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5篇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

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敍述,黯淡的畫面,這就是作者筆下的小城呼蘭河,它並不繁華。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和腐敗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就讓我感慨萬分:在東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們和家畜常常會遭受到災難。人們説拆牆的有,説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多麼愚昧的人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小團圓媳婦剛來胡家的時候只有十二歲,因為長得較高,怕別人説她謊報年齡,便説是十四歲,但儘管如此,人們還説她有意隱瞞。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們便説她大大咧咧,一點沒有媳婦的樣子。不久她的婆婆時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説是可以讓她更懂事聽話;還認為她身上有病有鬼,於是用盡了各種迷信辦法:請“雲遊真人”抽貼、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開水中煮……最終,小團圓媳婦被無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緒歡快起來是在祖父出場後。從作者——一個四五歲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隨祖父在後園盡情玩耍。鋤草、抓蝴蝶、吃烤鴨、缸帽遮雨……皆描寫得妙趣橫生,意興盎然。這一幕幕,作者都用詼諧幽默充滿趣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我竟不自覺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覺得作者的童年是美麗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樂與幸運。

讀這本書時,愉悦伴着沉痛,隨着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我偷窺到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很慶幸那只是蕭的童年。但,這是無法逃避的歷史,讓我們瞭解過去,瞭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2

參觀書店,在書架推薦的書目中,我看到了一本我熟悉的書,那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書的封面是土黃色的,有很多精美的畫面。我家藏的書封面是黑色的,只有一張作者的小照片,憂鬱的眼睛看着前方。

當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年輕,沒有理解書中表達的深層悲傷。我只覺得作者描述的童年生涯特別生動有趣。慢慢長大,再讀蕭紅的時候,卻從她的字裏行間讀出了淡然的悲傷。《呼河蘭傳》由幾個故事組成。這些故事似乎是零散的,不能形成完整的線索,但文章總是帶有細膩的抒情。她用一種非常輕鬆的語言來描述荒涼,“我的家人很荒涼。我的院子很荒涼。”這種風格就像有人給她寫的傳記裏説的:這個人手臂內傷,骨頭受傷。骨頭是給扁鵲看的,已經變色了。但她揹着雙手。她走到門外,説天涼,説風大,説橡樹的紅葉落在地上。

蕭紅的一生很不幸。雖然她被魯迅視為“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但她虛弱多病的'身體幾乎承受着動盪時代的所有屈辱和痛苦:社會、民族和性別;精神和身體。她臨終時留言:“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個女人。“讓人心酸。肖紅總是在路上漂泊,在戰爭中從中國最北方的城市到中國最南方的城市, 她總是在走路,在走路上,過去,留下,是最孤獨的風景。

《呼蘭河傳》的寫作時間跨度很大,在“七” 七、抗日戰爭爆發時開始醖釀,上海抗日戰爭失敗後開始寫作,直到1940年12月才在香港完成。而這一時期幾乎是蕭紅一生不幸的縮影,她在疾病中也因戰爭而流離失所;感情是深沉的泥潭。雖然她被開除為“祖籍”,她的家鄉早已成為敵人,但人們總是有一種迴歸的心理,尤其是當他們對未來的道路感到困惑時,這種想法變得越來越強烈。

從《呼蘭河傳》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蕭紅當時是孤獨的。她曾對老朋友白朗説:“未來的願景已經擺在我面前了。我將永遠孤獨和憂鬱!”她渴望從現實的負擔中解脱出來,這正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她想留住一片美麗的童年土地,幻想遠離喧囂的寧靜。

然而,作者小時候對荒涼的記憶就像是一個深深的烙印,存在於她的思想中。因此,整部小説的基調是深沉而悲傷的。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她寫的跳神: “到了夜靜的時候,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都打得很漂亮。如果你趕上一個下雨的夜晚,那就特別荒涼了。寡婦可以哭,寡婦可以起牀猶豫。鼓聲就像故意激怒那些不幸的人,打得又急又慢,好像一個迷失的人在晚上説他的困惑,好像一個不幸的老人在回憶他快樂的短暫童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把兒子送走了。又彷彿在生離死別,極其難捨。人生為什麼,才有如此淒涼的夜晚。“世界上,再多的花景,最終也難以逃脱最後的淒涼。一些很平淡的句子,卻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悲傷。

那裏的人們似乎過着卑微而平凡的生活:“天黑時睡覺,天亮時起牀工作。一年四季,春雨冬雪,也只是隨着季節,穿上棉衣,脱下單衣地過去。“老了,老了也沒關係。眼花繚亂,不看;耳聾,不聽;牙齒脱落,吞嚥;不能走路,癱瘓。“病了,人吃五糧,誰不生病?死了,哭了一場,埋了之後,活着的還活着。該吃,該吃;該睡,該睡。“小説中描繪的日子不是現實生活的縮影。過去是怎麼來的,未來是怎樣的。生死是自然規律。應該發生的事情是如此平靜和自然。什麼是不應該發生的?人們麻木地生活着,一天又一天。

我不知道作者作品中的小日本甜瓜是否還在年復一年地開着小黃花,但我知道歲月可以流逝,人們會變老,但有些記憶永遠不會消失。所以我開始渴望,渴望去黑土地,看看,感受時間和空間的流動,也許,在現在和未來的道路上,我們總是知道,風景是遙遠的。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3

進入大學,在閒暇時光,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最開始時,並沒有感覺它有多好看。等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覺得它越來越精彩精彩。

在這部温婉如詩的小説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説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裏,這個小小的縣城裏,有着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極力想表現孩童眼中未知而燦爛的世界,她在字裏行間流露的卻是刻骨的憂傷,筆下的人物和風景無不帶着一種憂鬱的美。她這樣寫請神的鼓聲:“那鼓聲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個迷路的人在夜裏訴説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送着她的兒子遠行,又好像是生離死別,萬分的難捨。”而她眼裏秋天的後園是這樣一番景象:“每到秋天,在蒿草的當中,也往往開了蓼花,所以引來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着。這樣一來,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

作者筆下的人物有着悽哀的命運,原本天真活撥的小團圓媳婦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圍觀的人都抱着獵奇的心態,從未有人對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頭;有二伯一個人孤獨的生活着,害怕死後沒有人為他送行,成為孤魂野鬼;馮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婦卻早早的離去,剩下他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

蕭紅靜靜的敍述着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這種平靜帶給人不安和絕望的心態,故意去壓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給人無盡的傷感。其實令人傷心的不僅僅是這些社會最底層小人物的.悲慘命運,更讓人苦悶的是他們周圍那些人的冷酷無情,在這些人的舉動中我們看不到憐憫的存在。小團圓媳婦被熱水澆頭,澆一次昏一次,卻沒有人去阻止這種暴行,而是圍在旁邊看熱鬧。這場景讓我不自覺的想起那讓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一幕:一羣中國人在木然的觀看自己同胞被處死的電影。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蘭河城裏的人早已見慣了貧苦百姓們顛沛流離的命運,於是他們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殆盡了。關於馮歪嘴子的故事就更令人傷心,大家得知他成家之後,不但不關心他如何養活一家人,反而熱衷於尋覓他自殺的蛛絲馬跡,在他牀上發現一根繩頭,便有人傳言他要上吊,他新買了一把菜刀,很快他要自刎的消息就傳開了。看到這裏我非常懷念沈從文筆下温暖的湘西風情,那裏的人們似乎充滿了人性的光輝,而不像蕭紅筆下的人們如此的冷漠和殘忍。

我想是蕭紅本身的命運造就了她作品中的這些人物,一部優秀的作品總能夠體現作者的心懷,一個歷經艱難困苦的人,即使寫歡樂也必然將其鍍上一層滄桑。蕭紅一生經歷的盡是破碎的感情,來到香港的時候,心中大概還在介懷那些悲苦無依的年年歲歲。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種心緒,寫出的當然是蒼涼的作品。

蕭紅藉着這些人物寫出了自己的悲慘身世,她含着眼淚在唱屬於自己的歌。她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孤寂的心境:“逆來順受,你説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這句話暗合李後主“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慨,一個是漂泊女子,一個是亡國之君,這悲涼千載不滅。

在小説中,蕭紅寫到:“大人總喜歡在孩子的身上去觸時間。”在香港的時候她已經疾病纏身,大概也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所以才想要用一個孩童的口吻來觸碰那被時光的洪流衝得老遠的童年歲月,儘管並不美滿,但比起飄零的壯年時代,總還是有那麼些值得回味的東西。她筆下的“我”是純真可愛的,有那麼一段讓人至今難忘,就是祖父將落井的鴨子烤來吃,“我”以為只有落井的鴨子才能裹在黃泥裏,於是費盡力氣想要把鴨子趕到井裏去,即使祖父同意燒活鴨子來吃“我”也不願意。一個心智未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禁不住想抱起來親一下那粉撲撲的臉蛋。

這部《呼蘭河傳》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同樣是回憶童年,同樣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它們有着許許多多的共同點,但是蕭紅的文字更顯淒涼,給人一種孤獨幻滅的痛楚,這種帶着一點病態的藝術美感,是《城南舊事》所無法比擬的。

讀完這部小説,我又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序言,他用他的文字祭奠了年僅32歲便孤獨在異鄉逝去的蕭紅。據説蕭紅的遺言是:“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想想她的生平,我們就不難理解漂泊者蕭紅在文字中透出的淒涼和幽怨。

世間難得才女蕭紅,淒涼孤苦半生愁。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4

看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給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這本書的語言並不華麗,但樸素的語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樣動人。

呼蘭河,多美的名字!卻是一個“人吃人”的小城。整部小説的思想內容圍繞着小城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落後的生活和平庸愚昧無知的精神狀態。

其中,在這本書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家的童養媳——小團圓媳婦。她是一個絕對悲劇的人物,我對她的印象就是一個天真的無辜少女,她對於婆婆的種種虐待有過反抗,但反抗的結果是更加粗暴的虐待,所以她無能為力,接着被庸醫、“雲遊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斷折磨、摧殘,最終死去了。我想,在這樣一個封建迷信的小城裏,死也是一種解脱吧。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被滾燙的熱水洗澡的片段。都説是小團圓媳婦有病,用熱水洗澡是為了洗掉她身上的鬼神。小團圓媳婦被婆婆當眾脱衣服扔進熱水缸裏,又在她昏迷時,説她不知羞。再説村裏人,小團圓媳婦像逃命似的想從熱水缸裏逃出來,不但沒有一個人上前去幫忙,反而從缸裏攪起熱水往她頭上澆,等她昏迷過去了,一些人偏要去救她,多麼的虛偽和諷刺啊!冷漠,麻木,把別人的`痛苦當作自己尋求快樂的源泉。

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只是一個偶然,還有許多和她同樣命苦的女孩兒,她們深受封建社會的殘害,可見當時的社會是有多麼的愚味,無知,落後。

呼蘭河城裏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説不完。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5

讀完小説後,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小説的主人公應該是誰。是我嗎?是祖父嗎?還是根本沒有主人公?也許這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主人公可能是呼蘭河,一個人吃人的小鎮。當然,他也可以是這些被封建思想毒害的麻木不仁的居民。

真的不重要,因為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舊中國的縮影,我們看到了;作者想揭示的是吃人社會中人們的無知,我們意識到了;作者想表達的是對祖父的懷念,我們感受到了……

蕭紅的生命很短暫。她只活到31歲。在戰爭中,香港帶着痛苦和恐慌離開了這個世界。也許是真正的'作家蕭紅想告訴我們的是呼蘭河帶給蕭紅的。一個本應美麗的小鎮,卻充滿了冷漠和孤獨的味道。最後,我們應該走出黑色的世界,尋找、理解和珍惜身邊難得的和諧與寧靜!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6

民國時期的女作家蕭紅有許多感人的經歷。這位女作家的《呼蘭河傳》深深地打動了我。這是一本書,一本不尋常的書。它的節奏就像一首歌,跌宕起伏。一開始,它給人一種愉快的感覺,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它是一首悲傷的歌曲。讓我們從蕭紅的生活開始。

她出生在一個地主制的家裏。她的父親是一名官員,有着強烈的封建思想。他對蕭紅漠不關心,只有他的`祖父愛她。她的母親在她年輕時就去世了。她的祖父張維珍是個好老人。她經常和祖父一起去花園。

因此,蕭紅的後期作品《呼蘭河傳》以她和祖父的回憶為主題。我記得有這樣一段話: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裏面有蜂子、蝴蝶和蜻蜓。蝴蝶包括黃蝴蝶和白蝴蝶。這些蝴蝶太小了,不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金粉。蜻蜓是金色的;蚱蜢是綠色的;蜜蜂嗡嗡作響,像一個小球一樣胖乎乎的,落在一朵花上。

看,爺爺的花園多熱鬧啊!祖父的花園也是自由的。花園裏的太陽特別大。花開了,就像醒來一樣。鳥兒像鳥上天一樣飛翔。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一樣。一切都活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都是自由的。如果你願意爬上架子,你可以爬上架子。如果你願意爬上房間,你可以爬上房間。黃瓜願意開謊花就開謊花,願意結黃瓜就結黃瓜。玉米願意長得多高就長得多高,願意長得上天也沒人管。蝴蝶隨意飛,一隻黃蝴蝶從牆上飛來,一隻白蝴蝶從牆上飛來。他們從誰家來,飛到誰家。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是藍色的,又高又遠。

蕭紅的這兩段描述了祖父的花園又大又自由,既有動物又有植物,這是兩個很好的章節。

作家,蕭紅,原名張乃瑩。她用自己短暫的生命謳歌了現實的殘酷和無情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7

在即將升入九年級的這個假期,我饒有趣味地捧了一本《呼蘭河傳》細細來讀。在密密麻麻的人物事件中,唯有住在磨房裏的馮歪嘴子令我尤為難忘。

馮歪嘴子日日夜夜打着梆子,有陽光的日子,那絲蔓的長勢就瘋狂起來,形成兩個世界,馮歪嘴子孤零零的生活在花園以外,偶爾租父或老廚子去找他聊聊,提前離開只剩他一人自言自語直到重新去幹活。

從秋天來了以後,馮歪嘴子就又和園子重逢,説來他的為人也並不差,時不時還會偷偷給作者家裏不讓多吃的粘糕。一次好奇的.行為,讓作者無意知道了馮歪嘴子成家的祕密,也使得呼蘭河人民繼小團圓媳婦之死後倍受訪傳的重大事件。人們四處傳着王大姑娘的不好,卻也沒有激起馮歪嘴子一傢什麼行為,他們的生活似乎越來越好:搬進草屋、等待小兒子出生……

然而上天又給了馮歪嘴子重重的一擊,他的女人產後死去,留給他一個看似活不久的小兒子。馮歪嘴子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不知道人們用絕望的眼神看待他、不知道自己身處絕境、不知道自己就要完了,雖然他也時常悲哀,但仍以一個男人的臂膀支撐這個家。

馮歪嘴子在“看笑話”的環境中,頑強的戰勝了這一切,隱藏自己的痛,帶給孩子們和鄰居們一如既往的樂觀。這也真正傾注了作者蕭紅的願望和祝福。

近來,一系列事件不由得讓人產生對生命脆弱的深深憂慮。天津大爆炸,陝西山體滑坡,貴州地質災害……再如早先的印尼海嘯,汶川地震,馬航失聯,世界各地的恐怖襲擊……我們的地球怎麼啦,我們人類怎麼啦……

若干年前,中華民族處於最苦難的境地,自然條件差,生產力發展滯後。然而,如馮歪嘴子一樣的國民,他們依然樂觀,依然堅強。掩卷深思,我恍然明白:正是這樣的民族,歷經幾千年滄桑鉅變,她百折不撓,她充滿希望。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8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原名張乃瑩),1920——年出生于山東省呼蘭的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喪母。1934年在上海與魯迅相識,同年完成長篇小説《生死場》。

《呼蘭河傳》是寫於香港的回憶性長篇小説,也是蕭紅最有成就的作品。《呼蘭河傳》主要講述了一個既僻遠又熱鬧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個“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騾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熱鬧,沒有人出來加以整治。有的説應該拆牆,有的説應該種樹,但沒有一個人説要填平的,儘管填坑並不難。又到了小城舉行盛舉的日子,人們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燈的、看野台子戲的、看廟會的,熱鬧異常。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個慈祥、温和的老人,家裏面只有祖父最關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門裏門外,我寸步不離他,他常教我讀詩,帶我到後花園遊玩,我走不動的時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動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孫倆相依相伴,有着無窮的快樂。我們有幾家鄰居,西邊的一間破草房租給一家餵豬的;還有一間草房租給一家開粉坊的,他們常常一邊曬粉、一邊唱歌,過着很快樂的生活;廂房裏還住着個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裏還住着個趕大車的'胡家。胡家養了個小童養媳——小團圓媳婦。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可胡家想給她個下馬威,總是無端打她,左鄰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為,都説應該打。胡家就越打越兇,時間也越打越長,小團圓媳婦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決定給小團圓媳婦用開水洗澡。洗澡時,很多人來看熱鬧,

只見她被滾燙的水燙了三次,幾天後終於死去了。

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也蠻好的,作者把自己的真實情感和看法生動地表達出來了的。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9

美與追求美的固有天性,人們欣賞自然的美,創造生活的美。作家和藝術家開墾了人類美的藝術花園,用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培育了各種藝術花卉,為人類生活增添了非常華麗的色彩。

“一首敍事詩,一幅豐富多彩的當地畫,一串悲傷的歌曲。”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的評價。這本書是女作家蕭紅後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文壇上,年輕的女作家蕭紅用她清新自然的筆畫描繪了東北邊境城鎮呼蘭河的當地習俗,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為世界文化花園開闢了一朵美麗而美麗的奇葩。

在這部温柔如詩的小説中,蕭紅的《我》是一個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孩子,充滿了對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燦爛的童心,用一雙清澈的眼睛看着周圍的一切。祖父、後花園和她自己已經成為小説開頭所有的世界。作者詳細描述了小鎮呼蘭河的習俗和習俗。在她看來,這個小縣城有着未開放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粹生活。雖然沒有大城市那麼繁榮,但它也有一種獨特的味道。

作者描述了童年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像花醒了一樣。鳥兒飛了,就像飛向天空一樣。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一樣。一切都活着,都有無限的能力,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都是自由的。如果你願意爬上架子,你可以爬上架子。如果你願意爬上房間,你可以爬上房間。黃瓜願意開謊花就開謊花,願意結黃瓜就結黃瓜。即使是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人問。如果他願意長高,玉米就會長高。如果他願意長大,沒有人在乎。……我特別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簡單活潑,寫得多好!

印象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那一章,讓人透不過氣來!一個和蕭紅一樣大的女孩只有12歲。12歲時,她天真無邪,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來到這裏當童養媳。因為她活潑,不像媳婦,被婆婆打了,讓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場比賽持續了一個冬天,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好幾次,我把她吊在樑上,讓她叔叔用鞭子抽她好幾次。我也用燒紅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婆婆這麼説。打她是為了讓她懂規矩!後來,女孩們幾乎瘋了。他們聽了跳神的話,請人給她洗個熱水澡,滾水。他們暈倒了,用冷水醒來,然後洗了三次。就這樣,他們折磨了人們!愚蠢,可悲!

整部小説簡單流暢,就像你和作者在一個星空美麗的夜晚,聽她講述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雖然悲傷,雖然優雅,但仍然美麗動人。正如茅盾所説,它比一部小説更有吸引力。

讀完這本書後,我想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如此的不同,儘管作者的童年生活充滿了無知、無知、痛苦、悲傷,甚至是絕望。但她仍然用最平靜的語氣描述一切,用一顆寬容的心包容所有的壞事,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回味未來屬於自己的美好童年。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0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作者蕭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民國小城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小説從頭至尾充滿了悲傷的人、悲傷的故事和悲傷的情緒。正如小説中所説:“逆來順受,你説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

“蒼涼,幽眇,真不知今生何世。”小説中的呼蘭河有着詩一般的平靜和質樸,在這個平靜質樸的小城裏“我”、有二伯、馮歪嘴子和小團圓媳婦等任務卻上演了一個個悲傷的故事。小説中最讓我悲傷不已的故事就是小團圓媳婦之死。一個十二歲的女孩,本該在家裏和父母撒嬌,卻千里迢迢來當童養媳。因為她生性活潑,不像媳婦,所以婆婆一天打她八頓,有時還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她,還用燒紅的烙鐵燙她的腳心。不僅如此,婆婆還三番五次地通過跳大神、請狐仙來折磨她,最後將她折磨致死。其間各色人等的愚昧和麻木真是讓我如坐鍼氈。正如蕭紅在書中所説:“人若老實了,不但異類要來欺侮,就是同類也不同情。”

小説中唯一的.亮色來自於祖父。這位祖父經常藏孩子們的帽子,而且每次都故意藏在同一個地方,讓孩子們來找。他還經常給孩子們講詩,經常和“我”在後院裏玩耍,一起笑個不停。然而這無拘無束的歡樂只是呼蘭河巨大悲傷的一個襯托。正如書中所説:“老,老了也沒有什麼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着。這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可見,年老的祖父即使再慈祥,也終究難逃這悲涼的結局,他帶給“我”的温暖終將被悲傷取代。

文筆優美卻悲傷異常,小城幽靜卻生活着一羣麻木愚昧的人,這樣的搭配所帶來的悲劇意味,正是《呼蘭河傳》的獨特魅力。放眼作者蕭紅所生活的時代,如同魯迅先生一樣,她並不只是在描寫小城呼蘭河的悲劇,她更是在揭示民國初年的整個中國社會的悲劇。呼蘭河居民病態的國民靈魂正如同小説中的“大泥坑”,既讓他們深受其苦又讓他們心安理得,不填平這精神上的“大泥坑”,悲劇就永遠不會結束!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1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講述了呼蘭河城的一些有趣習俗和那裏人的生活。

在呼蘭河城,人們會談論“龍王爺”。這個“龍王爺”應該是那裏人的.迷信,有點像我們説的上帝。一位父親説沒有龍王爺。我認為他是對的。一個孩子給龍王爺戴了一頂草帽,其他人都在談論這個孩子。我覺得沒什麼,很有趣。

呼蘭河城經常下雨。下雨後,會有泥坑。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泥坑,而是一個“殺手泥坑”。許多動物死在裏面,因為上面有一層硬殼。動物不知道下面是陷阱。我認為如果死得更多,硬殼上應該有很多洞。這樣,動物和主人應該注意。

有些人在城裏賣麻花,這些人挨家挨户地問。一位母親和她的孩子買了一些麻花,但大小不一,開始互相搶劫。母親追過去,他們也開始跑,結果母親掉進了泥坑裏。我覺得這些孩子太調皮有點自私了。大姐先挑,老小最後,這是常識。而且自己吃自己挑的,有什麼不好?孔融讓梨多好啊!也許還是有點笨,因為追着自己很容易壞。大的沒拿到,小的也沒了。

另一個是呼蘭河的冬天。一個特點是寒冷。作者也誇張了。不管它有多冷,都不可能凍住耳朵!除非是高原。通常在冬天,鼻子和耳朵可能會變紅。不管它有多強大,它都會僵硬和破裂。大自然太強大了。

另一個迷信是“跳神”。有一個偉大的上帝,也有一個二神。壞的二神可能會激怒偉大的上帝,但偉大的上帝會責罵病人。這太不合理了!誰欺負你,你責罵誰,把無辜的人當作煤氣管,這不好。病人被上帝責罵是不吉利的,似乎病人的安全在上帝的手中啊!

這是呼蘭河城。很有意思嗎?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2

幾天前,我有幸讀了蕭紅的作品《呼蘭河傳》。這是一部充滿無奈的“回憶”小説。

整本書分為七章和結尾。七章主要描述了呼蘭河鎮的幾個主要地方和重要習俗。蕭紅用非凡的文字描述了一個普通而普通的城鎮。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對《呼蘭河傳》進行過這樣的評價。“一首敍事詩,一幅五顏六色的風畫,一串淒涼的歌謠。

這個小鎮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沒什麼好驚訝的,就像這個小鎮發生的那些蕭條的事情一樣平凡。在這個小鎮上,蕭紅把它描述得像一塊紗布,到處都是深灰色和淒涼的深灰色,不知不覺地籠罩着這個小鎮和那些無知的人。遮住像陽光一樣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會有“陽光”稀稀拉拉的灑下來,但也是一去不復返。轉眼間,還是暗灰色的“烏雲”……

灰色,平淡的'敍述,把我帶到了20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裏,由於無知和無知,人們和迷信隨處可見悲劇……裏面的人讓我感到難過。他們無知,這裏發生了悲劇。他們寧願服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他們每天做同樣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為活着而活,為死而死。一幅又一幅的畫面,一場又一場的悲劇,讓我不知道哪個迷茫的人值得我憐惜或痛恨……

呼蘭河不僅是呼蘭河,也是當時社會的縮影。一些扎彩店是為死人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去地獄了。恐怕地獄裏沒有房子,沒有衣服,沒有馬騎。活着的人會為他做這樣一套。用火燒了,據説到陰間什麼都有。難怪城裏的窮人説“活着還沒死”等等。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封建思想的受害者成為呼蘭河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當我翻到最後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且我的心情沉浸在那片灰燼中很久了,我又想起了那段話:

花開了,就像花醒了一樣。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一樣。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一樣。

一切都活了。

他們都有無限的技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都是自由的……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3

當成年人回顧他們的童年時,他們總是心情不好。更重要的是,在蕭紅童年生活的呼蘭河畔,善良的勞動人民如此貧窮、絕望、無知、麻木,不禁令人痛心。

不難發現,許多隱藏在平淡甚至歡快故事下的孤獨和悲傷。風景孤獨:蜜蜂和蝴蝶在荒涼的蒿草上製造麻煩,不僅感覺不繁榮,而且看起來更荒涼和孤獨。人們更孤獨:無法忍受風、霜、雨),被大自然默默地死去,至於沒有被拉走,風、霜、雨),仍然在世界上被吹走。

這些痛苦在作者年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比如孤獨蒼涼的色調,在未來的生活中長期回放……在無數灰白的日子裏,祖父家的花園是我生命中最美麗的色彩。蜻蜓是金的,蚱蜢是綠的,花園裏明亮的,紅的,綠的,新鮮的,美麗的……爺爺是最關心我的人。他微笑的眼睛就像照亮我童年夜空的新月,給我帶來無盡的喜悦和幸福。祖父教詩,祖父烤鴨,祖父慈愛的話語,都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感動。

我是多麼希望和我最喜歡的祖父住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正在長大,我的祖父正在變老,終於有一天,我的.祖父幾乎不能擁抱我,快樂的時光正在逐漸遠離我。祖父的後花園就像一座象牙塔,為我的靈魂提供了一個美麗的棲息地。然而,公園外的世界畢竟是殘酷的——,這為作品增添了一層無助的悲傷。

人總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園。《呼蘭河傳》中的回憶詩學給了我們片刻的精神迴歸。回顧童年,有各種各樣的味道。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4

我最近在讀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是20世紀80年代一位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寫作風格很大氣。蕭紅用灰色的語氣描述了呼蘭河。

在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多次提到祖父和她玩耍的場景,因為在家裏,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個情節是我最難忘的。當我祖父不注意的時候,蕭紅把玫瑰放在帽子上,但我祖父沒有注意到,説:"玫瑰這個季節真香啊!"蕭紅在旁邊笑。

讀到這裏,我覺得蕭紅的童年很無律,在童年的時候也很開心。是的,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的童年。我為蕭紅感到難過,因為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她可能會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平淡得像秋水,一片灰色的天空,一條灰色的道路,一座灰色的城市,一個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的時代,無論人們多麼善良,他們都不能拋開那些有害而無益的舊思想和土壤方法。如果你不能拋開它,你就不可避免地會失去你的財產和你的家庭。

呼蘭河畔的生活充滿了當時人們迷信的影子。什麼是海龍王,什麼是靈魂,不是為了一個大泥坑。那裏的人是蕭紅那個時代最普通的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為瑣事喋喋不休。一個孤獨的`世界描繪出一個孤獨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大神,給人去病。看完生日再結婚,如果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生可以結婚。雖然這麼無知,但在這樣的家庭裏還是那麼温暖,那麼一點點,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不着,摸不着。

〈《呼蘭河傳》中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講不完,抑鬱和孤獨也講不完。這種情緒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陰影,但可惜看到了整本書的情調和思想部分,就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

啊,我真的很想永遠呆在童年裏。但時間總是要走的。然後用一顆善良、熱情、進取的心去珍惜,感受這美好的時光。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5

蕭紅,中國近現代女作家,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説《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説《馬伯樂》、長篇小説《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是與張愛玲並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呼蘭河傳》便是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篇講述蕭紅兒時回憶的小説,描寫了家鄉呼蘭河的生動畫面和風土人情。

作者以四五歲孩童的視角,用乍看順手拈來實則犀利的筆觸看自己生活着的小社會,字裏行間,美好中透着淒涼,快樂中含着悲傷,如此細膩的筆觸,不動聲色中揭露了舊中國那個吃人的社會。孩童的世界本應該是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的,可是,周邊的人除了祖父是温情有愛的之外,其餘的無一不是冷漠的;家裏的房子很多,租客很多,環境是嘈雜熱鬧的,可人與人之間是沒有感情的,院子那麼大,唯有後園是一方樂土,是一塊草木果蔬自由生長,讓人感到快樂的避難所。

周遭的人家,所發生的人事,尤其是當儘管個頭接近成人,但年僅十二歲,本該在父母膝下無憂無慮,天真無邪,吃苦耐勞的.女孩卻以團圓媳婦兒的身份出現的時候,悲劇便開始拉開了帷幕,本是一個健康良善的孩子,不幸生活在那個麻木的社會,愣是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活活折磨致死,那些蜂擁而至看熱鬧,火上澆油添油加醋唯恐天下不亂的看客鄰居們,招搖撞騙的方士,殘酷無情的婆家人,所有的這些人們統統最終都充當了劊子手,含苞尚未開放的女娃娃,她的性命如同草芥一般……讓人痛心萬分,掩卷沉思,究竟是誰之錯?誰之惡?誰之罪過?

團圓媳婦兒沒有任何惡意,她淳樸善良,勤勞能幹,來到未來婆婆家每日吃苦耐勞,一個女孩子卻被表面厚德實則絕情冷酷的婆婆無端痛打月餘,生生把一個健康敦厚的孩子折磨得體無完膚,非人非鬼,然後被戴上鬼上身的帽子,接着展開各種驅鬼治病,實則把孩子往更深的深淵裏推,讓一個好孩子夢魘中、臨死前都在叫着“回家”,然而也生生被他們理解為她的家就是這裏,回家是不祥之兆,此“回家”生生被他們理解為回到陰曹地府,各種跳大神,請方士,最後積蓄散盡,家破人亡,人財兩空。一個自己受苦受難的中年婦人何苦為害一個尚未成年的女孩兒?

你説這個婆婆惡吧,她如同監牢中酷吏對待死刑犯用的刑罰一般打着自己唯一的未來媳婦兒(童養媳)的時候口口聲聲説着為她好,家家都這樣虐待未過門先養在家裏的小媳婦兒!你説她該先下地獄吧,她一個銅板不捨得誆花,吃塊豆腐都左思右量捨不得,為了換幾個錢拾豆子自己大病一場都不捨得買藥吃,這個女人分明也在受苦受難啊!你説她摳門兒,她為了留住團圓媳婦兒,聽取周圍鄰居的所有建議,散盡家財給她看病……

到底誰病了呢?是人心,是社會,是腦子裏面的重病……

呼蘭河畔的這一羣人,表面看來一團和氣,遇事兒出主意想辦法,實則是麻木不仁、冷漠無情,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看客一樣尋求刺激的左鄰右舍,這一羣人分明是魯迅先生筆下《祝福》中魯鎮的那一羣得知祥林嫂丟了心頭肉的娃娃後一遍又一遍來揭傷疤的村裏人;是《藥》裏給老栓出謀劃策讓買人血饅頭來吃,幫小栓治病的茶館茶客;同樣是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束縛和禁錮着思想,愚昧無知、受苦受難的國人,這萬惡的舊社會!!

除去揭露社會弊病外,作者寫景寫物寫事兒的語言生動活潑形象,情感樸實細膩,代入感很強,講到的開心的孩童趣事讀着讀着也不時勾起了自己兒時的美好回憶。

依稀記得也是四五歲時,儘管出生在農村,家境貧寒,爺爺奶奶養育了5個兒子,這一生也吃了很多苦。而我由於是家中這一茬兒的第一個孩子的緣故,並沒有體會到日子的艱難,反倒感受到了很多寵愛。

那一年冬天,我們已經和爺爺家分開單住,為了一大家子生計之用,爺爺家西屋三間房子騰出來專門用來炕小雞娃兒,開春把小雞賣出去貼補家用。而我的腦海裏只留下了炕小雞的記憶,至於如何賣,誰去賣,賣給誰……卻一點印象都沒有。在炕的上面有一張很大很大的席子,上面擺滿事先在陰暗處用手電筒照着裏面有一個小黑點,俗稱有格兒的雞蛋,然後封嚴門窗,一個烏漆嘛黑分不清顏色的舊棉被系在門框垂下來充當門簾,整個房間裹得嚴嚴實實的。炕下面留有火口,雞蛋放好後就需要燒火加温,然後一直保持一個穩定的温度,中間不時地需要進去炕房監測雞蛋受温情況,到了某一天小雞仔就會一個個破殼而出,家裏叔叔好幾個,根本用不到小孩子的我去幹任何活計,但這件事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雞蛋一受熱變成了一個個毛絨絨的小雞,簡直太有意思了,想想都覺得好玩,怎麼能不去呢?所以沒事兒就往奶奶家西屋跑,瞅着機會就跟着大人鑽進那間炕房,東瞅瞅西看看,好奇地觀察那些等待破殼的小雞仔。

當然,有破殼兒的,就有個別破不了殼兒的,大人們稱之為毛蛋。於是,毛蛋們被挑選出來,奶奶負責燒火,就把這些挑出來的毛蛋丟進火裏燒熟餵給我吃,這些熱騰騰的毛蛋光是聞一聞,那香噴噴的氣味兒就直往鼻子裏鑽,吃到嘴裏更不要説了,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簡直就是美味,奶奶看我樂意吃,就燒了好多,有全是雞蛋的,有半蛋半雞的,而我來者不拒,吃的滿嘴流油,痛痛快快地吃個肚子圓。後來吃完跑回家,大概由於吃得太多外加又灌進肚子了涼風,到家後就吐了,為此媽媽還特意去交代了奶奶,小孩子沒有涵養,怎麼做奶奶的也沒個忖度,一下子給喂那麼多嘞?……

長大後,街邊也偶然會撞見有賣毛雞蛋的攤頭,而我卻再也沒吃過兒時那麼噴噴香的毛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