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寒夜》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寒夜》讀後感

《寒夜》讀後感1

貫穿於其中的其他人物並不多,母親、妻子、兒子,以及僅有的幾個鄰里同事同學,巴金的寒夜讀後感。 矛盾的主線來自於這個讀書人家,包括母親在內的一家三口都讀過書。這種氛圍下的諸多矛盾更顯得不可思議,甚至無法理解。因此“宣”無論如何都弄不明白“為什麼她們老是爭吵?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家庭,這麼單純的關係中間都不能有著和諧的合作呢?為什麼這兩個他所愛而又愛他的女人必須象仇敵似的永遠互相攻擊呢?……”讓“我”夾在其中倍受熬煎。 我的卑微懦弱,我的無計可施,我的手足無措,我的良善悲憫,我的老好隱忍,我病魔纏身等等,在字裡行間表現得細微而逼真。不由得讀者不對這個人物產生強烈的同情感,甚至會有一點點的善意的怨恨。因此我想這也正是小說的成功所在。

“樹生”的塑造是一個矛盾的人物形象。既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新式女性,又是一個愛家愛先生愛孩子的傳統女人,然而,卻無法與母親和睦相處,最終只能是選擇逃離這個帶給她無盡痛苦和折磨的家庭,雖然她百般的不捨。對於“樹生”我能夠表達的是一種偏愛。這個人物值得讚賞和稱道的是她的善良和勇敢。

母親的形象是一個尤其另人同情的不幸人物。年輕守寡,守著孤兒寡孫度日,僅有的愛全部都給了他們,甚至不能允許別人分享,包括兒子的妻子以及孫子的母親。她的愛表現得無微不至,卻也是獨斷專行,因此也是製造這個家庭悲劇的核心人物。我可以理她解作為母親的`苦心亦同情其不幸的身世,但是卻無法接受她對於兒子和孫子的愛的偏執。

這三位主人公就這樣在那個充滿了苦難的歲月裡生活著,沒能夠等到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解放,沒能夠得到他們自己嚮往的普通而平常的幸福生活的開始。個人悲劇的產生和時代的悲劇密不可分,和個人性格的矛盾密不可分。每個人不可能完全逃離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因此小說反映的人物悲劇帶有那個時代的普遍性。 小說借“宣”的嘴巴反覆說過“我做過什麼錯事呢?我一個安分的老好人!為什麼我該接受這懲罰?”

“宣”最終以無聲的吶喊“要求公平,他能夠在哪裡找到公平呢?他不能夠喊出他的悲憤,他必須沉默的死去,讀後感《巴金的寒夜讀後感》。”小說最後這樣描寫宣的離世。“最後他斷氣時,眼睛半睜著,眼珠往上翻,口張開,好象還在向誰要求公平。這是在夜晚八點鐘光景,街頭鑼鼓喧天,人們在慶祝勝利,用花炮燒龍燈。”然而“宣”終究沒有享受到勝利帶來喜悅。這樣的描寫更渲染了人物的悲劇色彩。描寫“宣”的性格時,用了無數的夢境來襯托他的無助矛盾的心理,還有反覆的自言自語甚至害怕發出的聲音都形象的把“宣”這個人物呈現再我的面前。 “宣”懷著一個模糊的渴望,想找一個使他忘記一切的地方,或者乾脆毀滅自己。痛苦的擔子太重了,他的肩頭挑不起。他受不了零碎的宰割和沒有終止的煎熬。他寧願來一個痛痛快快的了結。“宣”最終的絕望來自於對生命苦難的無法承受,從精神到肉體都渴望擺脫。 在描寫“樹生”的矛盾心理的時候這樣寫到,樹生心想,“她(母親)都受得了,她似乎就安於這種生活,為什麼我就不可以?為什麼我總是感到不滿足?我為什麼就不能犧牲自己?”

“難道我就應該這樣爭吵、痛苦地過完我這一輩子?。他們把寂寞留給我一個人,難道我就這樣枯死了麼?”可是當有一條路可以選擇的時候,“樹生”即興奮又痛苦,而且還有一種惶惑的感覺,她彷彿站在十字路口,打不定主意要往什麼地方去。她反覆的說,我不走,要走大家一起走。”雖然她的決定並沒有給她帶來快樂。 但是母親的話永遠是那麼刺耳“只要你(宣)肯答應我,只要不再看到那個女人(樹生)我什麼苦都可以吃,什麼日子我都能過得去了!”“這種生活究竟給我帶來了什麼呢?我得到什麼滿足麼?”她找不到一個明確的答覆,掙扎了許久,才找到一條出路“沒有!無論精神上,物質上,我都沒有得到一點滿足”“生命就這樣平平淡淡一點一滴地消耗。“樹生”的忍耐到了最高限度了。她並沒有犯罪,為什麼應該接受懲罰?這裡不就是使生命憔悴的監牢?她應該飛,必須飛,趁她還有翅膀的時候。她要先救出自己。”

“樹生”最後選擇了離開。小說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樹生寫給“宣”最後的一封長信,信中完全徹底的表達了“樹生”多年來沒有表達的一切,以及道盡她最終的選擇的理由。她的痛苦可想而知。 雖然她離開家但是她依然按月寄給“宣”生活費用,囑咐“宣”及時看病。而且最終回來,當得知“宣”的離世,兒子的不明下落時,她覺得這個世界實在是太冷了,她需要溫暖。而在此之前她並沒有以實際行動背叛“宣”以及她的家庭。 當一切即將結束的時候,縈繞於腦海的三個主人公清晰的站在面前。我懷著一腔的悲憤看著歷史中那些小人物的命運,我因此看到我生長在這個時代是多麼值得慶幸。但是我依然感到了很深的寒冷,甚至是浸骨的冷。直至周身顫抖,和文字一起。

小說的寫法上並沒有什麼值得推崇的,是慣常的敘述風格。但是一直伴隨我的卻是《紅樓夢》中和汪樹生一樣結局的林黛玉的影子,他們幾乎同樣都是耗盡心血才得以獲得解脫。我再想巴金老人在塑造“汪樹生”這個形象的時候腦海裡是不是有著林黛玉的影子呢?不得而知。 我用大篇幅的文字敘述這個家庭的矛盾,而忽略社會生活中他們的角色。因為家庭是一個港灣,可惜風雨飄搖的世界裡小小的港灣同樣不能躲避風浪的侵襲。這就是我對於巴金老人的長篇小說《寒夜》的理解。

《寒夜》讀後感2

她感到夜的寒氣,她的確需要點溫暖”,這是巴金《寒夜》裡最後的句子,緊扣了書名的含義,完整而飽滿,之前壓抑的多少矛盾都在一念之間傾瀉而出,說不清是淋漓的痛苦,還是更加無所適從的悲涼,我心底彷彿有聲音在抽泣,故事雖然平淡,卻讓人有蕩氣迴腸的感覺。珍惜,它讓我更加懂得珍惜和平年代的意義,珍惜所擁有的愛的意義,和作為一個人的價值。應該說,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正是處於動盪搖曳中,主人公是一對大學教育系畢業的夫婦,汪文宣和曾樹生。抗戰爆發後,他們逃難到重慶,丈夫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圖書文具公司當校對,妻子在銀行當“花瓶”。

汪文宣的母親為了減輕兒子的生活負擔,趕來操持家務,但汪母與曾樹生婆媳關係不和,汪文宣夾在中間兩頭受氣,且又患上肺病,城市中繁華與戰亂、奢侈與落破、正義與邪—惡極端並行,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空有滿腹學識和愛憎分明的認知,卻迫於權力者的不公和冷酷壓制,戰爭所帶來的經濟拮据與美好理想激烈衝撞矛盾的生存狀態,而不得不選擇逆來順受,他和他的妻子曾經都以為無論世事如何演變,開始的愛都能夠堅貞到永遠,可當世事真的變了,時代與命運的糾結卻讓他們彼此沉默不堪重負,妻子渴求穩定幸福的生活,愉悅的年輕時光,可這恰恰是他這個小校稿員給不了的,所以在歷經反覆抉擇的最後一夜,妻子準備收拾行李投奔另一個男人,漆黑的走廊裡正好撞上他回家,憂傷的沉默在兩人之間像夜一樣流動,可是汪文宣再沒有爆發,他內心淒涼之至已經絕望,對他所處的時代和命運無從選擇,只好選擇放棄理想,也放棄一切關乎對錯的判斷,最終以死來告慰自己。

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對人物內心的刻畫真摯而深切,尤其是那種進退取捨,欲說還休的掙扎狀態,讓人身臨其境,感慨萬千。我們今天的生活因和平而美好,因美好而寶貴,健康的身體,幸福的時光,是人類不變的想往,但是如果在悲劇的時代歷練我們命運的時候才想要堅強起來去留住愛的情感,那是沉痛的,不如現在就賦予它足夠的耐心,給我們的愛寒夜中稀疏的光芒。

讀了巴金的寒夜,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為汪文宣一家人感到悲痛不已,為舊社會的封建感到悲哀。

寒夜主要人物有三,汪文宣,汪母,曾樹生,《寒夜》裡的人物在巴金筆下刻劃得淋漓盡致:汪文宣,骨瘦如柴,彎背駝腰,唯唯諾諾,時不時地咳嗽,委曲求全,連句響亮話也說不了的人;曾樹生,汪文宣的妻子,美麗動人,修長的身材,白白淨淨的面板,一身胭脂香,是一位熱情奔放、充滿活力的女性,是一位愛美又富有魅力的女性。汪文宣的`母親,吃苦耐勞,婆婆麻麻,有好心卻沒做好事的人;小宣,汪文宣的兒子,蒼白無力,怯生生的眼睛,沉默寡言,未老先衰的人,像極了他的父親。

這一家人各有各的不幸和無奈,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自己付出了很多,汪文宣的母親深愛著自己有病的兒子,她願意為兒子做一切事情,可她又無時無不刻不在害著兒子,她明明知道曾樹生是兒子最愛的女人,她卻容不下這個讓兒子深愛著的女人,恨不得讓樹生早一天離開家門。曾樹生也一度想留下來陪有病的老公度過一生,只希望婆婆少一點恨自己,只希望老公能給自己做主,然而老公的順從,婆婆的無情還是逼她違心地離開了家。在我看來這個悲劇的原因是婆婆的封建思想陳舊和汪文宣的軟弱無能,曾樹生是無辜的,新派女性的生活方式他們接受不了,但這並不是她的錯。時代的交替、新鮮事物的誕生,必定是不被人接受的。汪母的封建思想以及頑固不化是最讓人感嘆的地方,以舊社會的思想和禮教來束縛新派的媳婦,總覺得媳婦不懂規矩,動不動就拿自己當年做比較,雖然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但未免做法太過偏激。

在那個時代曾樹生和汪母的不合是思想的原因,其實在現代不也一樣嗎?婆媳關係永遠是最難相處的,因為時代不同,年齡不同,思想不同,導致了處事的不同,於是矛盾就誕生了,無論是舊社會還是物質豐富的如今,這都是一個問題。此外,丈夫的孝順千萬不要盲目,不要愚孝,要懂事理,雖然說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但還是要儘量公平對待,不能讓一方一直受委屈,這樣的婚姻和生活既不會幸福,也不會長久。

書中用了很多重複的語句,反覆的使用,如汪文宣的自責,汪母的關心的話語,這些是文章略顯單調,可也正是這些話讓我們感受了王家人的枯燥無奈的生活,沒有希望和光明的活著,更讓我們理解了曾樹生的離家出走,也更深刻的體會到了文章的深刻內涵。

《寒夜》讀後感3

《寒夜》是巴金先生一部很有名的作品,一直都想拜讀,這次有機會把這部小說從頭至尾仔細的讀了一番,有些感觸。

首先小說的開頭以黑夜為背景,以抗戰時期的緊張氣氛做鋪墊,寫在戰爭年代,一些小市民們對戰爭來襲的恐懼與絕望的心情,讓人一讀就陷入深深的陰鬱與悲傷的情緒中。緊接著寫出小說的主人公,汪文宣—一個被不合理的社會所壓垮的小知識分子的形象。他的出場似乎就透著一絲絲的悲哀。寒夜,他一個人在大街上走著,飛機在上空盤旋著,時不時發出恐怖的聲響,但他似乎無暇顧及這些,因為此刻的心中,有著比這些更要緊的東西—他的妻子,曾樹正離家出走了。他努力回想著,是他嘴的笨拙讓他們夫妻倆吵架了,妻子一怒之下就摔下房門跑出去了,最初他還以為妻子只是和她賭氣,過一會兒就自己回來了。可是都這麼晚了,妻子還是沒回來,他於是決心去找妻子。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一次兩次的新鮮事了,他的軟弱,忍讓,已經讓他在這個殘破不堪的家中疲憊了。那麼,他到底有著怎樣的家庭呢?

小說的主人公汪文宣和他的妻子曾樹生是具有理想和報復的'知識分子。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他們一家人不得不逃難到重慶,並在這裡居住下來。汪文宣有個年紀很大的母親,很早就沒了丈夫,她把她全部的希望與愛都寄託在了她唯一的兒子,汪文宣身上。汪文宣開始在一家圖書文具公司當校對,由於社會的黑暗和資產階級壟斷家的壓迫與冷酷無情,使得汪在他的公司裡工作並不順心,備受上司的排擠和剝削。加上他本身的懦弱與自卑,對別人的欺凌和侮辱只是一味的與退縮,導致了他“老好人”的稱呼。與此同時,曾樹生在一家銀行上班,雖然不是掙得很高的工資,但是卻因為外表好很受上司的照顧,加上天性活潑愛打扮,經常涉及交際活動。同時,汪的老母親,十分痛恨他的兒媳婦,婆媳關係的惡化,倆人的經常爭吵,使得汪夾在中間很不好受,隨著汪的肺病惡化,曾樹生的出走,又給汪的精神帶來沉重的打擊,後來終於忍受不了精神的壓力和病痛的折磨,嘔血而死。兩個月後,曾樹生回到重慶,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了,母親帶著小宣離開了這裡,只剩下曾樹生一個人在大街上徘徊著,獨自面對寒夜。

我看完後覺得這個悲劇的發生是必然的。在社會大環境下,經濟的不景氣,國統區的黑暗,不給知識分子一點施展才華的空間。他們的滿腔熱血和理想抱負都隨著硝煙和生存的威脅一點點的消失了。正如小說中的汪文宣和曾樹生,他們本是教育系畢業的高材生,卻因為戰爭被逼迫來到了重慶避難。在生存和安全都無法保證的年代裡,他們還談何理想,談何追求?同時,我想造成他們婚姻的悲劇,很大原因是傳統觀念與現代思想的衝突。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媳婦必須遵守三從四德,汪家正處在這個新舊觀念交替的時代裡,民國時代。汪母從小便受傳統觀念的教育,而曾樹生卻是有著現代思想的新時代女性。汪母心中的傳統的綱常禮教告訴她,媳婦只有老老實實在家相夫教子,不外出交際才算是恪守媳婦的本分。可是,曾樹生天性活潑開朗,善於交際的性格正好觸犯了汪母的禁忌、汪母因此十分憎惡她的兒媳婦,甚至不承認她是她的兒媳婦。曾樹生在家裡得不到想要的溫暖和自由,因此離開了家。不僅僅是婆媳之間的矛盾導致了這種悲劇,人物性格也與小說的結局息息相關。汪文宣是個膽小怕事,懦弱的小知識分子形象,他身體不好,遇事從不據理力爭,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退步,讓自己老好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到後來,妻子都這麼說他,但他不以為然,彷彿那就是他該做的。而相比丈夫,曾樹生卻是一個富有朝氣,年輕又充滿活力的知識女性的形象。她美麗,又活潑開朗,善於交際,溫柔可愛的性格格外討人喜歡。而這些,都讓汪文宣更加的自卑。夫妻性格的衝突導致矛盾時時得不到化解,加上婆媳的衝突達到了白日化階段,最後終於爆發,曾樹生隨同愛慕她的陳主任到蘭州去了,留下汪文宣和汪母在家中。

想到這裡,這個故事的發生發展都合情合理。在那個時代的那個背景下,人們往往被現實沖淡了理想與抱負,知識得不到用武之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命運有時候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書中的每句話每個字眼都讓人感到刺骨的寒冷,每一個故事情節都震撼著我的心,。想起小說的最後一句話:“夜的確太冷了,她需要溫暖。”是啊,曾樹生的一生都在為了爭取到她的溫暖而奮鬥,可最後還是一個人度過寒夜。

《寒夜》讀後感4

一年前,“非典”的時候我拿了好多書放在床頭準備看。結果一直都沒有看,那些書被我找了一個紙箱子放起來了。前段時間一直在看郭敬明的書,這兩天很想看小說。本想好好地構思一下我寫的那個故事,可它已經向悲劇發展了,我寫不下去了!

開啟箱子,全是純文學的書,我還算是最喜歡看巴金的小說,箱子裡有一本巴金的《寒夜》。《寒夜》的誕生,標誌著巴金在現實主義藝術探索中所達到的最高成就。於是拿出《寒夜》來看,二百來頁。中午值班是看了一百來頁,晚上下班後倒頭變睡著了,8點多醒來繼續看,快十點時就看完了。

不知什麼時候,眼淚和鼻涕已經一起流了下來……

雖然穿著露胳膊露腿的單薄裙子,但身體上卻不曾感覺到夜晚的冷,可心裡卻似乎已悲涼得不知怎麼形容!

巴金寫《寒夜》是為了“控訴舊社會、控訴舊制度”,是為了“宣判舊社會、舊制度的死刑”。寫小公務員旺文宣的喝酒、生病以及母親和妻子的吵架,最後這個可憐、懦弱、多病、善良而無能的小公務員在慶祝抗戰勝利的鑼鼓聲中默默地死去。

這一切雖然是發生在八年抗戰時期的事,可我看著他卻如此真切,彷彿是現實生活中,身邊發生的事情一樣。只是我們現在再也不會有人隱患肺病、霍亂、癆病而死去了,現在社會的醫學已經很發達了。可仍然會有一些人因貧窮,因善良,因無能而向汪文軒一樣,妻離子散,最終走向毀滅。

至少,我就覺得我和汪文宣一樣!一樣的彷徨、一樣的無助、一樣的懦弱、一樣的會忍耐……

心,真得很冷,很冷!想想我才21歲呀,我卻感到了如同汪文宣的那種無奈和無助,甚至是認命!他的明天是死亡,而我的明天肯定不會是死亡,那會是什麼呢?我不知道!不知道啊!我是如此的茫然……

記得四年前,我才17歲,大專剛畢業。在交大幼兒園實習時,我是那麼的出色,至今仍對指導老師的話記憶猶新。她勸我改行,利用假期重新學個什麼東西,只是千萬、千萬不要到幼兒園工作。她們都說如果我不聽勸告,以後會後悔的!我很喜歡小孩子,所以我當時義無反顧地來到了幼兒園工作。那時的我,感覺前途是一片光明!可上班後,我便再也不知道,什麼是理想?什麼是前途?我再也沒有接觸過光明瞭!現在的我,更是不知道光明是什麼?

記得剛剛工作時,我便慢慢地綻放出了自己的光芒,可能是那光芒太刺眼了吧,但我自己卻沒有察覺到。所以,我便遭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排擠,那更是一種刺骨的寒冷啊!我向指導老師求助時,她告訴我:“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的!”現在,的.確是變好了,我對工作本身喪失了熱情!但是由於我是發自內心的、一如既往地喜歡小孩子,所以我現在還在幼兒園工作。我總覺得,我會很快離開這裡,在我失去所有熱情和激情的那一天!

曾有很多次,為自己的人生規劃未來時,徘徊著,徘徊著。上班後整整一年的時候,我實在無法忍受了,就決定日後考公務員。聽說考公務員必須有計算機2級證和英語4級證,於是,開始為計算機2級證奮戰,可考試時間卻和單位最忙的時間衝突了。我只好放棄了考試,結果到現在也沒有拿到這兩個證。

緊接著,便是媽媽讓我考本科,選來選去,覺得還是自考可以學到一點點東西。而且自考的文憑會有二十多個國外的大學承認,便想早一點考完自考,然後出國繼續深造。可每年單位最忙、事最多的時間便是4月和10月,很多活動同時展開;而我的自考時間正好是每年4月和10月的第三個週末。於是,又常常為工作讓步,以致於出國一事連想也不敢想了。

終於在今年4月初受到老貓哥哥的影響,決定考完本科後考研。可本科對我而言,其實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呢!我的思想已亂了,不知道一天想什麼,我知道這是與學習很遠、很遠的。正在這個時候,我遇到了九年級時的政治老師,如今他已退休。他告訴我,工作一定不能馬虎,要認真對待。但是應把自己的學習深造放在首位,單位的那些獎項拿得再多也不如在社會上獲一紙小獎!他的話更加堅定了我日後考研的決心,可現在呢?我卻仍然不知所措……

我深深地清楚,如果我再這樣消沉下去的話,我便會和汪文宣一樣,走向死亡!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可他也比我幸運。他至少還有過一個深深愛著的人,他們曾經還有過追求,追求愛情與理想的統一;他們曾經還對生活充滿著信心與勇氣!而我呢,我還不曾留下一點時間給過愛情!

此刻,我只想到一個詞,那便是:despair(絕望)!也許,真的有一天,我會瘋掉!我的心會冷到凍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