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裊裊作文(精選12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炊煙裊裊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炊煙裊裊作文(精選12篇)

炊煙裊裊作文 篇1

嫋嫋升起的炊煙中氳氤了一座村落,從那裡走出的人,總會留下斬不斷的想念。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裡?”鄧麗君溫柔纏綿的聲音,像是橡皮糖般在耳邊一遍遍的重複,甩也甩不開。你恍恍惚惚,似是想起了什麼。

在一次雨後,你竟興起一股閒情——在林蔭小路散步。雨水洗滌了眼前的世界,身旁翠綠欲滴的葉子,空中微微水汽的氣息。你如同“癮君子”樣,急促地呼吸,貪婪的想要把雨後的清新留在心中。忽地你停下腳步,先是輕柔吸上一口,一怔,閉上眼,又在四周嗅起來。尋找著心中的熟悉感——炊煙。你的眼神中充滿柔情與激動,向四周望去卻絲毫煙氣都不見。躺倒在路邊的木椅上,看向湛藍的天空,恍過思念。

遠古,人類的祖先擁有火種,它是炙熱的、光明的。木頭在劇烈的燃燒下,靈魂化作輕煙,在世間遊蕩。它從亙古而來舞動著、歡跳著,最後在空中淡化。炊煙的深處是文明的表現,炊煙的記憶是那個村落。

你來自那裡,那個小院子。院子的一角有一個用磚和泥土砌成的灶臺,灶臺上筆直地豎著煙囪,煙囪定時的'飄出炊煙。年幼的你最愛與奶奶坐在這個被燻黑了的,結著蛛網的屋子中。你乖巧的坐在小木椅上與正在燒火的奶奶談著一天的見聞。天微微暗,炊煙裊裊升起,鍋中飄出陣陣香氣。那些年,你見過火與木頭碰撞,煙與天空纏綿。你在灰土渣中扒過花生,將烤熟的花生獻寶似的捧到奶奶跟前;將水潑潵在木炭上,眼睛跟著時明時暗的光點挪動;將黑炭塗抹在臉上,衝著奶奶咯咯笑。大些時,坐在躺椅上,望著炊煙變成路,媽媽會踏著路——歸來。從此你心中多了一絲惆悵,期望著團聚。

你,離開了。像一個小叛徒,灰頭灰臉的逃離。家鄉,奶奶,炊煙成了斬也斬不斷的想念。時間愈長,想念愈深。

想著,想著,你哭了。悔恨當初的離開,悔恨當初的背叛。今日,心如刀絞般的痛是想念,是懲罰。

哭著,哭著,你累了。閉上疲憊的雙眼,你夢著,夢中,任憑花開花落,你依舊守在奶奶身旁,守著炊煙,守著……記憶。

那個村落,那縷炊煙,哪位老人在成長中變為記憶亦變為傷疤。當你選擇原諒自己,

躺在木椅上,看到天邊那抹青色。那是遙遠故鄉升騰起的炊煙,呼喚著你的迴歸。

炊煙裊裊作文 篇2

天,還沒有一絲光亮。我倚窗而坐,便聽到了鍋具相碰發出清脆的聲音,心頓覺明朗溫熱,於是起身泡一杯清茶,靜候一幅韻雅的風景。

山很靜,靜得讓人幾乎窒息。鳥兒還沒睡醒,公雞也還做著美夢,暗黑的天幕把天地包圍在一起,把這寂靜統統攬在了懷中,彷彿要釀造一種驚世的情懷。我這樣想著,小呷了一口茶。

天微亮,空中的雲開始支離破碎,浮動、拼接、搖晃,我好奇它們會拼湊一幅怎樣的圖案。眼前的樹漸顯顏色,但一晃兒又變模糊了,我不禁睜大了眼睛。

“啊!炊煙!”我小聲地叫了起來,欣喜若狂。

它緩緩地上升,又四散開來,如一縷灰色的絲巾,在風中緩緩搖擺,然後消失不見。我抬頭尋找,才發現天已微明,幾絲細煙在剛醒來的蒼穹中留戀。我低下頭暗自尋思:這炊煙不會變成雲了吧?不禁打了個哆嗦,天空中的雲更多了,霧氣好像更重了。

天青色等煙雨,而炊煙又在等誰?一陣聲音從不遠處傳來,是幾個兒童在嬉鬧追逐,他們似乎十分快樂,銀鈴般的.笑聲斷斷續續地向遠方擴散。我想,這些孩子趁著天色盡情玩耍,又迎著炊煙的腳步而返,炊煙大概是辛勤的母親帶有味道的呼喚吧。

炊煙彷彿感覺到了孩子們生命的氣息,從薰得發黑的煙囪裡掙扎出一大片,它們手牽手圍繞煙囪翩翩起舞,然後各自依依不捨卻很決斷地分開,各自飛得很高、很遠,卻飛得極其緩慢。這形態,像是將要浪跡天涯的人兒最後念一眼故鄉。但我想它們大概不會念太久的,灑脫便是它們的宿命,終其一生,註定是離開。

我懷著敬仰的心情祝願它們的俠旅沒有太多坎坷,可又開始嘲笑自己:在它們的生命中,哪有曲直之分,萬事乘興而去,興盡即返,如有恩怨情仇,那是它們修行不夠,又能夠抱怨什麼呢?

把目光放在煙囪上,發覺上面又添了一層瓦黑色。我不禁驚歎這些主人,幾把柴火,便幻化成了水墨丹青,便營造了一種樸實無華的香氣,便讓我舒暢於散文時光中嘴角上揚。倚窗而坐,茶早已涼透。任憑窗外人聲嘈雜、機器響動、水聲碰撞器皿,我獨執筆,眼前恍惚一縷縷炊煙裊裊升起,在我心中勾勒起了一筆筆蔥蘢的詩意。

啊!沒有比今天更好的天氣了。

炊煙裊裊作文 篇3

夕陽經歷了一天的喧囂,在山頭瀉下橘黃色的光,農民擔著晚霞悠悠離去。我行走在歸家途中,望著遠處房子的煙囪上冒出的縷縷炊煙,便加快了步伐。風拂過,吹不散不斷飄起的炊煙,我知道,那是母親永不消失的愛。

每當暮色四合,我揹著書包走在路上,總該仰頭望著深沉暮色中那扶搖直上的炊煙。“是媽幹活回來了!”我愛進門高興地喊一聲:“媽,我回來了!”這時從廚房裡傳來母親親切的應答:“知道了,快去寫作業,今晚有好菜吃哦!”這大概是我最願意聽到的了。“哧——”母親開始燒菜了!那高高的煙囪又鼓足了氣,吹出的煙直衝雲霄。我呢,抑住內心的喜悅,裝作安分地在燈下做著作業。那菜香飄呀飄,直往我鼻子裡鑽,這時就引得我偷眼向廚房瞥一眼,就看見灶膛裡火光映著母親那布了皺紋的.臉上專注的目光。

有時,柴不夠燒,煙小了,母親就發出求援:“兒子,去外面捧些柴來!”“好咧!”這時像得了軍令,我一躍而起,衝到院裡,麻利地捧了乾柴,就一溜煙進屋,把柴攤放在母親面前。母親撫了撫額上凌亂的頭髮,欣慰地說了句:“好孩子,青椒肉片炒好了,快先吃吧,媽燒豬食,等會兒吃。”這時我就看見母親額上密密的汗珠。當那縷炊煙漸漸平息,我永遠是餐桌上的第一個食客。

有一次,我回家沒有看到往常的炊煙,有股莫名的失落。突然我靈機一動,跑到灶膛前,自己點起火燒起來,可是不管我怎麼添柴,火總是熄滅,正氣惱時,就聽見外面急促的腳步聲,是母親擔著擔子回來了。“孩子,你怎麼在廚房?餓了吧?媽今天回來晚了,這就做飯。”母親愛憐地從我手中拿走了未點燃的柴。我心裡一陣沮喪,就漸漸明白:那炊煙是媽媽的專利。

後來,我進了國中,學校離家很遠。每天天矇矇亮,老屋的煙就在黎明的夜色中飄起,那是母親在為我炒菜,讓我帶到學校去。當我走出家門,回頭望望已經歇了的老煙囪,看見母親倚在門口:“路上小心啊!”突然覺得不到四十歲的母親老了許多。

如今,母親迫於生計,已隨父親外出打工,我也寄宿在親戚家,離開了朝夕相伴的老屋,可我心裡從沒忘記那風裡、雨裡,那一個個黃昏、黎明永不平息的炊煙。它像是母親那雙慈愛的愈顯蒼老的手,召喚著我,無論相離多遠,永遠都能在歸途中望見那嫋嫋的炊煙,沉沉的愛。

炊煙裊裊作文 篇4

小時候,我常常會去保定和爺爺奶奶一起住,那裡靠近長江,環境優美。

爺爺奶奶的房屋是用水泥做的,灰白的牆壁上總會有些我的“傑作”,都是些塗鴉,紅紅綠綠的,幾乎佈滿了整面牆壁。那時候呀,爺爺總是半責備半不忍地罵我:“你看看你,將這好端端的牆畫成什麼樣!”我總會羞愧地站在一旁認真懺悔,保證下一次絕對不會再畫,然後再看到那些漂亮的蠟筆,還會手癢癢的,再拿起蠟筆在牆壁上畫“傑作”。爺爺被氣了幾次後,決定給我買些畫紙給我畫畫。於是以後我看到漂亮的.蠟筆手癢時,便會在畫紙上畫畫。

爺爺奶奶的房屋後有幾棵桃樹和一個池塘。每臨春季,後院裡的桃樹便會開滿粉紅的桃花,那時候我總會去那裡玩耍。站在桃樹旁邊,輕風一吹,嫩嫩的桃花便落在我的鼻子上和頭髮上,風再一吹,它們便飄落在地,落了滿地粉嫩,鼻尖處,存留著桃花那淡淡的清香,縈繞在鼻尖。粉嫩的桃花鋪成粉嫩的大地,藍天中白雲悠悠,風將桃花那股清香又帶到我的周邊,讓我恍若在幻境中,沉醉的不可自拔。桃樹前面的池塘中有翠綠的蘆葦,。一陣風吹來,翠綠的蘆葦翻起綠浪,一陣又一陣。在蘆葦叢中棲息著幾隻鴨子,它們在池塘裡忽而游泳,忽而覓食、爭食,發出洪亮的叫聲:“嘎嘎――”引得周邊麻雀逃飛。

爺爺奶奶的房屋前有一塊葡萄地。有時候呀,我會在那裡數葡萄架,數著數著,一天就過去了,彷彿一切只在彈指一瞬。夕陽西下,隔壁的鄰居在準備晚飯,裊裊炊煙從屋頂上升起,融進絢麗的火紅的夕陽中,漸漸消失。往往只在天完全黑下來時,我才會進屋吃飯。我和爺爺奶奶坐在飯桌旁,在香噴噴的飯菜裡看濃濃的夜色,看夜色裡流動的星河,聽寂靜的夜聲。

夜裡,窗外風呼呼作響,拍擊著玻璃窗,捲過樹葉,發出嗚嗚聲,嚇得我直往被子裡鑽,不敢探出頭來。每當那時候,爺爺就會用他那寬厚的大手拍拍我的背,對我說,不用怕,妖怪來了他會把它打跑,不讓它再來嚇唬小孩。每當那時候,我才會安心地探出頭睡覺,進入沉沉的夢鄉。

現在那間房屋已經被拆遷了,表面上拆掉的是灰白的牆壁、粉嫩的桃花、有蘆葦的池塘和數不清的葡萄架,實際拆掉的還有一個小女孩的港灣。

一切都消失了,一切都化作了一個夢,夢中炊煙裊裊,粉嫩桃花滿樹,樹下落英繽紛,夢裡還有甜甜的葡萄和滿壁的塗鴉……

炊煙裊裊作文 篇5

一縷炊煙能能地喚起遊子心中的希望;一縷炊煙能勾起旅人心中的鄉愁;一縷炊煙能激起詩人心中的才情……我心中也有一縷炊煙。它帶著母愛灼熱的溫度,輕巧地飄進了我心裡。

上國小時,貪玩的我常常在野外田間逗留,撲蝴蝶,捉小魚,採紅果。天空逐漸染上墨色時,我總會下意識地望向我家屋頂。那嫋嫋地升起一縷炊煙,便是媽媽在呼喚我回家吃飯的訊號。走進家門,媽媽總會一邊抹著頭上的汗,一邊幫我拍去衣服上沾染的塵土。桌上一定會有熱氣騰騰的香氣撲鼻的飯菜。當我狼吞虎嚥時,媽媽的視線便膠著在我身上,笑著說;“慢點,別噎著!”用責備中帶著笑意的語氣說“淘氣包!玩心太大,餓了都不知道回家!”

上國中時,一個不太冷的冬天,我在夜間起身,那是黎明前的黑暗。天空中一縷炊煙裊裊地升起。像青色的人影。原來是我家屋頂上的青煙。我奇怪地走到廚房,一開門就被撲面而來的煙嗆得直咳嗽。在白霧的煙氣中,母親的身影模糊不清,像自動柔焦的相機拍下的圖片。我輕喚一聲“媽”,母親怔了怔,倉促地回頭――那是怎樣一張臉啊!因嗆人的煙氣而雙眼通紅,止不住地流淚,因過熱的溫度而滿頭大汗,因匆忙抹淚抹汗,手上的`灰在眼角、眉心和臉頰暈染開來,成了一道道黑痕。有點滑稽,又讓我心疼。我哽咽著,啞著嗓子又喚了一聲“媽!怎麼起這麼早”,她這反應過來,一邊解釋一邊把我往外推:“冬天天冷,我起來生生火,你起床時屋子裡就不那麼冷了。你快出去吧,嗆人得很呢!”我退了出去,卻又忍不住回頭――熟悉的灶臺和櫥櫃全都矮了遠了,貼牆而立。只有母親的身影在黃黯的燈光下突兀起來,彷彿是亂糟糟的世界中僅有的一個人。

那年,我住校了,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於是,每個週六就成了母親的節日。天空剛織上魚肚白,一縷炊煙便嫋嫋升起。母親在廚房忙個不停,我知道那口鍋裡一定都是我最愛吃的菜。上了桌,母親便不停地給我夾菜,直到我碗裡的菜如一座隆起的小山丘。母親的視線仍落在我身上。我嚥下喉頭的哽澀,抬起頭對她笑。

那一縷嫋嫋的炊煙,帶著母愛灼熱的溫度輕巧地飄進我心裡,像一縷無形的絲線,將我的心牢牢地拴在家裡,栓在母親身上,永遠都不會分離……

炊煙裊裊作文 篇6

炊煙裊裊,微風習習,記憶中的村莊依舊那麼恬靜,那麼溫馨。

家家門前都有一片菜地,四周用籬笆圍著,裡面是一片生機盎然,一年四季從未有空著的時候。春天一棵棵青菜蓬勃向上;地上到處躺著香瓜,菜瓜,一個個黃澄澄的大南瓜掛在壁簷上,冬天幾個冬瓜聚集在一起,成了一個冬瓜群。那一隻只大搖大擺的雞,看著菜園裡豐盛美味的蔬果,總是想飛過菜園的籬笆去啄食菜園子裡的菜,但總是不成功。

幼時和爺爺奶奶住在鄉下,每到逢年過節他們總會做上一頓餃子,算是那裡的`習俗。

奶奶總是一吃完午飯就開始準備,先舀一盆水,半盆麵粉,準備和麵。奶奶一點一點加水,一點一點揉麵,原本一盆細散的麵粉漸漸變化成一個大面團,動作嫻熟。奶奶關心地說:“和麵看似簡單,其實這裡面的比例要自己摸索,面太軟了,餃子容易壞;面太硬了,又不好包。”而奶奶和麵總是軟硬適中,一個個餃子總是筆挺。奶奶洗淨沾滿面疙瘩的手,立刻又開始準備餡料。

我是有些挑食的,奶奶就單獨為我做了一份豆腐餡料,那是我所喜愛的。只見她把一塊豆腐放在一個小盆裡,用專用的東西不停地捶打,不一會兒,盆裡就只剩下細碎的豆腐粒。奶奶將事先準備好的蔥,姜撒入,倒入油,鹽等調料用筷子慢慢攪拌,讓他們混合均勻,充分入味然後做他們吃的豬肉韭菜餡料。

經過一陣忙活,餡料都做好了,這是奶奶就將之前揉好的麵糰拿出切成幾個細條再將一個個細條切成一個個小方塊,順著切口把一個個小方塊按壓成扁扁的圓形,開始擀麵皮。

這時候爺爺就要上場了,奶奶擀一個麵皮,他包一個餃子,兩人配合天衣無縫。麵糰在奶奶手中飛速的轉動著,擀麵杖不停地飛旋,一張張外薄裡厚的麵皮就擀好了。爺爺拿勺子把早已備好的餡料一團一團的包進去,一個個秀氣筆挺的餃子就完成了,整齊的立籮筐裡。爺爺不會做飯,卻偏偏很會包餃子,我總是纏他讓他教我,可他總說:“不要你包,自己玩去!”

在兩人的完美配合下,籮筐上很快擺滿了,奶奶的背影映在下午斜斜的陽光下,綿延,悠長。不一會兒,水燒開了,一個個餃子下鍋,待餃子漂起時出鍋。三個人團團圍在餃子邊,你一個,我一個,溫馨恬靜。

炊煙裊裊,陣陣餃香飄蕩入鼻。

炊煙裊裊作文 篇7

如果有人問我世上什麼最美,我一定會告訴他,最美的是那嫋嫋升起的炊煙。炊煙的面孔朦朧而神祕,透顯著暖。是的!我對它就是如此鍾愛。

世上炊煙如此之多,最美的炊煙到底在哪裡?

走在曲曲折折的鄉間小路上,一切都是那麼清新明朗,心在在這裡是自由的。慢慢往前走吧,看,鄉村的房屋、院落漸漸露出臉來。院子裡,幾位老人湊在一起,坐在板凳上晒太陽,家長裡短。太陽偏西了,這時候可以看到房頂上升起裊裊炊煙,誘人的飯菜香從廚房裡飄出來。晚飯準備好了,院裡的老人開始相互拉扯著,原來是老大爺要大家留下來吃飯,看到其他人不肯,老大爺故作生氣了。別隻顧著看眼前,再抬起頭來看一看。瞧,院子的上空已被裊裊炊煙籠罩,煙霧輕輕柔柔地在懸在半空,久久不願散去。

煙霧處處可見,工廠裡有之,工地上空有之,飯店裡有之,可就在這再尋常不過的屋舍之中,我找到了最美的.炊煙。這裡的炊煙,洗盡了鉛華,拋開了俗世的煩惱,逃脫了金錢的牢籠。在炊煙下生活著的人們,過著最簡單卻也最幸福的日子。他們自食其力,從容簡單,悠然自得。所以,這裡的炊煙,也是世間最美炊煙。

炊煙裊裊作文 篇8

小時候一歲到兩歲之間,是到鄉下外婆家度過的。

記得當時特別喜歡坐在燒柴和的鍋灶前,幫外婆放柴火。這時候,乾柴放進那裡面,就會發出咔吧咔吧的響聲,我那時候就把這種聲音理解成一種美妙的音樂。

一縷縷輕煙從煙囪裡冒出,伴隨著一聲清亮的叫聲:吃飯了!緩緩飄向天空。

我記得鄉下的飯是最好吃的,最自然的。我小時候常常也吃三、四碗。每次我吃完第一碗的時候,都會抹抹嘴邊的油。興沖沖的對外婆說:“外婆,我還要一碗。”鄉下的飯菜總是香噴噴的,每次我都要吃到肚子撐飽了才肯罷休。

走到廚房,我總能聞到柴火的香味。我輕輕閉上眼睛,聞著。因為我覺得這是大自然最淳樸的香味,我也特別愛吃鍋底的鍋巴。又香又脆。每次吃完了飯,我都喜歡到鍋底撕起鍋巴來,當零食吃。

媽說。

小時候她們上學回家的時候,看到自己家的煙囪在冒煙,就知道母親在煮飯。那時候溫柔的母親對自己孩子最親切的呼喊。

後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便到城裡來,我當時第一次吃城裡的飯,很難吞嚥下去。覺得不自然,怎麼樣細細品嚐都品嚐不出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始又哭又鬧,吵著要回鄉下。爸爸媽媽把什麼布娃娃呀,什麼玩具電動車呀都擺到我面前。我還是不肯,我想念鄉下的夥伴,我想念鄉下的飯菜。我想念外婆。

依稀還記得,小時候住在鄉下的時候,也最喜歡吃豆腐。以前有個老奶奶每天都要騎著三輪車到處叫喊著:買豆腐,買豆腐。這時候我便拉著外婆出來買豆腐。那時候的豆腐很好吃,不像現在,一些人為了貪圖都賺錢。用石灰做,多加點水。而老奶奶的.豆腐卻不同,她的豆腐才是真正的豆腐,看上去滑嫩嫩,水靈靈的。咬一口,滑滑的,爽爽的。順著舌頭直線往下滑,味道充滿了整個味蕾,又香又純。人們都特別喜歡買老奶奶的豆腐吃,不一會就搶光了。

我和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到老奶奶家玩,常常能吃到免費的豆腐。一些大一點的孩子就幫老奶奶推石碾,年紀尚小的我,也屁顛屁顛的跑過去推,剛過去推一下,就摔倒在地上。我覺得實在太重了。這時候老奶奶就會笑著幫我拍拍身上的泥土說:“你是最小的,等你長大了。在幫奶奶推。”我點點頭,看著那些孩子笑嘻嘻的推著。所謂“人多力量大。”不一會兒功夫就磨好了。接著老奶奶又端出好吃的豆腐來,撫摸著我們的頭說:“算是慰勞你們的。”我們便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依舊還是那個味道,難以忘懷。

後來,老奶奶不在了,當時人們都覺得老人是個很好的人。給她送的葬禮很是壯大。我們全部的人都哭哭啼啼的。我想到在也見不到老奶奶慈祥的笑容了,在也吃不到好吃的豆腐了。心裡不禁泛起一層酸酸的漣漪。

如今,外婆也搬進城市來了。只有清明和寒假的時候我們才回老家。兒時的玩伴和那位老奶奶,還有村子裡的老老少少,在我印象中就像一股輕煙,難以忘懷……

炊煙裊裊作文 篇9

我的晝夜之花,落下它那被遺忘的花瓣。在黃昏中,這花成熟為一顆記憶的金果。

——題記

憶昨日,樑上霧氣繚繞,屋上炊煙裊裊;望今日,落日黃昏,一縷金陽,又見炊煙裊裊。

傍晚時分,走在回家的路上,四處都能竄出人家的飯菜香,拐過路口,忽見一棟別墅的一角,一柱口徑大約10CM左右的柱子,極不相稱的冒著煙,急於知道那是什麼新奇玩意兒,便問媽媽,媽媽若無其事地說:“是灶臺冒的煙,這都看不出來?”“灶臺?都什麼時代了,還用灶臺?田都不種了,拿什麼燒火啊?”奇怪的笑了笑。因為好奇,所以走近。只見一位中年婦女在院子裡擺弄著她家的花草,見到我們,便招呼進去坐坐。

剛進小院,只見兩柱鐵樹像兩位忠誠的.衛士站立在大門兩側;走廊的一邊零零散散的晾了幾件衣服,另一側則是一個花架,上面整齊的擺放著各種花:有應季的菊花和月季;有碧綠的梔子花;有茂盛的綠蘿;還有緊緻的多肉……小院鐵門的一側是一棵石榴樹,而另一側就是搭建灶臺的地方:一個半透明的玻璃房,頂上蓋的是紅色的彩鋼瓦,一個小門進去,便醒目的看到了一個貼有白色瓷磚的單口灶臺,灶臺上的鍋裡還冒著熱氣騰騰的煙霧,一股糯香味,鑽進了我的鼻子,一位老人正在灶臺旁忙活著做晚飯,瞧見我們去了,便熱情的招呼我們吃晚飯,快過來看,老太掀開鍋蓋,一個個圓滾滾的糰子在鍋裡翻滾著,看的我直流口水,媽媽笑著婉拒道:“我們吃過晚飯了,丫頭好奇這灶臺,想進來看看。”老太依著灶臺,將手在圍裙上擦了擦,便和我們閒談起來。原來,老太不喜歡用煤氣灶燒飯,在她的一再要求下,家人為她搭建了這麼個灶臺,老太整天圍著灶臺轉,開心地不得了!

灶臺,一下子把我拉到了孩童時代跟外婆在一起圍著灶臺轉的那一段快樂時光。那時,每天媽媽上班去都會把我送到外婆家,上午外婆忙活著一家人的午飯,而我呢也很聽話的在堂前玩著我的玩具,時不時的外婆還端來菜給我品嚐,上午是忙碌的,只有等到下午,大家都去上班了,一切都安靜了下來,我們睡了會午覺起來,外婆便圍著灶臺給我做好吃的,“快來,幫我把油端過來,小心哦!”只見外婆一邊切著剛洗乾淨的山芋,一邊對我說。我雙手捧著油碗,小心翼翼地來到灶臺邊,輕輕放下。“真棒!”外婆裂著嘴說。稚嫩的我圍起了可以當裙子的圍裙,回想起來都覺得好笑,外婆在鍋裡放了兩勺油,油緩慢的流向了鍋心,然後外婆又把切好片的山芋整齊有序的放到了鍋裡,再澆了兩勺油,蓋上鍋蓋。

我認真仔細地看著。“開始燒嘍!等一會就好吃嘍!”外婆迷著眼對我說。我圍著灶臺一個勁的跳著,“哦——馬上好吃嘍!”廚房裡充滿了歡聲笑語。當我等的不耐煩的時候,山芋熟了,外婆端著盛有山芋的盤子,拉住我來到了桌前,“慢慢來,燙的。”外婆用手在盤子旁扇著風,我把嘴巴湊了過去,朝山芋吹了幾口氣,外婆拿起山芋撕了皮,餵我吃了口,甜絲絲的,就這樣吃著山芋,聽著外婆講媽媽小時候吃山芋的故事,時間過得且慢又且快。“想不想吃糰子?做糰子給你當晚飯好不好?”外婆詢問著我。我拍著小手說好。在外婆做糰子的時候,我總是趁外婆不在意時,偷偷揪下一小塊,當橡皮泥捏著玩,常常弄得身上,臉上都是白粉,屋裡屋外竄著玩,咦,屋上炊煙裊裊,定是外婆開始煮糰子了,那樣的場景歷歷在目,很是懷念。

“再吃點吧!”“不了,你們快吃吧,我們去廣場走走!”對話打斷了我的思緒。在即將離開之際,我又回首望了一眼灶臺,又見炊煙裊裊,真好!

炊煙裊裊作文 篇10

當暮色悄然降臨的時候,不遠處嫋嫋升起一縷炊煙,安然地與天空相吻。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勞作,開始了與家人齊聚的閒適。

這是我的記憶。離開家鄉很長時間了,我已漸漸忘記他們熟悉的音容笑貌,忘記了炊煙的模樣。

心裡莫名地想起很久沒給外公外婆打電話了,特別想他們。我情不自禁地撥通了那個熟悉的號碼。電話那邊傳來外公驚喜的聲音,他關切地問我最近的情況。聽著外公的聲音,我想象著外婆在灶間忙碌的樣子,我彷彿看到了外公家廚房裡嫋嫋升起的炊煙;想起了與好友在屋前玩“跳房子”遊戲的光景。“都很好。”我只能簡短地說一句,因為此時已經淚流滿面了。

我決定回家鄉看看我的`外公外婆以及那久違的炊煙。

車開得很快,我沒來得及回想家鄉的景象便在車站下車了。我頓時有一種惶恐的感覺。還好,扛著鋤頭的老伯伯向我咧開嘴笑,黝黑的面板有一種健康的美,心情便舒坦了。

走在回外公家的路上,我尋尋覓覓,尋找記憶深處的炊煙。但它彷彿被哈利波特施了隱身術般,不見蹤影。走得很久很慢,明明很短的路,卻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我有些失望,覺得自己與家鄉與炊煙已失去了往日的默契。

天色很快便暗了下來。我便快步向家走去。忽然,整個人打了一個顫,便定在了那兒。眼前,是一縷淡淡的炊煙,帶著點兒谷黃色,以一種淡定的姿態,悠然向上升起。有微風吹拂過,一種真切的味道充斥著鼻腔,我感到一股厚實的溫暖,是家鄉的味道。

這一刻開始,我的心與家鄉緊緊地貼合在一切,我知道,它一直都在。

我張開手臂,向家跑去。而那炊煙,像一朵不知名的花,淡淡地綻放,風一吹,甜蜜的花粉散溢在心田。

從那一刻開始,我知道,心中的家鄉會永遠存在,像炊煙一般的真實,充滿心中的每一個角落,走過生命的每一步旅程。

炊煙裊裊作文 篇11

微風拂過樹梢,草木漸漸成長,眼看著烈日炎炎的夏季即將降臨,立夏的“活動”自然也不會少。

大家都知道,立夏有一種習俗——燒野火飯,它的材料很簡單,只用了糯米、豆子、肉片和調味料。

立夏的`太陽漸漸升起,陽光照在餐桌上,上面擺滿了材料,我也隨著奶奶的喊聲起了床。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穿上了衣服,但仍東倒西歪。我走下樓,正巧看見爐子已經“砌”好了,鍋裡的食物也已經均勻地鏟好了,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我飛奔到了爐前,現在還沒生起火,奶奶從前門口拿來了幾捆細樹枝,上面還摻雜著一些枯木葉,用打火機點了好幾次才著。我也不停地向裡面加柴,直到小火變成熊熊燃燒的火焰。

因為鍋蓋是透明的,所以裡面的情況看的比較清楚,裡面的水漸漸開始沸騰起來,蒸氣飄到了鍋蓋上,展開了一層“結界”,混亂我們的視覺,但它又變成水珠隨著鍋蓋邊滑落。

不一會兒,火漸漸變小了,柴漸漸燒沒了,瀰漫著的煙漸漸變少了,水同時也蒸發了,雖然鍋子封得幾乎不留一點空隙,但仍然能聞到野火飯瀰漫開的誘人香味,我把鍋子從後門搬到了煤氣灶上,用鏟子“挖”了三大勺,整個碗都被裝滿了,我嚐了一口,來不及發出感嘆,就又迫不及待地去吃第二口了……

夏季果然是最好的時候,既有美食吃,又可以痛快地玩,還能做自己愛做的事——燒飯,何樂而不為呢?

炊煙裊裊作文 篇12

若干年後如果我能有幸再瞧見一次真正的炊煙,一定會想到奶奶第一次領我到老家的大灶那天下午。

老家的灶臺是最老式的那種,用未經燒製的毛坯磚,依傍著大炕連著炕洞的一端,齊齊整整的砌了。乾淨又整潔的石灶臺坐立在地上,從高到低的調味盒整齊地放在右邊牆角;刷得鋥亮的炒鍋放在灶爐上,沒有一點油漬,泛著亮光,在鍋的背後就是一根連線鍋底與屋頂的煙囪,在與鍋底相平位置的煙囪上挖一個小口,方便添柴火和鼓風。煙囪與牆壁之間有能容納一個人的空間,那還放了一個小板凳,這就是我的工作位置,至於鍋前掌勺的重任,當然是輪到我奶奶擔起。雖然屋中也有更加簡便現代化的煤氣灶,但只要到了什麼重要的節日,比如清明、春節等必定會用那口大灶,奶奶說,大灶做出來的東西才有鄉情味兒,讓人怎麼也忘不了。

然兒最讓我難忘的可不是什麼美味佳餚,是每每讓我嗆得眼淚直流的罪魁禍首——炊煙。煙往往伴隨著火而生,而火往往直接關係到一鍋飯菜的好吃與否。於是,負責生火的我往往都要緊盯著灶中的火苗,木材不夠了要趕快添,火勢不夠還要用力鼓動幾下風。此時炊煙就毫不留情地通通湧了上來,但總有些煙任性地不從煙囪走上去,非要上前糊我一臉,欺負我這個老實人。一頓飯下來,流了多少眼淚不說,一出廚房,就被家人一頓好笑,說我那臉和木炭一個色,叫我小煤球。那時,我可真有些討厭這炊煙,讓我這麼難堪。

可炊煙又有它可愛的地方。小時候,我到了過節的時候就滿村子亂竄,每次都要等到日薄西山時才肯回家,遠遠瞧見煙囪中冒出的炊煙,我就能想象到晚飯的美味;若再走進些,聞到炊煙中的草木清香和灼燒的`味兒,就好似將那美味吃進了口中。我趕忙衝進灶房,大聲地問一句“奶奶,今天晚上吃什麼?”你猜奶奶怎麼回答,她會說:“你用鼻子猜猜吧!”這可難不倒我,炸丸子、燉牛腩、蒸南瓜、煎鍋巴……這些菜名從我口中魚貫而出,你要問我怎麼猜出來的,那味兒早就混在炊煙裡飄了出來。記憶中的炊煙,一直是暖暖的、濃濃的,能在幾米開外溢滿你的鼻腔,有一股人情味。

老家的灶臺上烹飪的可不只是一日三餐,更是人情冷暖。在同一屋簷下,人們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心靈手巧的主婦們會對任何進入廚房的東西精挑細選:柴火要是從田間地頭拾來的,這些柴禾火燃起來火焰足,還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和泥土氣息,豬肉、雞肉要買跑地的,肉質會更細膩鮮嫩,菜要挑嫩的,燉湯用的藕什麼的卻可選老些……這些條條例例飽含著主婦們對家人的愛與牽掛,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裡,更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國式倫理。人們成長、相愛、別離、團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勞做歸來的男人、遊學歸來的浪子、玩耍歸來的孩童,只要回到家中,就能在炊煙味中嘗那熱乎乎的一頓飯,心也就跟著變暖了。主婦們在灶前忙碌時,忍耐著煙添柴時,也把對自然饋贈的感激、對土地的牽掛、對家人的愛通通灌入在飯菜之中,隨著炊煙裊裊升起,傳遞給四方。

老家拆遷,那個粉皮脫落,泛著黑的大灶就那樣消失在我的生活中,但炊煙依然從各式各樣的屋簷上嫋嫋升起,伴著主婦的忙碌,充盈家人的生活空間。不管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裡,哪裡就會燃起灶火。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到食材的交流運輸;從烹調方法的演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時光荏苒,可我依然會念起老家的大灶,因為它告訴我:炊煙裊裊升,味濃情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