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讀後感(精選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高一讀後感(精選15篇)

高一讀後感1

魯濱遜,出自笛福之手,是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家境不錯,處於社會的中級階層,他的父親教育他,做人要像他們這種人一樣,處於中級階段,既不需要像下層人民一樣辛苦勞作,也不會像上層貴族一樣,紙醉金迷,最後傷了身體。但魯賓遜卻不這樣認為,或許是因為處於青年時期吧,氣血旺盛,總想去外面闖一闖,於是就開起了他的漂流記。

魯濱遜的第一次乘船外出是在鄰居的慫恿之下,第一次經歷風雨讓他感到極度害怕,他打消了心中想要外出闖蕩的念頭,在回到家之後,呆了幾天,可能是因為他的性子,令他心中的念頭又再度死灰復燃,後來又外出過幾次,雖有一些磨難,但還算的過去,在一次外出中他就被海盜抓走了,在他身邊了幾年終於尋得機會脱離困境,後逃到巴西,在好心船長的幫助下,建了一個種植園,幾年過後,也是賺的些許錢財,若能一直這樣經營下去,也能成為一代土豪,但……

他忍不住又隨別人外出,並在外出時立下遺囑,若自己回不來的話就直接將種植園的一半利潤留給好心船長,他這次外出,遭遇了巨大的災難,船隻撞到了一處暗礁,除了他自己,其餘的船員乘客全被淹死了,他被海浪捲到了沙灘上,醒來後發現只剩他自己一個人了,他看到了那隻破船,後來的幾天,用竹筏分批將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全搬了下來,到得最後更是將其船板拆了搬了下來,他用船帆做成了帳篷,作為自己的棲身小窩,後來的一次暴雨,讓他不得以再搬一次家,最終選擇一塊能看到大海的巨石下方,並將其鑿空,後來的幾次天災,他又在其中添了一些柱子,已防止坍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將籬笆做成,實在是由於手中器材有限,幾柄斧子也是磨出了一些缺口,更令的'他的效率降低,他在船上發現的一些稻穀,在其無意的扔掉後發芽了,這讓他欣喜若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有了一片莊園,更是用他那簡單的工具和奇思妙想,製作出來了麪包,後來還弄了一個牧場,養了一隻鸚鵡,終於有人和他一樣會説話了,這也着實令他高興了幾天,後來在一次巡山時發現了一些腳印,一些野人的腳印,這令他陷入了恐懼,因為這些野人是食人族,後來在野人族救下了一個俘虜,並給他取名叫星期五,從那以後,“星期五”就成為他忠實的夥伴和僕人。魯賓遜還教他學會了説英語。不久,他又從食人族手中救出了幾個俘虜,和他們一起勞動,共同生活。後來,一艘英國船隻經過荒島,魯賓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乘船離開荒島,返回英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魯賓遜從落難荒島到返回英國,這段時間竟長達二十多年。

看完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一個人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終究會成功。所以我們不能被困難嚇倒,我們要勇敢的去面對困難,去克服它,如若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話,不妨想一想,魯濱遜一個人獨自生活了二十多年了,克服了無數的困難,我們又怎麼能在這種困難之前,退縮呢?

高一讀後感2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講的就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伕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個理想:擁有自我的洋車。於就是他憑着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最後如願以償。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搶走。但他沒有灰心,靠自我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此時但就是他實在太倒黴了,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覆了三次,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他開始遊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

祥子的一生,一路的風景.有明媚完美的開始,可最後就是黑暗慵懶的結果.祥子透過自我的努力,一次次地去要創造完美幸福的生活,而又一次一次屢遭失敗他有着完美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興奮的等待,但就是呢.

不會成功,祥子再努力又有什麼結局?又如蘋果不結果,此時開花有什麼用?毛毛蟲沒有擁有破繭而出的美麗,等待的再久又有什麼用?考學落榜了,寒窗辛苦倍嘗,又有誰會憐憫?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訓練再苦再累,又有誰會在意?

生活中最需要的其實就就是期望,有了期望,就有了前進的動力;有了期望,就有了可能步向成功的路.祥子就是生活在一個腐朽的社會,一開始不斷經歷挫折,又每次都就是從那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但就是受當時社會的影響,祥子最終就是沒能扛的過社會的黑暗,但如果他生在我們的社會呢...必須會有所作為的.正就是祥子心中的期望和他的不懈努力支撐着他走過了很多的道路.

這故事就是一個杯具,徹徹底底的杯具。一個以前勤勞堅忍,有着自我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為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着像駱駝一般用心和堅韌。周圍的人都就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鍾,而祥子卻不安於現狀,他為了完美生活而努力,而奮鬥,他寧願冒着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到達自我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就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後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才就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就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就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就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為了自我的理想不斷奮鬥,最終卻不必須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就是為了尋求完美的生活,但就是結局卻就是那樣得悲慘。

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我,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就是被打敗了。也許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着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我的關係,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就是有思想的動物,就應有自我的理想和目標。但就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就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就是少數。追求本身就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複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高一讀後感3

簡愛:“你以為我窮,不好看,就沒有感情嗎?我也會的,如果上帝賜予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會讓你難以離開我,就想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上帝沒有這樣,但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經過墳墓,將同樣的地站在上帝面前……”

這是英國十九世紀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簡愛》中的一段對白,曾經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內心。這本書陪伴我走過了二十多年的人生,從少女到少婦隨後慢慢步入中年,撫摸着已經泛黃的書頁,感慨漸漸流逝的韶華,禁不住發出一聲長歎。初遇《簡愛》,是在15歲那年,我在學校圖書館讀到它,禁不住被它吸引,那時的我,或許還無法感受愛帶給簡的痛苦和快樂;18歲生日的時候,爸爸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就是一疊厚厚的文學名著,其中有一本就是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簡愛》;在大學的校刊上,有我為《簡愛》寫的書評;學校的舞台上,有我主演的同名舞台劇;成年後,是簡帶給我愛的淡定和心的平靜。這本書,於我的意義或許真的超出了書籍本身的價值。

今晚,我又重新和簡愛在心靈的幽谷裏相遇,當我從《簡愛》裏走出來的時候,時間已接近了午夜,而我卻沒有絲毫的睏倦。掩卷之際,我又打開影片《簡愛》靜靜地觀賞,此刻,伴隨着《簡愛》的原聲音樂,我想用我比較笨拙的語言簡單的把它敍述出來,再一次去感受這份愛的堅持和珍貴!

簡,很小的.時候便失去了雙親,十歲那年,簡被舅媽像丟垃圾一樣丟進了孤兒院。在寒窖一般的孤兒院裏,簡結識了同齡的海倫和善良的坦普爾老師,海倫給了簡友情的温暖,坦普爾老師用那顆善良的心關注着簡,用知識充實了簡的大腦,這對從未受過丁點關心的簡來説是莫大的幸福與幸運。十八歲那年,簡離開了這個生活了整整八年的孤兒院,即將開始她嶄新的生活,應徵至桑恩費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

那年那日的陽光斜斜的鋪着一層温暖的感覺,預示着一場愛情即將開始。是的,在那一個美麗的黃昏,簡和莊園的主人:英俊、富有、卻一臉冷漠和滄桑的羅切斯特不期而遇。

他,曾經滄海,卻依然有着慎密的心思和纏綿的情意,雙眼裏透着深深憂愁。婚姻於他是一種痛苦的煎熬。在內心,他是多麼渴望遇到一個能夠懂他、愛他的女子。因此,當簡如天使般突然降臨到他的世界時,他卻有點不知所措了,迷茫、掙扎,卻又是那麼渴求靠近和擁有。然,他卻不知,眼前這位心如止水的女子是否也愛上了他?於是,為了試探愛的存在,他在莊園裏宴請了他的朋友,佯裝在簡面前和英格拉姆小姐跳舞、喝酒、親熱,可是他的視線卻一直沒有離開過這個讓自己心動的女子,他明明知道這樣做會傷害到簡,可他還是堅持着,痛苦着,因為在他的心裏有那麼多的不確定……

對他來説,愛是一片水域,會將所有的空靈淹沒。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不管痛苦還是歡喜,心卻依然為自己所愛的女子跳動着,只因為深愛的她活在心裏,此刻,心跳似是隻因有她,只為深愛的她。那場窒息的愛情,在水邊臨水照花,冷然間盛開一一朵朵梅的花蕊,頃刻間,一場落雨如雪,將塵世毀滅。這一場愛,撕扯着淌淚的心,連着無限傷感兑成一杯充滿血腥滋味的酒,仰頭,悲傷嚥下喉嚨。

高一讀後感4

我是帶着欣慰的朦朧雙眼在午夜看完這部影片的。

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可能是靈魂在過去,現在,將來中迷了路,找不到出口吧!在莫名的感動和良心的譴責之中,我竟湧現出一種與當年魯迅先生一樣“我也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的情懷。以此作,來祭奠我的從前,檢點我的現在,祝頌我的將來。

故事發生在20xx年的一天,次郎(小出惠介飾)在餐館一個人為自己的生日祝福,竟奇蹟般地又遇見了去年偶遇並陪他一起過生日的調皮女孩(綾瀨遙飾)。隨後,次郎得知她是60年後的他製造出的電子人,穿越時空來保護他。於是她在車禍,火災,綁架中救了他和無數人的生命,甚至帶他回到了那純真的童年時代,去觸碰那些泛黃的夢想。但這一切都在一次山崩地裂的地震中灰飛煙滅了。次郎很幸運地活了下來,因為她。而她卻……後來,他用61年的時間復原了她,再後來……

影畢,欲語,淚流。

當片中的次郎見到小時候的他輕手輕腳地走進狹窄商鋪,偷偷拿走一顆糖果時,他露出了難以掩飾的尷尬的喜悦,這一切不禁讓我留戀那時的我。依稀記得那滾燙的中午,烈日下的蟬鳴沉悶而刺耳。父親就這樣坐在牀邊監督我睡覺,而不愛睡午覺的我故意緊閉眼眸。不知那裏出了差錯,父親似乎識破了我,在我耳邊輕聲説道:“呵呵,眼睛還在眨哦!”。可是那時的關切在橫穿時空後卻變幻成了空洞的文字,那時因被識破的而惱羞成怒的表情在經過年輪的`打磨下已成了掛在嘴角的一絲笑意,心底如同被雙槳蕩起的波浪的湖面般甜蜜。但更多的是不捨和難過,因為距離。然後,在夕陽的餘暉中,次郎小心翼翼地打開那個生鏽的盒子,裏面有一張他與他外婆合影的相片,相片背面寫着讓我通體一震的一句話“我要做個科學家,給未來的我。”浮光掠影的童年純潔的理想總是會讓人掉淚,至今我仍有這種感觸。然後,次郎欣慰地笑了,而我卻淚眼朦朧了。因為他的夢想已經實現了(60年後,身為科學家的他造出了電子人),而我還處於漫長路途的伊始,任何一次失誤都可能墜入深淵。但我絕不會退縮,仍然鬥爭到永遠。

而生活總是雲譎波詭的。次郎聲嘶力竭的哭喊聲終沒能阻止餘震的無情,坍塌的房屋將她半殘的身軀淹沒在塵埃之中。

噩夢過後,次郎發瘋似地在廢墟中尋覓,尋得的不是僥倖,而是絕望。那一刻雨下得生疼,像一根根針般刺在他的骨髓裏。次郎抱着她已停止呼吸的身體,在黑暗中嗚咽,夜難以平靜。那些熟視無睹的人當某天我們真正失去他們時才會發現他們不知何處。

然後,次郎花了60年的時間復原了她。我無法想象在這六十年的時間裏他是怎樣度過的的,是煢煢獨立於這陌生的世界上,是踽踽獨行於茫茫的孤獨裏,還是悄悄抽泣在夜深人靜時?但他沒有退縮,並甘之如飴。

時光殘忍地雕刻着人容顏,不論是誰。待到復原她時,次郎已是白髮鬢鬢,日薄西山了。然後帶着一絲遺憾,在暝瞑之中,她牽着他的手直到斜陽漸漸落下,歸於了塵土。

蒼天不負有心人,在他逝世四十年後,一位女孩在博物館偶然讀取了這台陳舊的電子人的記憶芯片。

“這家餐館的意大利麪很好吃啊?”

“今天也是我的生日耶!”

“看來,未來的我肯定是個温柔的人呢!”

“我能感覺到……能感覺到你的心!”

高一讀後感5

清明假期在家讀了《物理世界奇遇記》,作者是美國的喬治。伽莫夫,他以講故事的形式來講述20世紀物理學的發現和重要理論。本書讀者只需要具有國中以上的科學理論基礎,就可以毫不費勁地讀完、讀懂這本書,然後也許你會形成新的世界觀。

書中提出的宇宙大爆炸假説,認為我們這個宇宙的開始是從一個點發生了大爆炸,在10-32秒的時間裏形成了我們這個宇宙99.999%的物質,然後這些物質以同樣的速度向四周飛散,在飛散的過程中局部物質產生相互作用,形成星雲,50億年後繼而出現星系、恆星,然後才有行星,偶然的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出現了生命、進化出人類。也許再經過50億年,這個宇宙會達到均衡狀態,即不再膨脹而是開始在萬有引力相互作用下向內坍塌、收縮,恆星和星雲變成白矮星與黑洞,連光線都逃不脱黑洞的引力,所有的物質與能量最後彙集為一點,正物質與反物質產生湮滅,正能量與反能量產生抵消,宇宙終歸於虛無。

我理解,在宇宙產生的大爆炸那一刻產生了能量和負能量,能量轉化為質量,這就是愛因斯坦著名的公式:E=mc2 ,由此式變化為m=E/c2,這就是相對論提出的物質與能量是相對的,是可以轉換的。

相對論指出光速,就是上面公式中的c,是這個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沒有一種速度可以超過它。如果一種物體的速度很快,那麼時間就會很慢,這就是相對論的鐘慢效應,也就是假如它的速度達到光速,那麼時間就停止了,這就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故事講訴的時間的相對性,如果一個人以極快的速度去太空旅行,當他返回時發現他會比自己的`孫子還要年輕!這就是時間和距離的相對性,速度公式:v=l/t變化出兩個公式:L=v*t和T=l/v,宇宙空間的尺度L一般用光年來計量,在不同速度下,一秒鐘的長短也是不一樣的!

世界是相對的、也是統一的,物質和能量是相對的,但實質上物質就是能量,這可以從人類成功試爆原子彈和氫彈得到驗證。微觀世界遵循量子力學,宏觀世界遵循經典力學,但事實上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同樣的基本粒子構成的,這些粒子同時具有波粒二象性,都要服從統一的力。世界上產生一個負電子的同時就會出現一個正電子,產生物質的同時就會產生反物質,甚至產生能量的同時也會產生等量的反能量,這樣我們的宇宙終究是平衡的。

這樣我們的物理理論和哲學的辯證法實現了高度的統一,有虛就有實、有正就有負、有美就有醜、有貧就有富;同時他們又是相對的,虛和實是相對的、正和負是相對的,美和醜、貧和富都是相對的,你看一個人醜陋,那麼你在別人眼中一樣是醜陋的人;你嫌棄別人的貧乏,實際上你在對方的眼中一樣是貧窮的!

用不同的尺度標準來衡量一個事物,他的結論截然不同,就像我們小時候聽過“小馬過河”的故事一樣,可能每個人的結論都是對的,關鍵是你要找到適合你的結論!

高一讀後感6

認識苗恆純屬偶然,雖則曾在一些報刊讀過他的些許文章,但還不是特別熟知;直到讀過他的書稿之後,才愈發對他的文字功底表示誠摯的讚賞。《淚水飛揚》乃是一本描繪青葱歲月的成長小説,細細品讀全書,其主題是對於青春的緬憶和祭奠,字字珠璣深情款款,記錄着苗恆廿餘年的成長印痕,勾勒出從鄉村來到都市的年青人的奮鬥與掙扎史。

苗恆應該不屬於網絡作家,我認識的很多80後或90後作者的寫作方式都是比較傳統的,他們中的大多數會像文學前輩們那樣在稿紙上奮筆疾書,然後對成品進行多次增刪,最後才打印成電子稿投給出版社的。《淚水飛揚》即是如此。和苗恆一樣,許多文友更期望在紙質媒體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哪怕只是豆腐塊。這也是今天,單純以“網絡文學”來概括年青一代的書寫顯得狹隘的原因。許多寫手在網上瘋狂灌水長篇累牘,終無人問津;許多作者在案頭皓首窮經碼字無數,卻無法出版。所以當《淚水飛揚》付梓成書,面向億萬讀者之際,就可以肯定這本書不可小覷的的文學價值與不可估量的市場潛力。

很多高齡的作家和評論家,對80後、90後的著述評價都不是太高,總慣性地認為他們的文風過於膚淺,缺少文化底藴,匱乏批判精神,這完全是一種錯覺。在我看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書寫方式,文壇也有它的自給性,作家的創作也有其自在性:即使無法得到主流廟堂的.認可,也能憑藉自身的能量在這個文學貧瘠的年代潛滋暗長自成葳蕤,就像在山石的罅隙中,常常可以看到參天的大樹一樣。苗恆也屬於自學成才。他中學時開始寫作,從中學到大學,從畢業到工作,他始終痴迷於繆斯世界,雖屢經退稿,但從未喪失創作信心。他虔誠而又謙恭地在文學殿堂自由徜徉,不斷探索更加妥帖的寫作方式,儘可能地挖掘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寫作潛能,結果鼓搗出了這部長篇,細讀之後給人的感覺和瀏覽一些所謂的暢銷小説截然不同。真正優秀的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敍傳。苗恆的《淚水飛揚》幽默處略帶諷喻,寫實外加諸浪漫,在彰顯足夠的創作智慧之餘似乎還有一種自敍傳的意味在裏面。全書文筆恣意流淌,人物性格特徵鮮明,通過繪聲繪色的描寫展現了劉華張芝等一代人的感情波折和命運遭際。除此之外,文中涉及的類型繁多的作品和變幻多姿的文體,體現出青年作家中所罕有的文體意識。

當下,我們的周遭瀰漫着一種鄙薄書香熱衷銅臭的風氣,很多人不但不會寫東西,還對文字的魅力深表質疑,更不知“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因此,我更加敬重苗恆這樣的年輕文友,正是有許許多多苗恆式的人,無論生活多麼清貧,無論前路多麼坎坷,依然堅守自己的寫作夢想,如此,才有文學世界的瑰麗多姿,才有文化火炬的延展賡續。我自己比較駑鈍,沒寫過長篇小説,本來沒資格去置喙。但苗恆殷切囑我説上兩句,而且我讀過書稿之後覺得很是欽佩,推舉一下也很有必要,於是欣然寫下上面的文字,是為序。

高一讀後感7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因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邂逅了《活着》。心想,這書究竟囊括了怎樣的一個人以怎樣的姿態去度過這以笑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貧瘠的在自我思維的匣子裏打轉,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書的剎那隱約流淌在了筆尖。

相比於其他的大部頭,這本擁有着從漫漫長夜中孕育出的黑色封面的薄書更具有不凡的重量。餘華説:“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説,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福貴則就經歷了一生的苦難與失去,成為餘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折射出了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動盪與變遷;從他身上,也折射出父輩與老一代人的.隱忍與苦楚;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幾近乎英雄般的氣勢與蕩氣迴腸。

福貴是一個英雄麼?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苦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伴隨着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一個下田耕作,為生計發愁的莊稼人,也伴隨着他從徐家浩大家業、人丁興旺,走到最後只有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陪伴。恍惚回首,這一生究竟要歷經多少磨難,才能把心與身投放回天地間,而人究竟需要多強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很多人追問。有的人似乎找到了,而有的人似乎還在尋找的路上。

“人是為活着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餘華如此説道。人活着,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摧殘得形如枯搞。人簡單地活着,做着自己該做的事,不為他人而活,因為命運能夠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於是書中説:“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福貴經歷了他父母的死,他兒子的死,他妻子的死,他女兒、女婿、孫兒的死,變得孑然一身,他有時傷心,但他説過更多的是踏實。因為他的親人全都先他而去,再當他死時,他便誰也無需擔心了。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而他還活着,在經歷風浪悲痛之後。旁觀者也許會認為他是倖存,可他是真真實實地活着,這一生,就有了一切的意義。

作華自序説《活着》亦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着《活着》,淚不在面頰上,不在眼眶裏,而是靜靜地匯成小溪,流淌在殷紅的心尖上。書中歷史場景下的福貴與村民們濃縮成千萬農民百姓的縮影。那人民公社與XX,真切地重現在我的眼前,我彷彿看見了百姓們的無奈和百姓們在看到家中鍋與糧食均被充公卻不能置一言的血淚。生計與糧食全被公家收走,則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權,這是我們而今城市人體會不到的苦,而飢餓似乎離我們更遙遠。餘華給我們展示了幾十年前真實地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給了我們更多的需要讀者去探尋的含義。

自己沉澱不夠,寫到此處或可收筆,而過幾天再聽一聽福貴講他的,體會活着的意義。

悵然若失的我斗膽引書的結尾為尾——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暗降臨。”

我相信,活着,是生命意義的最好歸宿。

高一讀後感8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來自農村,拼命的賺錢,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着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迎着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願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

祥子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要強和奮鬥,不願聽從高媽的話放高額債務,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願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説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並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後,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託,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於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後也終於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説:“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裏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着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他不喝酒,不吸煙,沒有沾染上一點點地惡習,可上天對這個可憐的老實人還是沒有半點的憐憫。無數的打擊、挫折,終於把祥子這個“鐵打的”人的“鐵打的”精神給碾壓得粉身碎骨。他不再那麼拼命的拉車,不再煙酒不沾,以前善良正直的祥子不見了,只剩下學會了吃喝嫖賭,可以為金錢出賣朋友的行屍走肉。可就像作品中寫的那樣:“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祥子的墮落不是祥子的錯,而是整個社會中的烏煙瘴氣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變了質。

祥子是一個悲劇,他盡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卻依然落了個兩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也許他就不會變成那樣的“刺兒頭”了。因為他是那樣的要強、那樣的善良、那樣的正直,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下一切!我們也應當學習祥子的那種“吃得苦中苦”的精神,雖然未必“方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奮鬥過了,便能問心無愧。

高一讀後感9

《珍妮姑娘》的作者是(美)西奧多。德萊塞。作者是出生於1871年8月27日的一個天主教家庭。

《珍妮姑娘》以一名美麗、單純、善良、出生低賤的女子珍妮為主人公,講述了她跟52歲的參議員白朗特和車輛巨頭之子瑞福特之間的情感糾葛。18歲得珍妮在白朗特得追求下,為了改善家庭景況而跟他在一齊,誰知還沒等結婚,參議員就一命嗚呼了,珍妮被敢出家門,產下私生女。她20歲在主人家做女僕時,又遇見豪門甘家得二少爺瑞斯特,狂熱得追求使得珍妮又與之同居。二人感情和諧,但瑞斯特迫於家庭得壓力,與其是鉅額遺產得要挾,不得不與珍妮分離,和他人結婚。小説以多年以後,珍妮應對瑞斯特死時得痛苦為最後一個場景,以舒緩而深情得筆觸結束了全文。

讀完此書,深刻體會到了珍妮一家得貧窮,他們一家幾乎都靠着賒帳來過日子,正如書中所述:玉米粉做羹,是聊勝於無的吃法,再加上點牛奶,就差不多就當筵席看待了。而恰巧珍妮是美麗而天性善良,具有吸引鉅富、豪門公子得秉賦。就如書中所言,她得身上有着一種質樸單純和嫵媚嬌俏得結合,……。倒不是那種風月場上滾爬過得女子得欲擒故縱和花樣疊出,而是出於某種珍妮自己也無法把握得天性。這兩個不可改變得客觀,註定了珍妮悲慘可憐得命運。52歲的參議員白朗特,就應是愛珍妮的,打算和珍妮結婚,為珍妮撐起一片無憂的天空。只是珍妮沒有那個福氣。就在珍妮為了舉步維艱得家庭奉獻出自己得貞潔後不久,傳來白朗特得死訊。留下的只有一個可憐得遺腹子。在那樣得年代產下私生女是絕對不被人們認可得,就連珍妮的父親也不原諒她。珍妮第二次與甘家得二少爺瑞斯特的感情就應是互相得愛戀,戀得火熱而和諧。而他們所生活得社會與環境卻不允許他們得結合。書上是這麼描述的,在生物界有一種純乎自然得界定,每種生物都按照自己種類得規律在指定得範圍內生存。正如魚不能離開水,鳥就要在天上飛一樣,倘使有生物試圖脱離其基本的環境,那結果是可想而知得的。與其在男女問題上,如若躍出界限,……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那個人是再也不能自在的生活了。最終珍妮只能遠遠離開,離開得平靜而毫無怨言。

《珍妮姑娘》強有力地鞭策了資本主義的'殘酷現實,真實動人地描述了處於美國社會地層的普通人民的悲慘生活狀況,撕去了資產階級的偽善面紗。同時,也表述了在那個金錢社會,珍妮仍能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她用寬容的心包容了一切,微笑着應對一切不幸。也許在物質生活中,她是一個弱者,但在精神上她絕對是一個強者。

在當今時代,我們需要珍妮那種對生活用心樂觀、對挫折堅韌不拔的精神,待人接物需要她那顆如金子般可貴的真誠之心、豁達之心。人生之途並非坦蕩,生命之程並非沒有盡頭。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懷抱真誠,點燃生活的激情,生命之途就會不虛此行,世界將更加完美。

高一讀後感10

《本傑明·富蘭克林自傳》講述的是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從默默無聞到功勛卓著的奮鬥歷程,是一部成功勵志的傳世經典之作,它包含了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美與善的道德真諦,被公認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精神讀本。閲讀此書,是與一個偉大心靈的對話,使我收穫一份人生修養的智慧。

本傑明·富蘭克林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還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發明家、作家和思想家。在18世紀美國,他是僅次於華盛頓的最著名的美國人。拜讀完他的自傳,我深切感受到他勤懇、誠實、好學、簡樸、公正的偉大品格,他善於交際,樂於助人,處理問題能力很強,熱衷於社會公共事業,恰好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美國精神:獨立自主、勇於探索。

縱觀其一生,富蘭克林並沒有太優越的成長環境,可以説是平淡出場。他於1706年出生於北美洲的波士頓,在家中17個孩子中排行15,父親做油燭生意,因難以承擔他的上學費用而迫使他中途輟學,從12歲起就開始在哥哥的印刷鋪裏做學徒,儘管日子很艱難,但他卻用閒暇時間刻苦學習,閲讀了大量書籍。在政治、科學、歷史、文學等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這種從貧窮到富裕、從卑微到偉大的自我奮鬥、自我實現歷程,給了我很大啟示。

富蘭克林一直重視培養自己的文學修養,提高寫作能力。他從小就對寫作很很感興趣,喜歡閲讀詩歌散文,然後通過模仿名家作品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加上他很強的分析問題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經常在報紙上發表自己寫的評論文章,這種能力極大的幫助了他政治事業的發展。相比之下,大學期間我更應多寫論文,完善思路,提高寫作能力。

富蘭克林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他積極從事公共事業,併發明瞭許多造福人類的有用東西。他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屬於某個宗教,但是他相信上帝,相信自己應該為了社會正義和人類幸福而努力。他創辦了美洲第一家會員制圖書館,建立了費城學院,成立了全美首家醫院;他發明了避雷針、新式火爐、新式燈塔;他的《窮理查年鑑》為許多普通民眾的自我教育提供了參考;他在費城、賓州擔任許多社會職務,包括郵局、警務、消防、議會、軍隊等。他能夠非常勝任這些社會職務也顯示了他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毫無疑問促使他最終在政治上成為一個卓越的領導者。

我覺得以上這些都是一個普通人最基本的素質,只是富蘭克林全部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好,所以他成功了。所謂見賢思齊,當我讀完這位偉人的奮鬥歷程後,即使不去刻意模仿,也會被他刻苦勤奮、追求上進的精神所感染,從而激勵自己在學習和為人處事上努力自我完善。同時,我感受到,擁有高尚的.品格,不斷學習思考,為他人及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被惰性所征服,不能被原來的自我束縛,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追求理想和幸福,明白要前進就要志在前進。我想這就是富蘭克林精神的核心吧!

在我看來,一個追求上進,追求卓越的人,勢必會用類似於以上這些苛刻的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和管理自己的生活。不能保證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成功,但是如果連這第一步都不肯邁出,才是人生最大的失敗。

高一讀後感11

在晚唐詩壇上,李商隱是一位大家,當時與杜牧齊名。不過,若就對後世的影響而言,他是超過了杜牧的。李商隱在詩歌的一個重要貢獻,是創造性地豐富了詩的抒情藝術。他的詩歌創作,常以清詞麗句構造優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藴幽隱,富有矇矓婉曲之美。最能表現這種風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絕,其中又以《無題》諸作(多為七言近體)堪稱典型。詩以“無題”命篇,是李商隱的創造。這類詩作並非成於一時一地,多數描寫愛情,其內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的題目表現,所以命為“無題”。其中有的可能別有寄寓,也可能有戀愛本事以為依託,雖有不少學者對此進行考索,但是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以證明確有寄託或確依何事之前,主要應以詩歌形象所構成的意境為依據,把它們作為一般愛情詩對待,這並不妨礙認識它們的藝術價值。下面這首《無題》,大家就是把它視為抒寫愛情的名作去欣賞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説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於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着;儘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裏,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着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着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彷彿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瞭如此複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裏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裏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無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等皆是。“蠟炬成灰淚始幹”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幹”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複雜得多,形象的底藴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高一讀後感12

在茫茫人羣中,在寂靜的田野裏,有一位身為人樣,卻固定在田野上的假人——稻草人。也許,他們是那麼微不足道,卻都可以儘自己力量,來換取一片或一粒食物的安危。這篇文章雖然不長,但震人心,對於那一夜,卻無可奈何,使人唏噓不已。

夜,悄無聲息的來了,人沉沉入睡,但稻草人卻不能睡,他必需盡職盡責完成自己的使命,看護田野,不過,這也許不是最壞,至少,他可以看一些奇妙的景象:他知道星星怎麼眨眼,月亮是怎樣笑;花草樹木怎樣酣睡……總之,他能看清夜裏所有東西。美好的夜晚,卻一點都不安寧,老婦人的田裏的稻子有蛀蟲,而主人卻不知道,他心急如焚,但光着急,又有什麼用呢?稻草人只能眼睜睜的看這裏的稻子被蟲子吃完。此時此刻的他,內心世界裏的糾結和痛,又有誰能夠明白?他是多麼想自己是一個真人,一開始去把有害蟲的稻子扔完,不讓它們做害羣之馬,可幻想歸幻想,但事實是那麼殘忍,總有一些悲痛是無法避免的,那一時,他的心在粉碎,他的心在流血。

又一夜,他看到一個漁婦,她的孩子生了重病,有氣無力的呻吟着,可他的媽媽卻無能為力,因為,她沒有多餘的時間陪陪孩子,稻草人看了,十分心疼,多麼想自己變成可口的館菜,清爽的茶水,去慰問那個可憐、無助的孩子,但不可能,他依然是那個永遠不能動的"狠心人".夜,沉沉入睡,稻草人發現了一個女人,淚流滿面,抱怨無奈的生活,令人心寒,稻草人是多麼想告訴女人千萬別做蠢事,但無能為力,只能在心裏默默流淚。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事情發生,可我們就像稻草人,只有眼巴巴的.看着別人受害,自己卻兩手空空,無法幫助別人脱離險境。那時的我們,雖然是最聰明、最發達的人類,但在這狀況下,我們卻一文不值,沒有任何觀念所在。有一次,我偶然看到微信上這樣一個信息:一個孩子的母親瘋狂地痛扁女兒,孩子有什麼錯?要錯也錯你大人身上,這麼暴力地狂打孩子,孩子的底線能hold住嗎?況且還是一個女孩子呢?那時,我是多麼想幫那女孩脱離苦海,可兩地相隔遠,卻又那麼無奈,只能默默祝福那個小女孩。有次,我去水上樂園,忽然看見一個小男孩哭哭涕涕的,好似找不到媽媽了,我見他無助的哭着,真想幫助他呀!可是,如果我幫助了他,爸爸就找不到我了,只好在心裏為小男孩送上一個祝福。呵,我們像稻草人,但我們卻有無限的精力;有血有肉的肉體;有團結友愛的羣體!對,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創造未來。難道,我們真的忍心再看到這樣的場面嗎?忍心讓暴力羣再猖狂下去?我們大家可以聯合起來一起制服它們,掌控它們,讓它們不再危害我們大家。雖然,有些災害不能避免,但總有解決的辦法呀!難道就這樣讓危害、犯罪逍遙法外嗎?我們大家就像一堆柴,團結像一團火,我們大家只要往團結的"火坑"跳,火,必燃燒的更旺。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明白,我們大家要一起面對大問題,不能逃避,不能寬容,要以客觀的方式來克服困難;以善良、理解、寬容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行動起來!

高一讀後感13

我想,每一個看過《目送》的讀者,都會被“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所抨擊心靈,這是龍應台送兒子華安時體悟出的,兒子從小就和自己生活,從未離開,這次要出遠門,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擔憂,不捨,表現出的是濃濃的母愛。

這個時候,我的腦海裏浮現了禿頂頭髮,雙手長繭的父親,他是我心目中的“男神”。父親有5個兄弟姐妹,只有他沒讀過書,他説上國小3天就沒讀了,因為家裏窮,奶奶老是叫他去放羊。

記憶裏,他是司機,開過手扶拖拉機、小四輪、大貨車,當然是自學的,從前考駕照的時候總是請別人幫他去考理論,因為他不識字。而他卻拉着貨去過新疆、湖南……直到現在,他還是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我依然像個小粉絲崇拜明星一樣好奇他有什麼特異功能不認識一個字卻能開車去過那麼多地方。

我3、4歲的時候,總是跟着他一起跑車、母親説每次半夜父親起來發動車子的時候,我總會醒過來,哭喊着跟他一起去,他總是心疼我然後帶着我一起去,跟着他景寧、雲和、平陽到處跑,幫別人拉貨,直到現在,從前那些貨主看見我爸和我一起在上街的時候,都會“嘲笑他”説這就是小時候跟着你屁股的“小棉襖”嗎。也許,這便是我不喜歡目送最深的牴觸,不想看到父親一個人出門養家那孤獨的背影。

長大了,我很獨立、堅強,小小個子裏藴含了無盡的“早熟”。我漸漸的和他們調換了角色,成了他們的“父母”。14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管理家裏的債務,第一次拿着幾十萬去銀行轉賬的時候,竟沒有一絲膽怯。19歲,我上大學了,沒有讓他們送我去學校,因為我受不了目送的背影,我總是像擔心自己的孩子一樣擔心他們,擔心他們被人騙、擔心他們坐錯車、擔心他們太辛苦。28歲,我結婚了,結婚的前一夜,我跟家裏的兄弟姐妹在玩紙牌,8點鐘的時候,母親過來説,玩什麼紙牌,快去洗漱早點休息,我沒當回事,心想這麼早。9點的時候,電話又打來,母親説快去睡覺,其實是你父親怕你太辛苦明天要忙一天吃不消。電話還沒掛完,我眼裏的淚水已經差點決堤。第二天早上,父親站在家門口看我上車轉身的背影,我一輩子也不會忘。

。從小到大,父親總是一言不發,幾乎沒給我打過電話,沒跟我談過心,沒問過我的.成績,卻從母親那裏側面打聽我各種心情,然後通過母親的絮絮叨叨傳達給我。終於我明白,他是這輩子最愛我的男人。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很多很多這種時光機裏的產物,時光洶湧而去,匆忙得沒有多少細節。而今我已長大,父母卻在時光的記憶裏漸漸老成了孩子。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想這一句,同樣適用於對待自己的父母。在時光的沙漏裏,那麼,我決定,多一個電話、多一份問候、多一次回家,多一次陪伴,珍惜家門口看着我遠行的那模糊背影。

高一讀後感14

寧靜、安詳而有古老的小溪,只要青山不老,他就會淙淙流淌,永不停息。唱一路歡歌激一路浪花。夕陽影裏,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氣氛……

近乎原始的單純生活,老人、孩子、黃狗就是生活的全部。這些與寧靜的湘西鄉間景緻融為一體。淳樸的自然民風,那温存於靈魂見的平淡生活也會繼續平淡下去嗎?歷史的車輪並沒有褪去茶峒小山城悠遠的氣息,清涼的山風,滿眼的翠竹,靜謐的渡船。

像周圍山水一樣清新明淨,善良單純的翠翠在風日裏成長着,純潔的靈魂在自然裏抽穗拔節……是性格使然,還是冥冥紅塵中命運多變無定,亦或兼而有之。那個坐在家中屋後的白塔下,喜歡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紅色薄雲的身影,以沉默回答了我無盡的遐想……

只是盡心的,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的爺爺,很忠實的管理着渡船並忠實地在那裏生活下去。心中淡若如水,似乎看起來沒有喧囂鬧市的一切煩憂。船輕輕地劃破明鏡般的水面,漣漪一圈圈地盪漾開去,只有船槳的搖櫓聲似乎在傾訴者淡淡的哀愁……我想,每當閒下來時,爺爺應該會從袖子裏掏出自己的土製煙斗,坐在落寞的黃昏下,輕輕地點燃煙斗,然後狠狠地吮吸一口,煙霧便畫着圈,輕舞飛揚。與此同時,必然伴隨的是一聲沉重的歎息,接着便是對翠翠長久的凝望,這包含着太多太多複雜的情感……分明有一滴渾濁的老淚從爺爺的眼角滑落……

生活仍在繼續,可是仍會這樣平靜嗎?

雖然看似甜美安寧的生活,但在隱約間始終縈繞着淡淡的憂鬱。從某中意義上説,翠翠雖然有爺爺無微不至的疼愛,黃狗的陪伴,生活裏充滿了與動物朋友的歡聲笑語,然而她的內心深處卻仍是孤獨的,甚至有一絲的傷感,隨着年齡的增長,她那顆充滿青春活力的心更加渴望外面豐富的世界,更加希望聽到渡口飄來那些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外面的世界雖然嘈雜卻使人更加充滿幻想和與期待。

大老、二老意外地闖入翠翠的生活,使本來平靜且無憂無慮的日子在轉眼間灰飛煙滅。

“車市車路,馬是馬路”爺爺對碾坊管主似真似假的笑話,爺爺的.木訥和猶豫,源於沒有碾坊陪嫁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而船總是順順,總是對爺爺的誤會,無意間卻揭示了一個深邃的哲學命題: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使客觀存在的,有時它會因矛盾而升化為人們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翠翠與二老的愛情,一切尚未發生就已消失,這本就是一場夢,就像當初對溪高崖上,二老月下長了半夜的歌,朦朧中,翠翠伴隨着歌聲張開了翅膀,飛到對溪高崖的半山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這終究是一場美夢,夢醒時,心中就只剩下迷茫與失望……

大老的殞命,二老的出走,爺爺的離世,翠翠對於這一切還沒有明白什麼,朦朧的幸福就像肥皂泡一樣,美麗但很短暫。

世緣似乎皆有定數,要來推之不去,當去亦挽不住。

高一讀後感15

三國這場戲,開始於東漢末年那樣一個天下久合、急待分裂之際,作者羅貫中執筆揮毫,重現了這無數英雄在這瀰漫亂世烽火的歷史舞台上的一幕幕。“梟雄”曹操、老謀深算的諸葛孔明、武藝卓絕的呂布……這些人物的性格鮮明,令人折服。

一部書中總有一些人為世人所欽佩、崇拜,也必然有一些人被人唾棄、厭惡。或許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形象,但有一點是他們所共有的。他們都擁有一顆強大的心,期盼自己的報負、志向之花得以在這亂世之中迎風搖曳。

對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人們眾説紛紜、爭執不斷。然而這也不過是他為了施展抱負的'一種途徑罷了。或許曹操為人確實、狠毒、多疑,但是不可否認,他內心之強大。若無強大之心,怎能對他人狠,而且他對自己有時比對他人還狠,只是他從不展露罷了。他的“狠”只因他有目標、有志向,他在不斷努力、執着追求。

足智多謀的“卧龍先生”為報三顧之恩,為主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受到了世人的讚揚。他是在報恩,更是在逐夢。倘若他胸無大志,他又何苦寒窗苦讀、學天文、識地理呢?當然,他的志向並不只限於此,他還渴望有一位值得自己輔佐的君主,在他心中,劉備即是。他燃盡最後一點心血,為的是蜀國天下,報的是知遇、圓夢之恩,逐的是心中更高的志向。他窮盡一生,只為逐夢。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世人對呂布的評價恐怕除了他的武藝超羣之外,鮮有褒賞之詞。他認賊作父、貪戀美色、頑固愚蠢……可是,他也有他的志向。或許他並不宏大,但他同樣在不懈奮鬥。他的智謀不足以讓他在那羣雄並起的世界屹立不倒,但他也始終堅持不懈,從未放棄。

這些人,無一不是逐夢者,他們有着不同的心,但相同的是這些心都強大,都有“咬定青山不放鬆”恆心和毅力。他們的人生正如曇花一般炫爛奪目、光彩照人。

縱觀這些英雄,武者皆武藝超羣、令人羨豔,文者皆滿腹經綸、學富五車。這樣的人,無論生於何時,都是王者、霸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們付出的汗水,絕非一般人可比。為了心中的夢想,他們都在不斷鞭策自己前進。周瑜讀書,讀一卷,燒一卷,頗有破釜沉舟之勢,這是對自己的嚴苛要求。要圓夢,必要有圓夢之力。所以我們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便開始了學習之路。“活到老,學到老”只有有這般恆心,才能積蓄力量,擁有圓夢之力。這條路漫長艱辛,只有內心強大之人,才可能成功。

要圓夢,擁有力量還不夠,還必須要有自信,要自尊自強。相信自己可以,自己才能擁有努力的心、擁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失敗是成功之母”逐夢之路上,失敗是必然會有的,不被失敗打倒,你將一直擁有希望;若因失敗一蹶不振,你將一直陷於絕望。

不論是恆心,還是自信,都必須要一顆強大的心承載,讓其發揮不竭的動力,帶領我們大步向前,勇攀高峯。

三國吸引無數人,源於它的精彩,它的精彩正是因為那一顆顆強大的心。人生因奮鬥而精彩,奮鬥因心而不竭。保持一顆剽悍的心,演繹一場剽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