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説閲讀—我們一樣愛他們

小説閲讀—我們一樣愛他們

天堂村國小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偶爾才有慈善家跑來捐款。每次,全校師生都會傾巢而出:學生站在山嶺上,手舞鮮花一路歡迎;而校長方子儒會親自帶隊,用一個樹藤紮成的土轎子抬客人上山。
這天,天堂村國小迎來了一個特別的客人。這個年輕人不聲不響,獨自走了兩個小時的山路。由於道路崎嶇,他沿途還摔傷了膝蓋。當他一瘸一拐地出現在方子儒面前時,完全沒有了城裏人的光鮮形象。
“對不起!”年輕人顯得有點尷尬,“我......想資助你們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別高興。這裏是全縣出了名的貧困鄉,這送上門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為什麼要説對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讓學生們列隊歡迎?”
年輕人慌亂地擺擺手:“千萬不要......我不想耽擱,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點了點頭。
15分鐘後,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資助名單。
年輕人看也沒看,説:“校長,我想您誤會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為他突然變卦了,着急地説:“可是,這是我們千挑萬選出來的學生。他們品學兼優,將來一定是國家的棟樑之材!”
年輕人沉默了一會兒,説:“校長,我能親自挑選資助對象嗎?”
“當然!”方子儒長舒了一口氣,“這是您的權利!但......他們絕對是最好的學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們往年的成績單!”
年輕人笑了:“我當然相信,但請給我所有貧困生的名單!”
方子儒雖然感到奇怪,但還是找來所有30名貧困生的名單。年輕人要了一張白紙,小心地撕成一條條小紙條。然後,年輕人開始在小紙條上寫上每一位貧困生的名字,寫完一張,就揉成團丟在一個盤子裏。
方子儒終於看出了端倪,疑惑地問道:“您.....是想抓鬮決定資助的對象?”
年輕人點了點頭:“是的,我覺得那樣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説:“不行,那樣你會不小心抽到壞孩子的。他們生性頑劣,整天爬樹打架,幾乎每門功課都不及格!”
年輕人停下手中的筆,問:“那他們逃過學麼?”
方子儒想了想,説:“這......倒沒有!他們只是功課不好,其他,沒什麼兩樣!”
年輕人堅定地説:“在我眼裏,從來沒有一個壞孩子,我們一樣愛他們。誰又能知道,調皮搗蛋的孩子將來就一定不會有所作為呢?他們一樣天真無邪,他們的心裏一樣編織着最美麗的夢想......”
3分鐘後,年輕人抽出了10個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學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薦之列。
方子儒執意要舉行一個公開的捐贈儀式,這是學校的慣例。年輕人卻搖了搖頭,説:“校長,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學生道歉?”方子儒滿臉驚愕,以為自己聽錯了。
年輕人的眼睛有些濕潤,滿懷歉意地説:“對不起,我沒有能力資助所有的貧困生。他們之所以沒被選上,並不是因為不夠好,只是運氣差了一些!總有一天,我會回來彌補他們的遺憾!”
年輕人沒有告訴校長,在15年前的一個窮山溝,他也是這樣幸運地得到一位老華僑的捐助。當時,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壞孩子。可是,老華僑的一句話改變了他的一生:“在我嚴厲,從來沒有一個壞孩子,我們一樣愛他們!”
(1).請用一句話概括這篇小説的主要內容(10個字以內)。(2分)
(2).題目中的“他們”在文中指哪些人?(2分)
(3).第一段屬於小説三要素中的哪一種?作用是什麼?(3分)
(4).第二段寫到“天堂村國小迎來了一個特別的客人”,讀完全文,寫出“客人”的“特別”之處。(3分)
(5).在確定“資助名單”上,方子儒和年輕人的標準和方式有什麼不同?(4分)
方子儒:
年輕人:
(6).在小説情節展開過程中,年輕人的神情隨之發生了哪些變化?請從選文中選出恰當的詞語天在括號內。(3分)
有點尷尬→(→()→笑了→()→滿懷歉意
(7).“思想可以撒播,愛心能夠傳遞”。請從文中找出可以引發這種感觸的句子,抄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
(8).假如你正好是受到年輕人的資助,而原本不在方校長推薦之列的四名學生之一,你有何感受?(3分)

【答案】(1).年輕人資助(捐助)貧困生。或年輕人抓鬮資助(捐助)貧困生。(2).生性頑劣,整天爬樹打架,幾乎每門功課都考不及格的貧困生。或:調皮搗蛋,天真無邪,心裏編織着最美麗夢想的貧困生。
(3).環境(環境描寫),作用: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為主人公的出場做鋪墊(埋下伏筆)。
(4).①獨自走路上山;②不要歡迎儀式;③不要捐贈儀式;④抓鬮決定資助對象;⑤向沒受到資助的貧困生表示歉意。(任意答出三點即可)
(5).方子儒:標準:品學兼優的貧困生(成績好的貧困生)。方式:千挑萬選。
年輕人:標準:所有貧困生(貧困生;答出“貧困生,包括那些生性頑劣,調皮搗蛋的貧困生”亦可;若只答“生性頑劣,調皮搗蛋的貧困生”,則不得分)。方式:抓鬮決定(意思接近即可)。
(6).慌亂沉默堅定
(7).在我眼裏,從來沒有一個壞孩子,我們一樣愛他們!
(8).示例: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對年輕人萬分感激。命運如此眷顧我,我一定化感動為行動,認真學習,以此回報捐助者,回報社會,並把這種愛心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