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5篇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

我曾經多次閲讀《三國演義》,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心靈體驗。

8歲愁看“三國”

8歲看《三國演義》,是有些勉強,因為我還是個“一窮二白”的小毛孩呢!於是我奮力反抗,卻遭到媽媽的猛烈反擊:“認不從來的字查字典,理解不了就慢慢想”

那時,捧着《三國演義》,媽媽在旁邊卻看不到我了,我被厚大的書遮得嚴嚴實實。我努力地讀,拼命地讀,奮力地讀,花了整整五個月才讀完。我懷疑我已破了世界吉尼斯記錄了。

我記得當時讀完這本書後,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無聊。因為這其中的人總是死死的或許是因為我太小了,或許是我沒有用心去讀吧。反正那時的我對《三國演義》沒什麼好感,每次閲讀時,都會發愁:何時才能完成俺媽的任務啊?

歲喜看“三國”

歲的我懂的東西多了點,識字也多了,也漸漸接觸了一些文學作品,我對《三國演義》開始產生興趣了。

我決定重新看《三國演義》。不想這次有意外收穫,瞬間感覺《三國演義》是那麼有趣其中一個個人物,一場場戰爭,一個個陰謀,一個個畫面繪得栩栩如生,着實有幾分感人。這次閲讀,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這次總算沒有白讀,體會要比以前深得多了,我為劉關張的深厚情誼所感動,為他們的英雄氣概所震撼,為關羽與張飛的英勇犧牲而流淚。為此,歲的我久久在尋找好人為什麼總是沒有好報的答案。我覺得書中無論是劉備、關羽、張飛、還有曹操=袁紹、孫 權他們都為一統天下,為人民的'安居樂業而奮鬥,他們都是值得敬佩的。

歲品讀“三國”

的我,已經是一個有點品味的人了。當我再一次翻開書時,我臉上露出了微笑。 現在,我不僅是為看“三國”,更是在品“三國”,悟“三國”。我是用心在聽、在看,在想這篇小説的靈魂。細細品味,我覺得這部作品總是有什麼力量牽引着我,是團結、是信任、所真誠還是關羽寧願拋棄富貴,放棄生命,堅持着一個“義”字,多麼讓人折服啊!放眼當今社會,能夠放棄財富,放棄生命去堅持一個普普通通的“義”的人,實在是難容可貴!這段歷史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只是浪花一朵,一個人無論多麼輝煌,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最終要歸於平凡。每一個人在這世界都是平凡的,平凡的人能

堅守住平凡,才是最重要的。

《三國演義》不僅僅給我們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而且更給我們展現了人格魅力。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2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魏蜀吳三國爭霸,最終歸晉朝的故事。書中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描寫精妙絕倫。看完整本書,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不時在我眼前浮現,戰場上的金戈鐵馬聲還在耳畔迴響。真想回到硝煙瀰漫的戰場,去參加那緊張激烈、令人振奮也令人窒息的場場戰鬥。

我想跟隨着曹操一起,去體驗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我要跟隨曹操去燒袁紹屯在烏巢的糧草,幫助他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我還要跟隨曹操敗退到華容道,去領略曹操兵敗中大笑的豪邁模樣,去欣賞關羽的義薄雲天。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只不過身為主角的曹操前後的結局不一樣。由此可見,戰爭的勝負並不僅僅取決於實力呀。一場場硝煙,一場場烽火,帶給我們遠甚於勝利和失敗的思考,我們可以汲取更多的`養分,關於與人相處,關於對生命的思考,關於對人生的考量。

書中的故事令人回味,給人啟迪,書中的人物也是形形色色,個個鮮活。

《三國演義》中有三個經典的人物,即關羽、諸葛亮、曹操。這三人被冠以“三絕”之稱。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釋曹操,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講關羽的義闡釋得淋漓盡致。就連他的赤兔馬在主人被擒後絕食而死,一匹馬尚且如此有情有義,更別説它的主人了。“義絕”的稱號對關羽是實至名歸。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以説是人人皆知。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七擒孟獲、擺下空城計等等這些都是極好的例子。但有一事讓他美中不足,街亭一戰誤用馬謖,致使慘敗,軍事要地被敵人奪取。再聰明的人也會馬失前蹄啊,用“智”來形容他,完全合適,説他“智絕”似乎還差一點。

曹操,世人都稱他為“奸雄”。但我覺得曹操還是一個心中有愛的人,他愛惜人才,臨死還要安排身邊人的生計。同時,曹操還是英勇善戰之人。只用“奸”字來形容曹操,看來是不夠合適的。

書中的武將我特別欣賞趙子龍。他驍勇善戰,勇敢無畏,是個威風凜凜的大英雄。真想跟他拜師學藝,跟隨他去長阪坡殺個七進七出。

……

要説的似乎還很多。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原因是顯而易見的。讓我們一起來閲讀經典,用經典來滋養我們的心靈,獲得成長的養料!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3

《三國演義》這本書最精彩之處是用計,書中各種計謀無處不在,有我們熟知的空城計、反間計等。依靠計謀,咆哮一聲可以驚退敵人;明明城中什麼士兵都沒有,卻能嚇跑敵人;一封信可以拔除自己的眼中釘;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三國演義》裏面有許多戰役,其中“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是最著名的以少勝多,拼鬥計謀的`兩場戰役。在官渡之戰前,袁紹兵強馬壯,而曹操兵力很弱,曹操又挾天子令諸侯,封孫權為將軍,袁紹因此而憤怒,便起兵七十餘萬去攻打曹操,而曹操兵力只有七萬,明顯打不過袁紹。幸好袁紹不聽大臣的話,田豐獻了一計,袁紹不聽,反而將他關進牢裏;許攸也提了建議,他也不聽,於是許攸便去投靠曹操。許攸對曹操説:“袁紹雖然兵多,如果沒了糧食,三天後必亂”於是讓曹操派兵扮成袁紹的士兵去接近袁紹的糧倉,去燒袁紹的糧食。曹操大喜,便照做了。結果袁軍糧食被燒光,軍心大亂,於是曹操勢如破竹,把袁軍殺個潰敗。袁紹很後悔沒有聽大家的話,不久便病死了。袁紹死後,他的兩個兒子逃到遼東,請求支援。郭嘉又用遺計定了遼東,使袁紹的兩個兒子被殺,於是,曹操便平定了袁勢力。

袁紹被滅,原先投靠袁紹的劉備便無處可去,只好投靠荊州劉表。曹操那時已經兵強馬壯,又欲收復中原,一統天下,便要去攻打劉備和孫權。劉備軍師諸葛亮説:“唯有和孫權聯手,才能抵抗曹操。” 於是便去東吳舌戰羣儒。最終,孫權同意結盟,一起抵抗曹操。首先,諸葛亮草船借箭,弄了十萬支箭。周瑜又擔心從東吳逃走的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會對自己造成隱患,便施反間計除了兩人。接着,用苦肉計讓黃蓋詐降在曹操軍中,打探消息。後來,龐統建議曹操用連環戰船,諸葛亮就用火來燒。大家又擔心沒有東南風,於是諸葛亮又登台巧借東風。赤壁之戰便正式開始了。諸葛亮火攻把曹操的水軍燒得狼狽之極,哭爹喊娘,共折八十三萬大軍。最後曹操兵敗華容道,幸得關羽講義氣,在華容道處放了曹操。

在赤壁之戰後,三國便正式開始,原來被打得東奔西跑的劉備,但赤壁之戰以後,他便有了固定的地方。

從這兩場戰役可以看出,並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兵多不一定勝利,勝利的關鍵是用什麼樣的打法才是最重要的。戰爭中實力很重要,計謀更重要。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4

大家都説三國演義是一部好書,可我一直不愛看,被逼無奈之下,我讀了着本著作,我發現此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我最敬佩的要數諸葛亮了,他是一個忠臣,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而且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可為是個奇才!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聰明就是讓我學習的最好榜樣!

再説關羽,一個黑臉,大胡,丹鳳眼,卧蠶眉的大將軍,也是五虎大將之首。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關羽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而且我對他的感覺也不好,雖説是一個人才,非常聰明,且善於打仗,但有謀權篡位之心。不過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而且沒有殺劉備,雖當時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並不是很壞,畢竟他還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5

暑假裏,我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也使我有很大的收穫。這本書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國相爭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蜀國的統領者,他們分別是劉備,關羽,張飛。

這三人在桃花芬芳的日子裏結為兄弟,他們的誓言是:雖沒有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之所以喜歡他們,是因為他們兄弟各有優點。下面請讓我一一講解:兄長劉備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當得知諸葛亮的聰明睿智會對自己的國家有幫助時,為了得到這位賢士,親自先後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最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打動了諸葛亮,從而使自己的作戰計劃更加周密,為保護國家又增加了一道防線。在學習上我要學習劉備這種進取精神,要不恥下問,向同學學習,吸取他人的優點。二弟關羽性格直率,不但武藝高強,作戰果斷,斬顏良,殺文丑。而且還非常重義氣,衷心耿耿對自己的'兄長劉備。雖然為了報恩而放走了曹操,但我還是很喜歡他。生活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我們也要向關羽那樣,對待周圍的同學要熱心,同學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在學校裏做好老師的小助手,老師每天為了我們,起早貪黑,為了給我創造一個好的學校環境,把教室收拾的乾乾淨淨,而我們有時還隨地扔紙屑,想想這些,實在是不應該。再説三弟張飛性格魯莽,做事欠考慮,但很講義氣。

和關羽情同親兄弟,因接受不了二哥被害的事實,過度地勞累部下,最終被殺害。從張飛身上我們應吸取教訓:做事情一定要仔細考慮,千萬不能魯莽。記得一次小測驗,我因為惦記着操場上的遊戲,我像張飛一樣草草地做完了試卷,立馬就交給了老師。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頓時傻了眼,一個大大的紅色的55分映入眼簾,由於我的魯莽試卷上很簡單的題我都做錯了,真是很後悔不該這樣,所以從這件小事上看,我們一定不要向張飛那樣,做事情要仔細認真。他講義氣,重情義這一點我們還是要學習的。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從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做事一定要動腦思考,幹什麼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意。而且做人要善良,學習書中人物的各自優點,改正自己的不足。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6

書,是人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讀書的人非常膚淺,看東西只侷限在表面;而讀書的人知識必定會很淵博,待人處事總會體現出良好的素質。遨遊在書海是多麼幸福呀!放眼望去,在我讀過的書中,就屬《三國》最精彩。

三國有三絕,“奸絕”曹操、“智絕”孔明、“義絕”關羽,就拿孔明説吧!諸葛亮6歲時喪失父親,14歲時帶領弟弟、姐姐逃往揚州避難,不巧,路途中遇到了攻伐徐州的青州軍,他親眼目睹了,那些逃難的.人做了青州軍的刀下鬼,那時他就決定了長大後一定要致太平,可致太平多難啊!他常常一個人坐在窗邊,靜靜地沉思着什麼。長大後,他進入了襄陽學舍,孟公威,崔州平等人士都成為了他的夥伴,諸葛亮也在這裏交到了他一生最知心的朋友——徐庶。後來,與荊州牧連襟,鼎鼎大名的黃承彥,也就是他後來的岳丈,邀請眾襄陽學士來府邸解謎題,這其中就包括孔明。孔明根據太一居北,天帝之所,北辰之星,眾星拱衞的星象圖解開了沙盤。此時,另一沙盤的龐統也完成了黃公的問題。管事將他們領到黃公屋裏,黃公將禮分成兩份,一為古琴,二是古劍。最終,孔明毫不猶豫地去抱了琴匣。回到草廬,徐庶問他為何選古琴而非古劍時,他答:吾從曾點耳。徐庶恍然大悟:諸葛亮之心豈能以尋常斷之,他欲致太平。太平者,禮樂已至,民生之樂,無有徵伐,逍遙乎安適而無為,可遨可遊可歌可頌,這正是孔子之志。

我總是疑惑,為何諸葛亮要輔佐劉備?讀完之後仔細回想,在徐元直(徐庶)説的話中找到了答案:孔明要擇主於幽微,造時勢,行人謀,匡扶漢室。我不太喜歡劉備,縱然他有寬厚仁愛的性格,他非常優柔寡斷,沒有曹操勇猛,是一個只説不做的人。關雲長是個重情義的人,執掌劉備半壁江山,但太驕傲自負,後封他為前將軍,他卻很不稀罕與年事已高的黃蓋同為前後將軍,還揚言説:“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他的驕傲自滿引起了劉備的反感,導致自己一意孤行的出兵北伐,徹底惹火了劉玄德,對這件事充耳未聞,不聞不問,不派兵支援,使關羽被敵軍殲滅。而後,又虛情假意地打着為雲長報仇的旗號,攻打魏國。熱鬧的三國,司馬懿卻是個沉默的存在,裝弱、裝傻、裝病、裝癱,甚至還用裝死來麻痺敵人、對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我想他的一生都在忍,他的宗旨就是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個字:忍。所以,最後這天下才屬於他。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説到:“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8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地計謀,還是餘音繞樑,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裏紮了根。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讓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但是是在這些人物中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 被稱為是儒家倫理型的理想人物,他的“才“。“學“。“識“都注入了“仁政“的道德內容,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着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説關羽,他也是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是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是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是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啊。

還有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讓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讓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讓,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説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小説。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敍、倒敍,而且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敍的文學手法。它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它留給我們青少年,乃至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學習三國演義,我們就應該學習古代人的長處,借鑑他們的做法,更好的完善自己,做一個對現代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9

這個暑假,當我懷着興奮而又激動的心情,又一次翻開了鉅作《三國演義》時,我便想起了武藝高強的馬超,忠心護主的趙雲,常不服老的黃忠,性格火爆的張飛,驕傲輕敵、剛愎自用的關羽等等許多著名人物,其中我最羨慕最崇拜的還是諸葛亮。

書中描寫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又讚揚他是南陽卧龍,未出草廬知天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形勢,説:“今操已擁眾百萬,戰將文官幾千員,佔天時,確不可以與其爭峯;江東歷經三代,地勢險峻,國富民強,佔地利;告訴劉備可以出四川、新野之兵將,一統自己的霸業。後來諸葛亮又促成了劉備聯吳抗魏,穩定了蜀國的江山。諸葛亮為蜀國立下的汗馬功勞,在我幼小的心靈裏,簡直無法磨滅。

諸葛亮貫用草、土、風、火、水等自然物來擊潰敵軍,新野一戰把曹仁的十萬雄兵打得焦頭爛額、哭爹喊孃的,讓曹阿瞞真正的見識了諸葛亮用兵的本領。諸葛亮還在赤壁一戰中智算華容道,又料到關羽肯定要把曹操放走,關羽歸來後諸葛亮要把關羽推出斬首,後經眾將求情,讓他將功折罪。這既賣了個人情給關羽,又嚴明瞭軍紀,豈不是兩全其美。諸葛亮還揮淚斬馬謖,因為他只會死讀書,不會打活仗,失了街亭必然要嚴懲。就如同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一樣,只會紙上談兵,結果導致趙國萬大軍全都斷送在他的手上,自己也被秦國亂箭射死。

諸葛亮還用空城計嚇跑了司馬懿的'萬大軍,還三氣周公瑾,公瑾死後,他還跑到公瑾的靈前大聲的頌揚公瑾的一生事蹟,讀到傷心處便淚如泉湧。正因為這樣,諸葛亮才感化了吳國將士的心,讓他們認為,周公瑾的死不能怪諸葛亮,是他自己心胸狹窄,把自己氣死的。諸葛亮還極力提議劉備不要為了個人私情而誤了大局。關羽、張飛死後,劉備不聽諸葛亮勸告,集合蜀國七十五萬大軍,水陸並進攻打東吳,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歸。諸葛亮硬是憑着自己的智慧重新振作了蜀國,可好景不長,諸葛亮不久就去世了,死前也為蜀國做了幾件事,如設計殺魏延、死諸葛嚇死活司馬等等,像他這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功臣,真是很少有呀!

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改朝換代,現在已經到了公元22年了,人們依然不忘諸葛亮的光輝形象,把他為智慧的化身,可孔明先生能看到這一切嗎?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0

《三國演義》記敍了東漢末年至西漢之間,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三個軍事集團,為了獨霸天下以至沙場廝殺的戰亂時期。其中有許多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獨霸一方、窺伺天下的亂世梟雄;解民倒懸、廣施仁政的一代義主;橫刀立馬、勇猛絕倫的威猛大將;運籌帷幄、足智多謀的軍師謀士……然而,在這個人才雲集的時代裏,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赤膽忠誠的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諸葛亮的寫照;“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從此,他義無反顧地追隨劉備;面對東吳的盛邀,他斷然拒絕;白帝託孤,他全心全意輔佐劉禪;他“六出祁山”,只是為了興復漢室;上表《出師表》,表達了他對蜀漢政權的赤膽忠誠。諸葛亮的忠誠深深打動了我,令我敬佩不已。

從古至今,忠誠一直受到人們的敬仰。屈原的投江自盡,以身殉國,是忠誠;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兮一去不復還”,是忠誠;趙子龍亂軍救主,一身膽也,是忠誠;魏徵敢於直言,向李世民進諫兩百多次,是忠誠;岳飛的“精忠報國”,是忠誠;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誠……忠誠是一種美德,值得我們去學習它,歌頌它,傳揚它!

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因為忠誠,他先身士卒;因為忠誠,他不怕犧牲;因為忠誠,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為忠誠,他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獻給了國家!雖然只有平凡的工作,但他卻家喻户曉,受到全國人民的敬仰,就是因為忠誠。有了對國家的忠誠,他才用盡一生精力研究‘‘兩彈’’,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可見,忠誠對人們成就一番事業,也是十分重要的。

現在的社會,人們的物質享受多了,像金錢、權力、名譽等利益,深深誘惑着人們。有些人為了追求個人利益,從而不擇手段達到目的,違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只要有利可圖,就將忠誠拋之腦後。這樣的人,往往只能享受一時的利益,最終的下場都是身敗名裂。

忠誠,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流逝的時光,社會改變,漸漸銷蝕了忠誠的光芒。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肩負着民族騰飛的的重任,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違背忠誠,要使忠誠永放光芒。

忠誠,是青春衝刺的諾言,是生命履行的責任,是安身立業的根本,更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品質。讓我們做一個忠誠的人,一個忠於學業、事業的人,一個忠於社會和國家的人!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1

世界有四大名著,有《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説,是我國古典文學最著名的四大長篇鉅著之一。今天找書看時突然看到了《三國演義》於是我便翻了一下,頓時被裏面的內容所吸引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公元22年到28年的三國時期,天下主要被分為蜀國(劉備),魏國(曹操),吳國(孫權)。故事主要講了皇帝年幼無能 ,太監和外戚亂政, 張角黃巾軍作亂董卓挾天子要挾天下羣雄並起誅殺賊

最後用王允的連環計誅殺之後使各個羣雄對朝廷失望

,當然也有想興復漢室的展開了激烈的戰爭公元22~223年

小的軍閥基本被消滅

,只剩下三國之後就是三個國家為了自己統一大業進行相互爭鬥最後司馬昭和兒子司馬炎一統天下建立了晉朝

結束了三國。

在三國演義裏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等等在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裏往往也會有令人敬佩的人物,如蜀國的劉備(-223)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族,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是涿郡的一介平民。公元8年,黃巾起義,劉焉大量徵兵。劉備見軍書,念為漢室後裔,卻無力挽救漢室,只得哀歎。這時遇到張飛,二人情投意合,到酒館交談,遇到關羽,三人在桃園結義,共討黃巾。如魏國的曹操(-22)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中國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與書法家。吳國的東吳太祖大皇帝孫權(82-22),字仲謀,漢族,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2年在位。孫權是中國兵法家的第22世後裔28年,孫權與劉備組成孫劉聯軍,在赤壁共同抗曹,周瑜用火計擊敗曹操,這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先歡的是桃園三結義,因為這件事它充分説明劉備關羽張飛那珍貴的友誼,説明人世間最好的東西就是友誼。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關羽,因為他重情義,曹操給他幫助,在黃蓉道上即便曹操是敵人,他依然放了曹操。即使他在曹操那邊,也依然不忘遠方的兄弟劉備,一知道他兄長的消息他便馬不停蹄的去即使在前面有再大的困難,他也要過五關斬六將,勇猛直前,見到大哥。

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情義是最重要的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2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陶醉其中。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無謀無勇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的。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卧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如冰心説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3

《三國演義》是我寒假裏閲讀的一本書,讀了之後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本書。《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訴説了東漢末年的羣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書中還塑造了一羣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等王者,諸葛亮、周瑜、郭嘉等謀士,呂布、關羽、夏侯淵等猛將,可謂是英雄輩出。

大概很多人喜歡的是雄才大略的曹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勇無敵的關羽吧,而我最佩服的人物卻是寬厚仁義、堅忍不拔的'劉備。

劉備愛民如子,他曾經敗走新野,怕黎民百姓遭曹軍屠殺,雖然行軍緩慢,但還是不顧他人反對帶着全城百姓逃到江夏。劉備有一顆愛才之心,他聽説諸葛亮很有才識,三顧茅廬,以誠心打動了諸葛亮。劉備在任用諸葛亮之前,屢戰屢敗,顛沛流離,沒有立足之地,但他卻從來未曾灰心和放棄,堅韌不拔,意志堅定,實在令人讚歎。正因為如此,他的兩個義弟關羽張飛在劉備最最顛沛流離的日子裏,始終不離不棄,忠心耿耿。

劉備還是一個隨機應變的人,一次,曹操想試探劉備有沒有英雄之志,就請劉備來飲酒作樂。曹操問劉備:誰乃當世英雄?劉備當然明白曹操在試探自己,故意亂説一些人名。他頭一個説的是淮南袁術袁公路,而曹操卻一口否認了,還説袁術相當於棺材中的屍體。劉備第二個説的是河北的袁紹袁本初,説他兵多糧廣,四世三公。曹操又否決了劉備,説袁紹色厲膽薄,見小利而忘義。劉備又説了一些小人之名,曹操都否認了。最後,曹操先指了劉備,又指了指自己,説:"論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聽了這句話後嚇得把筷子都掉在地上,當時天上正打了一個悶雷 ,劉備急中生智,借這個雷聲巧妙地掩飾過去了。這就是著名的青梅煮酒論英雄。

三國霸主之中,曹操有家族的勢力依靠,孫權有父兄的基業繼承,只有劉備白手起家,鼎立於三雄之間,是三國中的真英雄。劉備的成功告訴我們:雖然剛開始一無所有,但只要努力踏實的做事,不放棄目標,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我們的學習何嘗不是這樣?

《三國演義》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態,各有長短,讀後讓我大開眼界,感受很深。這真是一本值得品讀的書啊!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4

閲讀了《三國演義》一書,讓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是武功很好,而且人也非常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劉備的妻子糜夫人和甘夫人,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

在山下遇見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身在曹營心在漢、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是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是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是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毒險。

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隱姓埋名的單福:徐庶、姜維、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神算。

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那麼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一切!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5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笑逐言開)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像冰心説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