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說課稿範文錦集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說課稿範文錦集5篇

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教材先安排畫圖解決圖形的實際問題。P89例題如果讓學生直接思考解題方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分析比較困難。教材先啟發學生根據題裡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相應的平面圖,直觀顯示問題的資訊,便於學生分析和思考。

在畫出平面示意圖後,引導學生藉助直觀進行分析,思考先要求什麼,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於有了直觀為依託,學生就能看出需要先求長方形的寬。而從圖中就能直觀地很快知道如何求出長方形的寬,從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這樣的策略解決問題,就能體驗畫圖策略的有效性,感受直觀圖作用,樂於用這樣的策略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本單元堅持讓學生通過畫圖或列表理解題意,理清數量關係,理出解題思路。讓學生在運用策略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地思考,藉助圖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還要讓學生學會方法、體驗方法、形成策略始終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千萬不能見一題教一題,過多地補充範例,把教學變成學生的被動接受和機械模仿。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的資訊,會解決數量關係比較隱蔽或稍微複雜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的資訊,會解決數量關係比較隱蔽或稍微複雜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

教學難點:

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的資訊,會解決數量關係比較隱蔽或稍微複雜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談話:上學期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還記得是用什麼策略來解決問題的嗎?(列表)其實,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很多。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設疑:今天,我們將研究什麼樣的策略來解決實際問題呢?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個問題。

二、教學新課

1.問題匯入,激發需求。

(1)出示例題:梅山國小有一塊長方形花圃,長8米,在修建校園時,花圃的長增加了3米,這樣花圃的面積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讓學生讀題,並說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要解決的問題。

(2)談話:這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在你頭腦中是不是很清楚了?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將這個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整理清楚?

(3)思考後交流:我們可以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

2.自主嘗試,體驗策略。

(1)讓學生嘗試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教師指出:畫出的圖要讓人更清楚地看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

(2)交流:學生在投影上展示畫的示意圖,說說是怎麼畫的。

(3)引導學生比較展示出來的示意圖:你覺得哪些圖畫得好?哪些圖需要改進?

重點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是否都作了正確的'標註。

②所畫的圖是否美觀清晰,長方形的長與寬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4)要求學生根據上面的討論修正自己的草圖。

3.探索思路,解決問題。

(1)談話:要求這個長方形(指著圖)的面積需要什麼條件?已經知道了什麼條件?你認為這道題應該先求什麼?(長方形的寬)

著重引導學生理解增加的18平方米正好是原來長方形的寬與3米的乘積。

(2)讓學生嘗試計算,並指名板演。

(3)集體交流,提問:說一說每步求出的是什麼?(指名回答)

4.回顧反思,提升策略。

(1)談話:我們再來反思一下解題過程,我們經歷了哪些步驟?你覺得哪些步驟很重要?我們運用了什麼策略來弄清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畫示意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時,你認為要注意什麼?

三、拓展運用,鞏固策略

1.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題目的文字部分,讓學生自由地讀一讀題目。

提問:你打算用怎樣的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

要求:先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並列式解答。完成後,再把自己的解題過程和小組裡的同學交流。

學生活動後,指名展示所畫的示意圖,並說一說自己解題的過程。

學生中可能會出現下面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

150 ÷ 5 × ( 20 - 5 )

= 30 × 15

= 450 (平方米)

方法二:

150 ÷ 5 × 20 - 150

= 30 × 20 - 150

= 600 – 150

= 450(平方米)

提問:這兩種方法分別是怎樣想的?在解題的過程中都要先算出什麼?

2.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示意圖,並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重點問:根據什麼條件可以求出原來長方形的長?根據什麼條件可以求出原來長方形的寬?

(3)提問:這道題與例題相比,複雜在哪裡?

3.做“想想做做”第2題。

(1)各自讀題,弄懂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學生嘗試畫出示意圖,並交流。

(3)談話:我們在上學期曾經學過用列表的辦法整理已知條件和問題,你能把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成表嗎?試一試,如有困難可向同組同學或老師請教。

(4)談話:下面大家開始列式計算,可以看著圖想想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也可以看著表格想想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5)在小組裡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6)把不同的演算法在班內展示,並要求說出解題思路。

小結: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很多,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解決,這就要求我們在解題時靈活地選擇和應用。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用什麼策略來解決問題?對於解決問題的策略,你又有哪些新的認識與體會?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通過數糖塊這個活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展示了學生可能出現1個1個地數,2個2個數,5個5個數等不同的數法,讓學生直觀感受可以1個1個 ,也可以幾個幾個數。為學生學習乘法積累經驗的起始課,是學習乘法的開始,也是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更為進一步學習比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奠定了的重要基礎。

二、說教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農村學生特別熟悉的玉米粒代替教材中的糖果,讓學生經歷不同的數數方法,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通過橫著數,豎著數,讓學生感受不同的'觀察角度。幫助學生理解相同加數連加的抽象過程。

三、說學法

本節課《有多少塊糖果》關鍵是讓學生通過數數這個活動,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的一個抽象過程。我指導學生先從數玉米開始,讓學生直觀感受可以幾個幾個地數,然後,通過兩組糖果的出現,介紹什麼是“橫著數”什麼是“豎著數”。這樣,為下面相同數連加做了鋪墊。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有多少塊糖果》是一課時的內容,教學重點是,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的抽象過程,難點是,橫著數怎麼列出加法算式,豎著數怎麼列出加法算式。

第一個環節我先用課件出示一些糖果,讓學生觀察並和同桌說說你想怎樣數,然後拿出自帶的玉米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出來。通過提問知道學生有不同的數法。

第二個環節出示一行7個糖果,讓學生觀察橫著數有7塊糖果,也就是一個7,而且知道有2行,知道了2行就是2個7,豎著數一列有2塊,有7列,也就是有7個2,這時候學生剛剛接觸行和列,還沒有弄明白,接著又出示一行3個糖果,用相同的方法。為下面相同數連加做好了準備。

第三個環節就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出示一行5個糖果,引導學生思考,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糖果,我們怎麼來數?受上一個問題的啟發,學生會想到可以橫著數,也可以豎著數,再引導學生根據兩種數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橫著數3個5,加法算式5+5+5=15,豎著數是5個3,加法算式3+3+3+3+3=15。接下來,通過數熊貓,圓片,讓學生髮現對於方陣形狀,會用兩種數法數,並且會列出兩個算式。發現最後得數是一樣的,再一次積累數數的經驗。

第四個環節是練習。第一題熊貓圖的出現,讓學生通過圈一圈,數一數,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知道一共有多少隻熊貓。這個環節我給了學生較長的時間,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要快速數出物體的個數,可以先把這些物體分組,然後用加法計算。第二題是蛋糕圖。從圖中很容易看出,每盤有4塊蛋糕,有5盤。讓學生知道當物體像這樣1堆1堆放的時候,而且每一堆同樣多時,學生自然會想到1堆1堆的數。第三題是方格圖,從數蛋糕到數方格。數的範圍逐漸擴大了,抽象的程度也提高了。這道題是考察學生橫著數和豎著數,橫著數是每行有10個格子,有3行,也就是3個10.豎著數每列有3個格子,有10列,也就是10個3.這也是教學的難點。讓學生逐漸明白有多少行就表示多少個幾相加,同樣,有多少列也表示多少個幾相加。第四題,以“數線”的形式呈現,並要求學生列出加法算式,目的是通過計算小青蛙跳了多少格,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數數的經驗。

二年級數學《有多少塊糖》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自身有以下體會:

第一:在教學中忽視了一很關鍵的部分,當學生列出加法算式的時候,沒有給學生強調算式中的加數是幾,有幾個幾在相加,每一個加數有什麼特點?(就是讓學生明白是加數相同,都是連加算式。)

第二:環節之間的銜接不夠緊密,我自身感覺有脫節的現象。

第三;圈一圈,數一數熊貓有多少個?注重讓學生動手圈,但是沒有讓學生寫出加法算式,我不應該代替學生寫算式。這個環節匆匆而過。

第四: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不夠充足,到最後我覺得教學效果不是太好。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一 教材解析:

教材的目的是通過欣賞漫畫作品,學習漫畫的構思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的敏捷。培養學生用敏銳的目光捕捉生活中的現象,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引導學生以校園生活、社會現象為題,用漫畫的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漫畫對於開發學生的智力、陶冶性情、培養審美情趣等,可以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聯想能力以及表現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 教學重、難點:

重點:打破學生對漫畫創作的神祕感。漫畫創作就是通過誇張、對比、誤會、比喻等一些常用方法將事情表現出來,或諷刺或幽默,給人們講述一個道理或帶來樂趣。

難點:有些想法可能學生不一定能夠表現出來,可適當的補充一些文字對話,但是不能因為漫畫的線條比較簡單而漫不經心,潦草從事,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漫畫。

三 教學目標與內容:

①欣賞漫畫作品的構思特點、表現方式和藝術效果。瞭解漫畫的`一些基本常識和漫畫創作的常用手法。②試著畫一幅或一組漫畫。③認識漫畫具有特有的諷刺醜惡,弘揚正氣的社會功能還具有其獨創性,畫漫畫就應該有獨創性在裡面,要別出心裁。

【說學情】

一提到漫畫,很多的學生就會聯想到日式連環漫畫卡通片的形象。但是這只是漫畫的一種,不能讓學生的思維陷入到這種漫畫的侷限之中。可以給他們看更多的漫畫來開拓他們的視野。

【說教法】

為了讓這一節的美術課更容易讓學生學習,我採取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

一、引導學生觀看。①看課本,學習課本上關於漫畫的基本知識。②看課件,講解漫畫的創作。③看漫畫圖片,吸引學生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思考。講給學生幾個笑話。

同學們進行討論,思考解決如何把笑話變成為漫畫。

三 引導學生繪畫。

①給同桌畫一張肖像畫。②分小組把笑話改為漫畫進行創作。

【說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學生:課本,起稿用的鉛筆、橡皮和黑色的水筆。

教師:相關的PPT課件,漫畫圖片以及一些幽默的笑話。

2 創設情景 匯入新課(2分鐘)

⑴ 拿出幾張不同種類的漫畫讓學生看,吸引他們的興趣。

⑵ 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你們知道這是什麼畫嗎?”

⑶ 匯出新課,板書課題——《漫畫》

3 展示課件 學習新課(10分鐘)

師生共同觀看課件,學習漫畫的特點,類別,和創作。

4小組活動 繪畫訓練

①給同桌畫一張肖像畫。要求誇張和簡約。(10分鐘)

②講笑話並把笑話改為漫畫進行創作。分成小組進行集體創作,比一比看哪一組的設計更誇張和別出心裁。(20分鐘)

5小結展示

把學生的肖像漫畫和小組的作品進行集中展示,讓學生評選最好的作品和創意。(3分鐘)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枚金幣》是北師大版四上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金錢,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感知金錢金錢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懂得金錢所包含的勞動價值,不做金錢的奴隸。

《一枚金幣》講述了辛勤勞動、省吃儉用的老人把兒子養大成人,看到兒子長大後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痛心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與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著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來矇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後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裡,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及課標要求,確定第二課時目標為

1、閱讀課文,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使學生懂得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

2、 瞭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應體會兒子“受不了”時?心情。感悟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引導孩子去思索,為什麼有人花錢如流水。

四、說設計理念

1、教師、學生共同與文字對話。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激發想象,從而層層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2、關注學生的感受,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平日的積累與表達的訓練,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與文字對話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國小教學設計網更多說課]

五、說教法學法

鑑於以上分析,我打算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2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3讀寫結合,訓練表達能力

4運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語言訓練

六、說教學流程及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三大板塊:1、體會老人和兒子的兩次受不了;2、體會老人要讓兒子明白的道理;3、引導學生說出感悟。

具體教學思路如下:

(一)體會父親“受不了”的心情。

(1)首先,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和兒子的特點。

(2)父親把妻子叫來,會怎樣說呢?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

(二)著重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文中還有一處受不了,在哪裡?

讀到這裡,你最想知道什麼?引導學生質疑。兒子為什麼受不了呢?

(三)分角色朗讀,父親和兒子的三次對話。讓學生從“三扔、兩笑、一受不了”中體會父親和兒子的受不了及兒子對金錢態度的轉變。

課件展示:

第一次:

爸爸接過金幣,扔進火爐裡。

“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二次:

爸爸接過金幣,又把它扔進火爐裡。

“別騙我了,孩子,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又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三次:

老人接過金幣,仍然把它扔進火爐裡。

“不,孩子,這也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裡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幹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到火爐裡去燒!”

這時,老人說:“現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為大家講的課選自人教版教材國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地形和地勢》,在講授新課之前,我先就我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難點的確立等方面的內容作簡單的說明。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和地勢》是國中地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認識過世界不同區域、國家。對所涉及的地區和國家的地形地勢已有所研究,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一般來講,我們在研究一個地區和國家時,都會先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因為自然環境是人文環境形成的基礎,有什麼樣的自然環境,才會有與之相適應的人文環境。中國地形和地勢知識不僅是組成中國地理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認識和學習其它中國地理知識的基礎,與其它章節內容有著廣泛的聯絡。它不僅直接關係到中國的氣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識的學習,而且也影響到農業的分佈、人口的分佈、城市規模和分佈、交通、貿易以及旅遊等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習。可見,中國的地形地勢這一內容在中國地理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同時,通過對這部分教學內容的研究,學生可以更深入的瞭解中國自然地理環境,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其它地理知識,掌握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學會利用地圖去認知地理環境。為其他學科和今後高中的地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內容

本節是中國自然環境的第一節,體現了地勢地形作為自然環境基礎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對氣候、河流以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教材從結構上分為三個標題,教學內容的安排從巨集觀到微觀,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利於學生掌握中國的地勢特徵,並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研究這種地勢特點對中國氣候、河流及經濟發展的影響。

地形複雜多樣則需要學生在閱讀地圖的基礎上加以分析,進而認知地形特徵,這樣的安排不僅能鍛鍊學生閱讀地圖、使用地圖的能力,也更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的過渡。

山區面積廣大不僅需要學生閱讀地圖和進行抽象思維活動,還需要學生其它學科知識的'輔助,整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進行對比分析,獲得結論。

本節教材中出現了大量的地形名稱,需要學生在頭腦中能初步構建出中國地形圖的烙印,所以掌握這些地形名稱及分佈,對學生進一步認識中國地形特徵、研究地勢地形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如何去適應、利用和改造這樣的地理環境具有深遠的意義。

3、我對教材的處理

明確了教學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內容體系後,我結合自身的業務素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境的特點等條件,對教材進行如下的處理:

1)確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課程標準在中國地形地勢這一部分要求學生要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徵。我分析課程標準這樣的要求是把地形地勢的特徵作為學生必須掌握的一個知識點,同時還有意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所以根據上面對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心智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地圖,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的特點;掌握主要地形區的分佈情況,通過閱讀統計圖表和中國地形圖,歸納出我國的地形具有複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的特點;能結合自己認知,談出我國地形地勢對氣候、河流、農業生產、人口分佈、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藉助計算機輔助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教學的容量,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地形地勢的特徵;藉助地圖或板圖掌握中國主要山脈、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空間分佈情況,瞭解我國地形複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的特徵;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地形地勢對我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中國地形地勢的教學,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我國優越、複雜的自然地理環境,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建立和諧的人地關係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地勢、地形的特徵,主要地形區的分佈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難點:三級地勢階梯分佈的空間觀念的形成,地形地勢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2)確定教學策略——說教法

明確了課程標準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後,結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我決定在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結合讀圖分析、討論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板圖板畫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課標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能力上得到發展,知識上有所收穫。

3)課時安排

因為教學過程需要完整性和連續性,同時在教學中能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和板圖板畫等教學方法,所以我把本節教學內容安排在1課時進行。

二、教學流程

1、導言:在導言中對前面學習內容的高度概括,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連續性,同時又滲透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為揭示人與自然的關係做好鋪墊。以宋朝蘇軾的赤壁賦未切入點,揭示地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展開本節課的課堂教學。

2、新課講授

一、地勢呈階梯狀分佈

1、使用中國地形圖,分析不同顏色代表的海拔高低情況,總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

2、藉助三級階梯示意圖和教師的板圖,掌握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佈和階梯之間的分界線。

3、藉助中國地形圖,挖掘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討論我國的地勢特徵對河流、降水、交通和水能資源開發的影響。

二、地形複雜多樣

1、藉助對日本和巴西兩國的地形圖的分析,對比中國地形圖,總結出這兩個國家地形單一,我國是一個地形複雜多樣的國家。

2、藉助中國五種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我國地形分佈大勢圖和教師的板圖,瞭解我國主要地形的空間分佈情況。

三、山區面積廣大

1、藉助中國五種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掌握我國地形的另一個特徵——山區面積廣大。

2、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我國山區面積大的優勢、劣勢,並指導學生探究如何因地制宜的發展山區經濟。

3、鞏固練習

1)在中國地形區空白圖上填出中國主要的山脈、高原、盆地、平原。

2)完成教材27頁活動題3,將山脈兩側的地形區填築在下面的表格中。

4、課堂小結

對本次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記憶,為後續的中國氣候部分教學內容作好鋪墊,使教學活動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