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印象记

校园印象记

九月的龙城太原,秋色宜人,处处显示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周日的一大清早,由于工作原因我搭公交车前往山西兴华职业学院参加应聘,车行半途时,因路况障碍不能前行。所以,自己便不得不步行剩下的三站之路了。
无奈的步行,到达目的地时,自己已感到有点气喘吁吁了。刚进校门,首入眼帘的是镶嵌有“立足山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开拓未来”的十六个金色大字的长方形大照壁。照壁下方的台阶上,整齐的摆放着一盆盆盛开的秋菊,一簇簇黄白相间的花蕊,看起来是那么的养眼。行人路过此处,仿佛都能嗅到秋菊散发的一缕缕清香。照壁上振奋人心的金色大字,和盛开正浓秋菊淡雅的清香,使我步行后的疲劳感顿时全消。
报到片刻之后,一位戴着眼睛颇显斯文的男工作人员,把我带到了办公楼二楼的书记办公室参加了初试。紧张的初试在简单的问询后顺利地通过了,我得到的通知是下周周二两点半再来学院参加复试。客气的告别了接待我的初试老师,下得楼来,移步向前脑海里瞬间有了参观一下校园的念头。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那就四处转转吧!自己心里如是的对自己说。其实,这已是我的一大习惯了,因为先前我曾在读大学的时候,在电视上是看过这个学院的宣传片,至今还有些印象。现在亲身到了这所名闻三晋的民办学府,如果不四处看看,对我这个“文化记者”而言,那就是无比的遗憾与损失了。
出了办公楼,放眼望去,数棵历经数载风雨的垂柳广植其间,条条柳丝载着眉剑般的柳叶,在阵阵秋风的吹拂中轻轻的摇曳,远远望去,好似飘动的绿色瀑布,给注目观赏它的人儿以飘逸的动感美。浓浓的柳阴下,左右两树之隔处,同行并列着两座中西风格的古典休息小亭。绕每个小亭环行一周,可以观察得出中西两亭的风格截然不同。如果你仔细的将两个小亭进行对比,你就会无意中发现它们是有共同特点的——两亭的石质雕刻都是那么的庄重古朴。我想,两个小亭如此中西结合的设计,正好能够印证兴华学院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既注重国学传统,又积极接受西方外来的先进文化。能有如此广博的思想眼界,这无疑是当今崇尚综合多元素质教育的最好说明。
距西式休息小亭左边的一步之外,还有一组动人的人景雕塑——《喜报梅梢》,在不太高的简练梅树上,两只可爱的喜鹊攀登于枝头,那姿态似在鸣叫,有似两只精灵在知音般的对语,满枝盛开梅花的梅树下,一个留着长发身穿连衣裙的秀丽西方少女,正侧身靠在梅树上用一双纤手巧扶着装满梅花的花篮,一双水灵且会说话的眼睛,专注的斜视着梅树枝头上“叽叽喳喳”报喜的喜鹊。这处维妙维巧的雕塑是我国传统的《喜报梅梢》题材,而在兴华学院的这处雕塑里,却巧妙的运用了美丽浪漫的西方少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同型题材异域风格的成功创造。这处人景相映成辉的整体雕塑的造型,充分显示出中西结合的优越性。在我看来,该雕塑既是中西两亭间的有意点缀,又是中西文化有机结合的无言说明。
两座古典小亭的前边,是宽大的篮球场,数名穿着运动服的男同学正在激烈的打着属于他们的对抗赛,一阵儿球传到了甲方手中,一阵儿球又传到了乙方手中,每队的队员都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投篮并阻击对方。我随着他们激烈交锋的身影,也不由得喊出了“加油!加油!”,看着身体健壮浑身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学子们,我的思绪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大学时代。
篮球场的四周,按一定的距离伫立着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石刻雕像。我曾仔细的看过,有我国古代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近代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国父孙中山;还有苏联的大文豪高尔基等等。这些一个个人类文明史中各个学科涌现出的佼佼者,既是兴华学院莘莘学子在知识海洋乘风破浪的领航人,又是该学院校园人文景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篮球场的东南角,这里有一栋漂亮的大楼,它是兴华学院的学术重地——图书馆。当在远处望见那三个熟悉大字的时候,我移动的脚步不听使唤的向图书馆迈去。近了,更近了,信步踏石阶而上,轻轻的推门进去,才发现这里是期刊报纸阅览室。一位系着马尾巴辫的女孩,在不远处的一张书桌前正专心致志的捧着书本品读,看样子她应该是该阅览室的图书管理员。我走上前去向她说明了来意,女孩笑吟吟的点点头,无声的应允了,我便向那陈列着各种期刊的书柜迈去。此时的阅览室很是安静,三五个女同学在悠闲的翻阅着她们喜欢的时尚杂志。这里的环境很是静谧,处处充满着学习的气氛,整个阅览室立柱的四壁间,悬挂着当地书画名家的书画作品,这些充满着民族特色的艺术品或清淡或重彩,一幅幅凝集着人文精神的倾心力作,给这个舒服的读书场所增添了无限的雅趣。
我随手的翻阅了一本《小说月报》,发现这里有各种时尚杂志,还有各门专业的艺术类期刊。在我观赏这个阅览室的十几分钟时间里,门口不时的有学生加入到了读书的行列里,这无疑体现出了图书馆是莘莘学子门课外充电的好去处。时间不早了,我手机的铃声连续响了起来,原来是朋友有事摧我回去。待我告别了图书馆刚走了出来,一首悦耳的钢琴曲飘然而来,听起来是那么的动人心弦,向一位过路的女同学打听,才知道那是音乐系的同学在练习弹奏。哦!我明白了!本想亲自去看看,无奈朋友摧我的手机又响了,我才不得不在美妙的钢琴曲中一步三回头的频频离开了。

二零零六年九月二十七日凌晨于古晋并州昌华园

九月的龙城太原,秋色宜人,处处显示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周日的一大清早,由于工作原因我搭公交车前往山西兴华职业学院参加应聘,车行半途时,因路况障碍不能前行。所以,自己便不得不步行剩下的三站之路了。
无奈的步行,到达目的地时,自己已感到有点气喘吁吁了。刚进校门,首入眼帘的是镶嵌有“立足山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开拓未来”的十六个金色大字的长方形大照壁。照壁下方的台阶上,整齐的摆放着一盆盆盛开的秋菊,一簇簇黄白相间的花蕊,看起来是那么的养眼。行人路过此处,仿佛都能嗅到秋菊散发的一缕缕清香。照壁上振奋人心的金色大字,和盛开正浓秋菊淡雅的清香,使我步行后的疲劳感顿时全消。
报到片刻之后,一位戴着眼睛颇显斯文的男工作人员,把我带到了办公楼二楼的书记办公室参加了初试。紧张的初试在简单的问询后顺利地通过了,我得到的通知是下周周二两点半再来学院参加复试。客气的告别了接待我的初试老师,下得楼来,移步向前脑海里瞬间有了参观一下校园的念头。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那就四处转转吧!自己心里如是的对自己说。其实,这已是我的一大习惯了,因为先前我曾在读大学的时候,在电视上是看过这个学院的宣传片,至今还有些印象。现在亲身到了这所名闻三晋的民办学府,如果不四处看看,对我这个“文化记者”而言,那就是无比的遗憾与损失了。
出了办公楼,放眼望去,数棵历经数载风雨的垂柳广植其间,条条柳丝载着眉剑般的柳叶,在阵阵秋风的吹拂中轻轻的摇曳,远远望去,好似飘动的绿色瀑布,给注目观赏它的人儿以飘逸的动感美。浓浓的柳阴下,左右两树之隔处,同行并列着两座中西风格的古典休息小亭。绕每个小亭环行一周,可以观察得出中西两亭的风格截然不同。如果你仔细的将两个小亭进行对比,你就会无意中发现它们是有共同特点的——两亭的石质雕刻都是那么的庄重古朴。我想,两个小亭如此中西结合的设计,正好能够印证兴华学院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既注重国学传统,又积极接受西方外来的先进文化。能有如此广博的思想眼界,这无疑是当今崇尚综合多元素质教育的最好说明。
距西式休息小亭左边的一步之外,还有一组动人的人景雕塑——《喜报梅梢》,在不太高的简练梅树上,两只可爱的喜鹊攀登于枝头,那姿态似在鸣叫,有似两只精灵在知音般的对语,满枝盛开梅花的梅树下,一个留着长发身穿连衣裙的秀丽西方少女,正侧身靠在梅树上用一双纤手巧扶着装满梅花的花篮,一双水灵且会说话的眼睛,专注的斜视着梅树枝头上“叽叽喳喳”报喜的喜鹊。这处维妙维巧的雕塑是我国传统的《喜报梅梢》题材,而在兴华学院的这处雕塑里,却巧妙的运用了美丽浪漫的西方少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同型题材异域风格的成功创造。这处人景相映成辉的整体雕塑的造型,充分显示出中西结合的优越性。在我看来,该雕塑既是中西两亭间的有意点缀,又是中西文化有机结合的无言说明。
两座古典小亭的前边,是宽大的篮球场,数名穿着运动服的男同学正在激烈的打着属于他们的对抗赛,一阵儿球传到了甲方手中,一阵儿球又传到了乙方手中,每队的队员都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投篮并阻击对方。我随着他们激烈交锋的身影,也不由得喊出了“加油!加油!”,看着身体健壮浑身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学子们,我的思绪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大学时代。
篮球场的四周,按一定的距离伫立着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石刻雕像。我曾仔细的看过,有我国古代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近代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国父孙中山;还有苏联的大文豪高尔基等等。这些一个个人类文明史中各个学科涌现出的佼佼者,既是兴华学院莘莘学子在知识海洋乘风破浪的领航人,又是该学院校园人文景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篮球场的东南角,这里有一栋漂亮的大楼,它是兴华学院的学术重地——图书馆。当在远处望见那三个熟悉大字的时候,我移动的脚步不听使唤的向图书馆迈去。近了,更近了,信步踏石阶而上,轻轻的推门进去,才发现这里是期刊报纸阅览室。一位系着马尾巴辫的女孩,在不远处的一张书桌前正专心致志的捧着书本品读,看样子她应该是该阅览室的图书管理员。我走上前去向她说明了来意,女孩笑吟吟的点点头,无声的应允了,我便向那陈列着各种期刊的书柜迈去。此时的阅览室很是安静,三五个女同学在悠闲的翻阅着她们喜欢的时尚杂志。这里的环境很是静谧,处处充满着学习的气氛,整个阅览室立柱的四壁间,悬挂着当地书画名家的书画作品,这些充满着民族特色的艺术品或清淡或重彩,一幅幅凝集着人文精神的倾心力作,给这个舒服的读书场所增添了无限的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