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詩句—《迎新春·嶰管變青律》

 《迎新春·嶰管變青律》原文

元宵節詩句—《迎新春·嶰管變青律》

嶰管變青律,帝裡陽和新布。

晴景回輕煦,慶嘉節、當三五。

列華燈、千門萬戶。

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

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瀟鼓。

漸天如水,素月當午。

香徑裡、絕纓擲果無數。

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時、朝野多歡民康阜。

隨分良聚,堪對此景,爭忍獨醒歸去。

 《迎新春·嶰管變青律》賞析

這首詞,寫都城開封元宵盛況。一起以節令之變換,點出帝京新春和暖。接著寫天氣晴朗更使氣候宜人.“慶嘉節、當三五”,實寫具體的佳節之歡。十五元宵,實際上是燈節,“列華燈”三句,鋪寫家家張燈結綵,而賞燈人之眾之多,卻是暗寫,以“羅綺”“香風”代替男女人群。“九陌”“十里”極言其廣。“十里”三句,再寫燈的張掛在高高低低處,而配合著音樂演奏。“蕭”代表管樂器,“鼓”代表板樂器,都是適合在熱鬧場中吹打的。上片是極寫元宵的氣候、燈景、樂器,而人卻只是在這環境中以衣錦飄香、若隱若現地浮動著,可謂虛中有實,似少實多,以某些特徵而代表全人,而人又是“遍九陌”之多的。

下片以“天”接“天”,從“喧天簫鼓”過渡到“漸天如水”,一“漸”宇,拉開了時間的線索。時候不早了,“天如水”,天清而靜。“素月當午”,月照正中。人自賞燈來,又轉入各自尋覓所歡。“絕纓擲果無數”,用了兩個典故,“絕纓”指楚莊王宴會時,一將酒醉戲其美人,美人絕(摘下)其冠纓。莊王不計其過,令大家皆絕纓,後得其效死力的故事。“擲果”故事出自西晉文學家潘岳美姿容,每出門,老嫗以果擲之滿車。形容美男子為婦人所愛慕。這裡說此二豔遇故事,但已非一人之豔遇,而是“無數”之多。“更闌”二句,寫景極美,寫事動人。“燭影花陰”,明明暗暗,朦朦朧朧,“少年人、往往奇遇”,有多少風流韻事,然而樂而不淫,就此煞住。“太平”二句,推廣開來,寫當時承平氣象。這裡,我們可以祝穆《方輿勝覽》記載範鎮的話,說明這首詞的史料價值。辭雲:“範蜀公嘗曰:‘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鎮在翰苑十餘載,不能出一語詠歌,乃於耆卿詞見之。’”又黃裳在《書樂章集後》稱:“予觀柳氏樂章,喜其能道嘉祐中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是時予方為兒,猶想見其風俗歡聲和氣,洋溢道路之間,動植鹹若。令人歌柳詞,聞其聲,聽其詞,如丁斯時,使人慨然有感。嗚呼!太平氣象,柳能一寫於樂章,所謂詞人盛世之黼藻,豈可廢耶!”以(《演山集》)從這些評述中,可以看出柳永描寫都市風光、承平景象,有其特殊成就。詞的最後,對景“爭忍獨醒歸去”,是樂而忘返了。

這首詞,以鋪敘見長,氣象渲染,濃淡適宜。寫景則時疏時密,用典則結合時宜。人物都是在良辰美景中出現而又活躍著的,呈現出太平景象,一結更是含有歡樂常保的意義,後樂無窮。

《迎新春·嶰管變青律》作者簡介

柳永(984?一1053?),字耆卿,初名三變,福建崇安人。他是大量作慢詞的第一個詞人,在詞的發展上有重大的貢獻。仕途坎坷,景祐元年(IO34)約五十歲才中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死於潤州(今江蘇鎮江)。有《樂章集》。他的詞以寫羈旅行役、離情別緒最為出色,感情多純真、大膽,善於用鋪敘和白描手法,又善於向民間曲子詞學習,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