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写小客轮的经典散文:难忘小客轮

本站:《难忘小客轮》是一篇描写小客轮的散文,全文按时代变迁的顺序写了小客轮的出生、成长和落幕,每个“节奏”都写出了人物的感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吧!

有关写小客轮的经典散文:难忘小客轮

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河道密如蛛网,大河上百舸争流你追我赶好不热闹,小河中摇橹声吱呀、吱呀地从早到晚响个不停。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水运占据着大半江山,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景象。

那时候公路稀疏,基本上通到各县城及沿路少量乡镇。古镇新塍的居民和大多数乡镇的居民一样,出门旅行几乎全靠内河小客轮。

这种小客轮颜色都涂成军绿色,分上下二层。底层纵向铺着四条长木板,能坐七、八十人,高度二米不到一点。上层高度只有一米稍多一点。只能半爬半躬着上去席地而坐。全身干净的衣裤象抹布一样揩拭着地板,好在船员每天航行结束就会擦的干干净净,先爬上去的人衣裤暂时还是干净的,稍后到的人只能小心翼翼地躲避着 前人留下的泥足印,再后到的人就躲无可躲了,只能用衣裤揩着前人留下的泥足印向里半爬着,就这样一环扣一环直到坐满为止。下船了谁也躲不开泥足印,一趟船坐下来整个人就弄的灰不溜秋的。因此爱干净的女士是很少坐在上层的。

坐在小客轮的上层脏是脏了一点,可好处也是不少的。上面视野开阔是因为没有窗户,二边是栏杆因此非常通透,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夏曰河面凉风徐徐吹来,那真叫一个爽,船速越快凉风就越强劲。全然沒有底层闷热昏暗的感觉,也没有烟雾缭绕的妨害。春秋时节的清风夹带着两岸田野里飘来的淡淡油菜花香和稻花香,大自然的气息使乘客陶醉其中。到了冬天为了抵御凛冽的寒风,尽管二边拉起了厚重的布帘,冷风仍一个劲地嗖嗖往舱里灌。先前的浪漫情调就消失了,还不如低层舒适了。这小客轮比起现在的客车速度是很慢的,新塍镇到我工作的乌镇短短二十公里不到,要行驶二个小时。不过和货轮,挂桨机船及手摇船相比其速度也可称得上独占鳌头。一路上还有各种景色可观看,有轮船犁开平靜的水面而形成的两条呈八字形的白浪,如同两条一线潮紧紧地相随小客轮左右,不时有鱼高高跃起,见到白鹭俯冲下来,鱼儿便沉到水下无影无踪了。白鹭无奈地继续跟着螺旋桨的浪花,等待下一次机会。在不知不觉中客轮在二声汽笛声中靠上了码头,航程也结束了。

诗情画意的旅行坐的次数多了也会腻的。首先是不方便,两镇分属两个县,来往旅客较少,所以每天仅有一班船,再则价格也有点承受不起。七十年代初在工厂拿学徒工资的我,每月只有十六元钱,一个来回坐船要花八毛钱,比一天工资还高,荷包实在有点伤不起,那象现在一天工资坐公交可以打好几十个来回。于是每到周六只要天气适宜就结伴迈开双腿从乌镇步行到新塍。用时约三小时和坐船也差不多,坐船还要走大半个镇加上候船时间和步行大至旗鼓相当,重要的是省下了钱,出发时间上也比较自由。日长时可在家吃过早夜饭再走,冬天日短就早点出发,只是下雨天这轮船钱是无论如何也省不下的。那时农村都是泥路一下雨黏土会把鞋子粘住,有时候一脚朝前跨去,鞋子还深深地陷在后面的烂泥里,仅穿袜子的脚重重地踏在烂泥里,一时间弄的手足无措,狼狈不堪。因此下雨天连老农民也不敢走远路,要么就摇船出去办事。此时此刻又想到了那小客轮,这小客轮虽然简陋,船票也不便宜,但它毕竟不惧风霜雨雪,能安全地把旅客送到目的地。

从那以后凡下雨我就乘坐小客轮。雨天航行的客轮别有一番风景浮现在眼帘。客轮在濛濛缥缈的江南烟雨中缓缓地行驶着,两岸杨柳、桑园齐刷刷地向后移动,船老大的汽笛声也比晴天勤快而响亮许多。水天一色加上隐约可见的农房轮廓仿佛是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行走的船和坐在船里的旅客就成了这幅画中的点睛之笔。路走得多了,难得坐一回船,欣赏着两岸景色也是十分惬意的享受。

就这样晴天走路雨天坐船,周而复始时间一晃几年过去了。修建乡镇公路的事仍杳无音信,倒是嘉航分公司打造了几艘“鹊“字号的钢质客轮。有“喜鹊号”、“云鹊号”、“金鹊号”等。外观一改过去统一的军绿色,涂上了色彩靓丽的颜色,吨位也比木质客轮大。走进客舱白色的保丽板吊顶配上明亮气派的吸顶灯,显得非常宽敞,给人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深红色的地板光鉴可人,给人以稳重和踏实感。座位也颠覆了以前四条长木板的传统,改成了火车座,加大了舷窗使舱内更加敞亮,通风良好。整个乘坐环境焕然一新。上层低矮的舱室用来存放小商贩的行李,旅客再也不用半爬半躬着往里钻了。在一段时间里能乘坐到新式钢质客轮,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上得岸来还会小小地炫耀一番。

文革结束后小商贩也多了,水上客运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鹊字号客轮带领下,经济效益与日俱增,水上客运也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不但工资奖金比工厂高,还有副业可赚钱。船员们在船上卖起了茶水、糖果和瓜子,中午还有面条和盖浇饭。给饥肠辘辘的乘客雪中送炭,也为了乘客消磨时间提供方便。同时船员们也小赚一把,到了月末便分配着自已的劳动报酬。不过这一切已与我关系不大了。那时农村已筑起了一米多宽的沙石路,我也买了一辆自行车,从新塍到乌镇骑自行车不到一个半小时,下雨也不会陷在烂泥里了。除了下雪冰冻天偶尔还会坐船,平时基本上骑车两地跑了。

又过了几年到了八十年代初,各地修公路的热潮终于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以县城为中心的放射状公路已初俱雏形,新塍到嘉兴,乌镇到桐乡都通了班车。尽管是砂石路面,车辆颠簸的厉害且车尾滚滾扬尘追着汽车跑,但速度完全是客轮不能比肩的,慢悠悠的客船只能望车兴叹!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下,人们为追求速度对坐客车趋之若骛,即使车厢里塞的滿滿的象沙丁鱼罐头也要往车厢里跻。好在公路建设仅形成县城为中心的放射状,镇与镇之间大都还没通公路,客船还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只是生意已大不如前了。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放射状的公路变成了网格状,水上客运业日见式微,大部份班线均巳停开,人员都转移到货运公司去了。到了九十年代初偌大的乌镇客运码头只剩下一班开往新塍嘉兴的客轮,生意犹如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

孤独而艰难地维持着运行的班轮,到了九四年五月终于撑不下去了。上旬的一天早上离发班还有十来分钟,全体船员伫立在船头,船长向船员们宣读着嘉航分公司的命令。其大致意思是,今天开往终点站嘉兴码头是最后一趟固定航次,到嘉兴后做好船舶清洁和设备保养,三天后到公司报到。真不愧为半军事化的企业,临到最后航次船员们仍站姿笔挺,不慌不乱!讲话结束后船长在一本崭新的航行日志上纪录着,随后拉响了一长声汽笛,低沉的汽笛声加上阴沉沉的天气,那汽笛声仿佛在如诉如泣,听了不免几分惆怅涌上心头。

船缓缓地离开码头,客舱内久违的热闹景象在那天又重现了。原来绝大部份乘客都是小客轮的爱好者,是忠实的拥趸。几天前停航的消息传出来,他们特意赶来乘坐体验最后的小客轮的味道。最后航次上的船员今天格外热情,一位船员走进客舱郑重地向乘客宣布:“为回馈各位老乘客的厚爱,本航次茶水、瓜子、糖果和点心全部免费,请各位老乘客尽情享用”。在热烈的掌声中二位船员抬出了全部食品,几位热心的乘客帮着一起分发,接下来船员们又为乘客们每人奉上一杯香茗。大家边吃边谈诉说着小客轮的好处。这个说坐船平稳沒有急刹车,那个说安全几十年坐下来从没有事故,还有的说这客轮方便做小卖买,一担货船上一放就可以到客舱里喝茶聊天了。更多的在叹惜“停了可惜,停了可惜”!可是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停航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嘟……嘟……二长声汽笛拉响,新塍轮船码头到了,可没有人下船,从新塍码头又上来不少乘客,都是赶来作最后的体验之旅的。原本买票到新塍上岸的部份旅客在船上补了票继续随船驶向嘉兴。我也跟随大家补了票,作最后的体验之旅,到嘉兴后再坐汽车回新塍老家。

固定班轮全面停航后,几艘较气派的钢质轮船,开了几年的旅游包船,终究在速度上敌不过车轮子,到了二千年左右,内河里再也难觅小客轮的身影。

二十多年过去了,原先客船停靠的许多站点如思古桥、石汇头、荫家桥和九里汇等等,那一连串熟悉的地名,已成为美好的记忆。小客轮行驶的河道及两岸环境也旧貌换新颜,两岸绿道上树木郁郁葱葱,水中浮岛上的花草争奇斗艳。水面上除偶尔跃起几尾鱼儿泛起一阵涟漪外,中小河道已成了“静静的顿河”,细细看来这幅静态的美丽画卷好象缺了点什么,就缺了一艘色彩鲜艳,造型大方的客轮。船上坐满了享受假日慢生活的游客,缓缓地行驶在碧波荡漾的河道里。那么动态和静态的有机结合,这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将更趋完美!

朱加俊

公众号:南湖文学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