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文讀後感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樓夢作文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1

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裡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裡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2

我讀了《紅樓夢》一書,書中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用賈府的興衰作為背景,寫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腐朽封建社會,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生來嘴銜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雖然她的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讓我欣賞的'還是她詩情畫意,聰慧靈秀。黛玉每次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居於首位。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

在一個封建社會裡,大觀園中的男男女女們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雖然林黛玉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才情氣質人人稱讚,可到頭來,年紀輕輕就鬱郁而死;寶釵凡事穩重,識大體,詩詞也樣樣精通,原是金玉良緣,可是因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獨守空房,誤了終生;迎春才貌雙全,卻嫁給孫紹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與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在他們心中,一邊是封建社會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終不棄。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文學的真諦就在這裡。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3

落花卸了春紅,葬了暗紅,葬了暗香,殘雪消,樓兒慌,琴兒歇揚,待她碾作塵泥夢斷腸。惹人怨,叫人憐,怎不教人闇然生惘!

愛憎抹不掉,心愁不該消?膽怯,迷惘,不敢坦然的小女子,活一輩子,怎能老結愁腸。別如雨巷姑娘一樣彷徨,別如沾著淚珠的玫瑰羞答答的開放。

生活中,總有一個瞬間扣人心魂,總有一靨微笑撓

人心怦,總有一本書攬人痴顛。

與《紅樓夢》邂逅的感受,猶如被遺失的羔羊覓見母親般,帶著脣嚅的'呢喃,帶著欲滴的淚眼,帶著相依相偎的幸福。

初見《紅樓夢》,嫌她篇幅冗長,認為她應該俗不可耐。乍翻,就叫人有一種置身於秋末沙場的疲憊感。有點畏懼,有點暈旋,有點心煩。

可再這麼不經意的一翻,就那麼隨意地瞥了幾眼,縱有千隻琵琶也傾不完我心中的纏綿情思。

一首《葬花吟》,埋了落紅,也解開了我心中那個系憂的鈴。

與《紅樓夢》的邂逅,雖伴著花隨流水空憫嘆的殷憂,帶著虛度時錦的惆悵,但也巧得知已紅顏,爾與她同銷愁憐。

與《紅樓夢》的邂逅,也許惱了葬花人,惹了落紅怨。引人暗生恨憐,亦領悟一番欣然。

她的美,傾城難言,沉魚落雁。欲叫抽刀斷水複流返。叫人抿嘴咽嘆,叫人心慌意亂,叫人相思相眷。怪不得引人斟酌、爭相堪看。而不是留她闌珊。問孰憨,願與絕代經典擦肩?

雖與她相識不甚久,但心中惘然已隨她的落花流水東逝,心底只剩下浮動的暗香。

曾幾何時,與她共枕眠?頁扉,已翻了過半。

讀《紅樓夢》,偶爾生了埋怨,又散。畢竟人生須盡歡。葬花人的悲慘,惹人憐,叫人怨,是否亦應該警醒,司一番?

我捫心兒嘆:人生奈何許?不教人以樂相生,愁苦不應相隨,太苦人生不是滋味。

哎,一本《紅樓夢》,惹得人鼻涕淚眼,叫人心繫魂牽。人活一輩子,難得有本鍾情的書被終夜枕著眠,我幸福得只能埋怨:與她相見恨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約她夢中亦相隨相伴。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4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一些感慨。

《紅樓夢》的背景是封建社會,而最令我記憶深刻的便是薛寶釵、賈寶玉、林黛玉三人了。

薛寶釵,給我的印象是一個真正的大家閨秀,與封建時代相吻合。她相貌端莊,行為沉穩,有才學但卻恪守封建時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更是心計過人,與人相處十分得體,是作者筆下的“完美”人物。

然而比這“完美”人物更令我印象深刻,也是紅樓的重心的林黛玉和賈寶玉更具傳奇色彩。賈寶玉林黛玉,紅樓中的公認的愛情悲劇,更有一段“還淚”的奇妙牽絆,也是表現紅樓主旨的關鍵所在。林黛玉才情出眾,自恃甚高,瞧不起所謂的達官貴人,有著纖細的性格,更有著脫出封建的心性。正因如此,才和寶玉有了一段情緣。寶玉有著含玉而生的奇特,從小在女兒堆里長大,更是有著平等待人、尊重個性的思想,厭惡仕宦之路,是一個封建叛逆者。

林黛玉和賈寶玉兩個封建叛道者的愛情最終以悲劇結尾,他們因為同樣的對封建的超脫心性而相愛,卻又因封建的弊病醜惡而以悲劇結尾,這更突出了紅樓的.思想,封建的腐朽需要改變,可能會經歷坎坷與悲傷,但這是必然的,也需要有寶玉切合民主的思想來帶領改革。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著作。寶玉和黛玉悽美的愛情正是它藝術性的最好表現,也引得無數人為之落淚,而文章體現出的封建的腐朽和民主的思想使它超出了愛情作品的界限,成為了一部名著。

品讀這樣一部作品,不僅加深了對於情的體悟,也讓我們對這個社會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5

《紅樓夢》是古典小說史上的巔峰鉅著,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文學藝術頂峰。這本書展現了廣闊的社會現實生活,生動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盡致的反映了一個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高度結合的偉大傑作。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著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紅樓夢》帶著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裡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6

近日,我一口氣讀完了曹雪芹的《紅樓夢》。千愁萬緒纏綿在心頭,剪不斷,理還亂。

《紅樓夢》一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末世為背景,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為主線,講述了賈府由繁榮走向衰敗的過程。

書中的人物大都是傷感的。林黛玉的苦戀無果,含恨而終;薛寶釵如願得償,到頭來卻守了寡;賈寶玉看盡人間悲離,出家當了和尚……仔細品味,那些悲慘的結局,有當時社會背景的一部分原因,卻也與他們的性情、人格不無關係。書中最典型的人物要數林黛玉了。

林黛玉是典型的多愁善感性格。在一次偶然散步的時候,黛玉看到了凋零的花瓣被來往的府人碾作塵土。看著看著,她便想到了自己的身世,自己寄人籬下,受盡苦悶,無人疼愛,不正如這飄零的`花兒?不禁悲從中來,為花兒,更為自己惋惜。於是便有了她哭哭啼啼地把花瓣小心地收起來,用泥土掩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正是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往復迴圈,我們不必為此悲嘆,而應用一種“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積極心態去讚美它的無私與奉獻。林黛玉正是把這種自然現象看得如此傷情。在對待府中的人時,更因看不慣他們的唯利是圖而顯得高傲孤僻,沒有一個真心的朋友,最後看盡人情冷暖,抑鬱而終。

林黛玉,一個標緻聰慧、滿腹文采的天才女子。若能心胸開闊,積極樂觀地處事待人,不那麼高冷,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讓我們吸取林黛玉的教訓,真心對待身邊的親朋好友,寬容他人,收穫友誼,感恩父母。你會發現,退一步便是海闊天空!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7

讀完《紅樓夢》,合上書,書中個個人物浮現在我腦海中:聰明靈秀的賈寶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達穩重的薛寶釵……可最吸引我的是一個平凡、勤學苦練的香菱。

書中,《呆香菱苦心學吟詩》特別吸引我。香菱請黛玉教她作詩,於是黛玉就拿了一些書給香菱看,香菱拿來認真地讀起來,把黛玉所劃的都背了,又細細思索了一番,並說:“書裡有好多詩我都非常喜歡,我一定要學會作詩才行,你再拿些書給我看吧。”黛玉聽了,又拿了幾本書讓香菱讀,還給她出了個題目,讓她試試自己寫一首。

這時寶玉、探春他們都來了,大家一起談笑。但香菱一心寫詩,也不理大家,一個人坐在旁邊思考,連吃飯也顧不上了。大家見她寫得辛苦,都叫他不要再想了,先歇一下,香菱卻不肯,一個人坐在山石上發呆。這天晚上一直到很晚她都沒睡著,剛睡著突然喊:“有了,有了!”就把夢裡的詩寫了出來,大家都覺得她作得好極了。

讀著香菱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可香菱卻一心讀詩,學作詩,讓自己變得滿腹詩經、才華橫溢。大家都非常喜歡她,敬佩她,我也被她的才華和精神所吸引。怪不得爸爸媽媽和老師都說:“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

記得有一次,在期末複習期間,我沉迷於網路遊戲,在一些該複習的'時間上用來玩遊戲,所以成績直線下降,結果期末考得很不理想,被爸爸批評了一頓,之後,我就再也沒碰過遊戲了。

香菱的故事告訴我:“女子有才便是德”。長大後,我一定要做一個像香菱一樣有才的女子。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8

這個假期,有幸拜讀了《紅樓夢》這部小說,很久以前就聽說過這部小說,自己也看過幾遍,很喜歡這部名著。《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屬章回體長篇小說。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

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經典鉅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現通行的續作是由高鶚續全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榮、寧兩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及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

這部書中有很多人物,偏僻而乖張的主人公賈寶玉;可望不可即的林黛玉;人盡皆知的“總管”王熙鳳;容貌美麗,舉止嫻雅的薛寶釵;老實無能,懦弱怕事的'迎春……總之,書中的每個人物都各有各的特點,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眾多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寶釵和黛玉了。

寶釵是金陵十二釵之一,薛姨媽的女兒。她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是當時正統淑女的典範。她恪守婦道,但也對當時的社會抱有一種強烈的批判精神。

她曾作《螃蟹詠》,對當時那些橫行無道的官場人物進行了尖銳的諷刺,這也是對林黛玉與賈寶玉不避嫌疑的警告。傳統觀點認為薛寶釵“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誇讚”。賈母對寶釵,全是清一色的負面評價。到後來,“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的時刻,賈母命自己所心愛的寶琴、湘雲、黛玉、寶玉四人,與自己同坐主桌,卻惟獨將寶釵排擠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紋、李綺輩坐在一起。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寶釵在賈母面前由“受寵”轉為“失寵”的重要標誌。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學校推薦的《紅樓夢》。它是本聞名古今中外的小說。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在這本書中,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的主線人物,賈寶玉、林黛玉兩人的悲劇貫穿始終。由多情瀟灑的寶玉,嬌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賈府,漸漸與公子賈寶玉相戀,本來這是一段美好的.姻緣,但卻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帶有黃金鎖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的故事。

我認為《紅樓夢》這本名著很感人。看了它,我還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時常投入不已。我覺得,當時的賈府很奢華,賈府的賈母有權有勢,說話也很有分量,賈府上下全都得聽她的。但她特別疼愛賈寶玉,把他當作掌上明珠。雖然賈母非常疼愛賈寶玉,但我並不是十分喜歡他。我覺得賈寶玉這個人物有點“玩世不恭”的意味。輕佻,頑劣,屢教不改,這些詞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當然,最後他也在離開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過來,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為的作風我倒是喜歡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她雖然愛哭,但很卻有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和賈寶玉很談得來,經常一起玩耍,兩人是青梅竹馬,十分要好。我覺得,自己也像林黛玉那樣動不動就暗自垂淚。但是,作為現在的孩子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動不動就哭。我認為,林黛玉在我心裡是《紅樓夢》裡最喜歡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從我看了《紅樓夢》以後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寫出這麼好的作品,能把裡面的人物寫得那麼栩栩如生,說明他的寫作功底十分深厚,看了之後我感覺裡面的人物個個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說話似的。我要向他學習寫作的方法,把寫文章的基本功打紮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10

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在我六歲時就陳列在我的書架上了,可那時的我還小,覺得它一點都不好看,於是一直沒有碰過它,它早已落滿了灰塵。

九歲的時候第一次認識了它。當我擦淨它身上的灰塵時,它放出了迷人的光彩,我不禁一頁一頁的讀起來,但是看了一半後就不看了,林黛玉的哭哭啼啼、賈寶玉的女兒家習氣都使我厭煩,於是我丟下了它又去看其他書了。

十一歲時真正認識了它。它我痴痴地鑽進《紅樓夢》中,感受到了什麼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一個家庭從興勝到敗落的過程,為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悽美婉轉的愛情故事感嘆已。

我個人是比較欣賞薛寶釵的,因為她不像寶玉那樣痴裡痴氣、不知人間疾苦,也不像黛玉那樣傷春悲秋。她為人溫柔,但柔中帶剛;她做的好詩,但不陳詞舊調。所以我很喜歡寶釵。

在從多的`紅樓丫環中我很喜歡紫娟。因為她有主見,不會像襲人那樣似哈巴狗樣的討好巴結。她的個性耿直,說話不拐彎抹角。

在《紅樓夢》這本書中把黛玉刻畫的十分傳神,曹雪芹對她的描寫細膩動人。“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一點筆墨便把她的神情模樣很好的刻畫出來了,一個活生生的弱柳扶風的女子便站在人們眼前。

黛玉的詩總是悲傷連綿,這暴露了她的性格以及寄人籬下的種種無奈,而黛玉葬花一段更是將黛玉孤獨無依的處境以及自我感傷刻畫的深入骨裡,讀之落淚。而黛玉的風箏斷線,更為後文中黛玉的淒涼結局,埋下了伏筆。

我建議大家深刻閱讀《紅樓夢》這本書,它真的是書中瑰寶!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11

《紅樓夢》確實是一本用心寫出來的鉅著,你要用心去體會才行。再次捧讀《紅樓夢》的時候,心中滿是欣喜,雖然賈寶玉與林黛玉最後陰陽兩隔,人鬼殊途,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但我從未完整地看過《紅樓夢》,所以這次怎麼的也得看完整本書。

《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我在想以曹雪芹這樣的紈絝子弟為什麼在家族沒落之後不進取一點,謀個差事,養活自己,而傾盡畢生所有的心血來“鑄造”這本難得一見的《紅樓夢》,榮國府內的金碧輝煌,紙醉金迷,醉生夢死,對老百姓來說,無疑是從未想過,又何談見過呢?

一個那麼大的家族,幾世繁榮,卻也衰敗得不讓你有喘口氣的機會。我也在想,一個堂堂闊家公子哥今日卻如此悽慘,如此悲哀,恐怕他自身也不會想到吧!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倘若不是他沒錢沒勢了,不得已寫書,也不會留下如今被人稱頌的一代鉅著——《紅樓夢》。

看完整本《紅樓夢》後,所有的人物都算是基本見過了,我最愛瀟湘妃子。我欣賞她的才華,讚歎她的清傲,羨慕她的美貌,也憐惜她的薄命。一個女孩子,在母親死後,父親患病的情況下被接到外祖母家撫養,處處都感覺得到寄人籬下的悲哀,又清高孤傲,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宿患疾病,又恐她人恥笑,她活得好累啊。她的《葬花吟》真的好妙。而我也覺得曹雪芹必定偏愛黛玉,要不然也不會給她的'名字裡按上一個“玉”字。

記得很多老師都說過,你初次看了《紅樓夢》之後,細細體味,心中所想便是你看了此書後的感受。然後等再過幾個月,你再拿出來看,肯定會有不同的感覺,每次看後感覺都不一樣。

要體會別人的難處,就要多與人溝通,對待書、學習該如此,對待人更該如此,這樣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到不同的東西。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12

《紅樓夢》——終於看完一半。 這樣一部大書,不讀兩遍就敢妄加評論,顯然會貽笑大方。用賈政的話來說,自是“管窺蠡測”,與寶玉不二了。 這裡,權將這60回觀後的直覺記錄下來,待全部書讀完後再作矯正與評判不遲。

60回讀畢,人物已漸次出場,估計已有大半吧,雖然我所喜歡的尤氏姐妹等還沒見蹤影;

感情早戀不是現代社會才有的'通病, 至少二百年前,十四、五歲正是青春萌動的年齡;

曹公最令我欽佩之處是他的觸類旁通:比如建築,比如衣飾,比如琴棋書畫,比如農作與飲食。。。

面對寧、榮二府的豪華與排場,估計和紳的恭王府也有所不及吧;

曹雪芹是用北京話寫作的鼻祖,這點老舍不得不屈居次席了;

古人的生活質量的確不如現在,平均壽命要短的多,賈母七旬已是孤老,可卿早逝,李紈、薛姨媽守寡等說明了這一點。

沒有親身經歷,斷也編不出此等故事,故曹先生兒時大約與寶玉相仿;

不知道為什麼,“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出著墨並不多,卻是家喻戶曉。何故?“黛玉葬花”亦如此。

有些現代用語,卻原來出自曹雪芹之口:“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得饒人處且饒人; 蒼蠅不抱無縫的蛋”。。。

古今中外,歷經十載卻未完成一部書的寫作者,能有幾人?想到還有20回就到了曹公絕筆之處,不免神傷;再有,那故事最後的結局會否是曹公的本願?是否會應了開篇的讖語?。。。。。。

正是:

偷得浮生片刻閒,

魂牽情繫大觀園。

今閱《紅樓》整半卷,

卻嘆曹公命已懸。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13

續在紅塵等待,為你請歌一曲。看空中那紛飛的雨,承載著誰的思念?清風不解君意,細雨不懂柔情。那逝去的流年也帶走了回憶。

——題記

踏破時間,回望那一段悽婉的情史,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千古紅樓,夢迴一史。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府終究還是覆滅了,只留下那令人哀嘆的結局。

我曾以為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而當我細細品味這本書時,才知道自己錯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生活下,竟掩蓋了世界上如此腌臢的`一面,但其中最讓我動容的一面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

一襲道袍,隨風飄曳,宛如天外之人,仙女下凡,高潔不沾染一塵死凡。美麗而孤傲。但她的孤傲卻是命運使然的。多年體弱多病的她在父母雙亡之後一人流落至此,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現在卻被這樣無情對待。這便是我初識的黛玉。

“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書中是這樣描寫寶玉的。他俊美得幾乎不像一個男孩子。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與花本已美麗,而中秋之月,尤為圓潤清朗;春曉之花,尤為鮮豔潤澤。這樣的美男子便是寶玉。

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從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到長大後墜入愛河。這樣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讓多少人羨慕,它是那樣純潔,那麼自然,纖塵不染。

在封建禮教前,當寶玉捱打後善良孤傲的黛玉把眼睛哭成桃兒一般,她的哭並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地對抗封建禮教。由此可見只有她們二人心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紅樓夢》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作者:xxx

指導教師:xxx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14

是個夢,終會醒!

但又有多少個人希望夢不醒,世界永遠美好。

——題記

夜已深,枕著紅樓進入夢中。那是一個快樂的地方,是少男少女的世界,隨著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不顧及外面的黑暗,只要自己的圈子明亮,便好。賞花、論詩、吃蟹,生活就是這麼美好。只願永遠都能這麼美好。

昨夜看到賈府衰敗,心中仍念念不忘大觀園中的生活。那樣奢侈卻又有些美好的生活,也只有在《紅樓夢》中才會出現。那就像一場夢,在昨夜的夢中再度出現。不喜歡高鶚後十八回的續寫,他的語言與曹雪芹的有太大的差別。但或許更多是因為最後的結局太過悲傷,讓我無法接受。

在我的感覺中,寶玉也是因為無法接受而出家為僧。曾經在大觀園中吃胭脂的男孩已不復存在,隨著悲歡離合的發生而離去。他寧願伴隨青燈長夜,也不願去面對賈府的衰敗。紅樓,就像一場夢,永遠只能在回憶中片片撿起;現實,就像一堵牆,不願去面對。在夢中黛玉葬花、湘雲醉臥、迎春穿針……一切是那麼寧靜安祥。就像十六、七歲的年紀,哪嘗過什麼愁滋味。黛玉的琴音是多麼妙曼,寶釵的`詩歌是多麼成熟。像場夢,真實卻又隔著一層膜。有多少人與我一產,願紅樓,夢不醒。因為夢外的世界實在無法提起,與夢中的美好差別太大。有多少人希望世界是美好、和平的;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與自己喜愛的人共度一生。

但是個夢,終會醒。不管你是否願意,都得接受夢碎的一天。只有面對它,你才會放下。只是哪怕我明白,卻仍希望著紅樓,夢不醒;世界,永遠美好!

紅樓夢作文讀後感15

我讀了《紅樓夢》一書,書中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用賈府的興衰作為背景,寫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腐朽封建社會,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生來嘴銜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雖然她的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讓我欣賞的還是她詩情畫意,聰慧靈秀。黛玉每次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居於首位。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唯一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

在一個封建社會裡,大觀園中的男男女女們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雖然林黛玉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才情氣質人人稱讚,可到頭來,年紀輕輕就鬱郁而死;寶釵凡事穩重,識大體,詩詞也樣樣精通,原是金玉良緣,可是因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獨守空房,誤了終生;迎春才貌雙全,卻嫁給孫紹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與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在他們心中,一邊是封建社會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終不棄。

五年級:溫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