中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

師:對,計算的結果要化簡。我們共同總結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後的計算中能留意這些。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數的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演算法的比較歸納,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比較思想,在比較中體會數學規律既具有普遍意義,又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現形式。

(4)驗算

師:小數加減計算很輕易出錯,你有什麼方法檢驗計算的結果?(假如有困難,教師再提示一下)

(5)看書置疑。

【設計意圖】通過看書,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置疑的過程實際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

(三)、設定情境,練習實踐

1、數學小醫生,看看誰的醫術高。

①21.6+5.47=76.3②17.23+2.77=20.00③49.7-5.7=440

21.617.2349.7

+5.47+2.77-5.7

76.320.00440

2、計算下面各題,並驗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看看哪組完成又快又對。

亮亮是個非常愛運動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帶著亮亮到體育商場買東西。(課件顯示情境)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而且具有層次性。不僅鞏固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在這個環節中,還讓學生開展了自我評價、生生互評等。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小數是我們生活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夥伴。希望同學們平時多留心,多觀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作為課堂教學語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應具有啟發性、指導性、應用性。本節課的板書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不僅貼上學生所提問題,還板出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豎式寫法,這樣安排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