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6篇

《三角形的內角和》國小四年級一課。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和分類之後的一個內容,下面是小編精心推選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教案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6篇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篇1

備學提綱:

1、你能用哪些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猜想?至少想出兩種。寫出具體的操作過程。

2、閱讀課本P28-29,記下收穫和問題。

3、準備三個銳角三角形,三個直角三角形,三個鈍角三角形和一張正方形紙。

批閱了孩子們的預習作業,亮點是孩子開始會提問題了,如:

1、什麼是內角?

2、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是360°嗎

3、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畫出來的時候中間有1豎,1豎兩邊的直角為什麼不算呢?

4、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嗎?

5、用正方形紙折幾次,才有8個三角形呢?

6、既然有內角那有沒有外角呢?如果有外角,那外角的度數是和內角的一樣嗎?

存在的問題:

1、孩子們想到的驗證內角和的方法侷限在:用計算直角三角形的各個角的度數的和;畫一個三角形,量出每個角的度數再計算。只有一人(季##提到用折的方法來驗證,看來,孩子們還是不會讀數學課本,沒有看懂課本上圖示的折的過程,要加強閱讀課本的指導,這是以前忽視閱讀文字帶來的不良結果,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自學能力。

2、我設計的預習題,沒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我覺得孩子們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就沒有引導他們去理解什麼叫內角?這也是孩子們不知如何去驗證內角和的一個原因。

今天的課堂,花了一些時間指導孩子如何閱讀課本,尤其是閱讀課本上的圖,看著課本上的圖示來操作,所以教學環節不那麼緊湊了,印象最深的是:

孫##和陳##兩個有些內向的女孩子,在課堂上能主動站起來說出自己的想法,帶著自己的三角形到前面來演示如何用折的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劉##今天能主動補充別人的回答。

每一個孩子都充滿著無窮的潛力,他們暫時的落後,是因於學習物件沒有激起他們的興趣,是因為缺少一個能挖掘潛力的人!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篇2

今天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對於三角板,學生是不陌生的,所以我們從一副三角板入手,讓學生算出一副三角板的內角和是180°,於是丟擲問題,在其他三角形中三個內角的和是不是也是180°呢?學生當然會猜是。我覺得今天孩子不僅學到了三角形的內角和,還學到了對待一個猜想就要想辦法來驗證的數學思想。當我要求孩子們來驗證的時候,有的孩子想到了量,有的孩子想到了折,這裡我先讓孩子們都去量,量了以後,因為有的同學量的不精確,所以我建議更精確的驗證方法,孩子又想到了折,我又讓孩子們去折。事後想想,如果我一開始就讓孩子們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驗證一下,說不定碰撞的火花會跟激烈些。我這樣一步一步來的話,就有些按部就班,沒有那種水到渠成的感覺了。後來,校長提出,一開始有個孩子說到他量到175°,比較接近180°的時候,我只是強調要精確,卻沒有很好的利用這一資源,如果我這時候讓孩子把他畫的這個三角形撕下來,折一折來驗證的話 ,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這點我沒想到,看來我還不夠智慧啊!

楊教導也提出,後面的習題三,正方形內角和是360°,而把它對摺變成三角形,就變成了180°,把三角形對摺還是180°,這道題我沒有深入,這是教材沒把握好啊!

以後要注意,但是這節課上孩子的表現還是比較令我滿意的,比平時好!呵呵!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篇3

三角形內角和,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的特點和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的學習和探究。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對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是不陌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內角的概念,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怎樣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因此本節課我提出的研究的重點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在上課前我通過故事情境匯入:“大三角形”將軍和“小三角形”將軍內角和一樣大嗎?引起同學們思考,激發出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接著學生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首先提出度量角的度數的方法,之後通過測量角的度數,發現有的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有的非常接近180°,讓學生髮現測量角的度數時容易產生誤差,方法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之後學生通過撕角拼一拼的方法進行驗證。通過“合作探究,實驗論證”生動地詮釋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本課新知識傳授很好的把握三個環節:

1、重視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探究中收穫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通過量、折、剪、拼等多種活動,使學生主動探究,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絡,得出研究問題的結論,有利於學生培養“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驗證方法,掌握要領。還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就發揮想象,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

2、在動手操作中驗證猜想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通過撕拼角的方式,小組合作交流,驗證猜想,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

3、重視問題預設,培養“空間觀念”。

“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其實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大部分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這一知識,所以很輕鬆地就可以答出。但是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特別重視問題的提出,再讓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傾聽他人的方法,鼓勵學生髮揮想象,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鼓勵學生驗證猜想,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我在歸納總結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最後通過習題鞏固三角形內角和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強化了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

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要學會大膽放手,輕鬆自己,發展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做,那怕他想錯了做錯了,只有這樣他們才有機會知道自己錯了錯在哪兒,給他們更自由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只有這樣才能喚起他們思考的慾望,也只有這樣才能揚起他們創造的風帆!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篇4

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係。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課堂上我圍繞以下幾點去完成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營造研究氛圍

怎樣提供一個良好的研究平臺,使學生有興趣去研究三角形內角的和呢?為此我丟擲大、小兩個三角形爭吵的情境,讓學生評判誰說的對?為什麼爭吵?匯入課引出研究問題。“三角形的內角指的是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引起探究活動。我在研究三角形內角和時,沒有按教材設計的量角求和環節進行,而是從學生熟悉的正方形紙的內角和是360°入手,再把正方形紙沿著對角線剪開後會怎樣呢?猜想一下其中的1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幾度?學生很快得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猜測以下是不是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呢?再組織學生去探究,動手驗證,並得出結論。生在不斷的發現中很自然地得到“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猜想。這樣既使學生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得到快樂的情感體驗,又使學生有高度的熱情去繼續深入地研究“是否任何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任何一項科學研究活動或發明創造都要經歷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是否任何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這個猜想如何驗證,這正是小組合作的契機。通過小組內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驗證,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然後再小組彙報研究結果以及存在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充分把握好生成性資源,讓學生認識到有些客觀原因會影響到研究的結果的準確性。例如,有些小組的學生量出內角和的度數要高於180°或低於180°,先讓學生討論一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三、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研究是為了應用,在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中兩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第二層練習是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頂角或底角的度數,讓學生應用結論求另外的內角度數。第三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練習設計提問體現開放性,“你還知道了什麼”,讓學生根據計算結果運用已有經驗去判斷思索。

四、教學中存在不足

在教學中,由於我對學生了解的不夠充分,讓學生自己想其它的驗證方法,難度較大,浪費了大量時間,使教學任務不能完成,練習較少,新知沒有得到充分鞏固,以後應引起重視。在設計教案時要了解學生,深入教材,精心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篇5

在課間我有意問了一下學生你們知不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幾度,發現有一些學生已經知道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因此在匯入環節中插入了一個猜角遊戲中,請量出自己準備的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只要你們說出其中兩個角的度數,我能猜出第3個角的度數,讓生說我猜,要求用自己準備的三角形進行操作。有一部分學生已經能跟著我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當時我並沒有批評這些學生,而是採用了表揚的.方式,學生很開心。

在接下來的實驗驗證環節中,那些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學生就猜度數,而沒有進行真正的實驗驗證,反倒是剛學到的學生真正做到用實驗去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中180°”。因此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能設計一些新的方式讓已經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學生也能真正參與到實驗驗證的環節中來。於是讓學生請觀察自己手中的三角板,問它們是什麼三角形?你知道三角板三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度嗎?問學生髮現了什麼?

三角尺的三個內角和是180°。然後讓學生撕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並把它們拼在一起和折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使它們正好折在一起,都能拼成一個平角,

最後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我個人認為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樣使他們大膽地想,學生課上注意力比較集中。教師也能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在“想想做做”第2題中,學生在還沒有拼的時候先看了書,就猜拼出來的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360°,經過提醒“內角”的含義,學生才真正體會到“任何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不管這個三角形是大還是小。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篇6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青島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係。課堂上我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一、創設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怎樣提供一個良好的探究平臺,使學生有興趣去研究三角形內角的和呢?這節課在複習舊知“三角形的特徵”後,我引出了研究問題“三角形的內角指的是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而畫一個有兩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卻無法畫出這一問題的出現,使學生萌生了想了解其中奧祕的想法,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由於學生對三角尺上每個角的度數比較熟悉,新知的探究就從這裡入手。我先讓學生分別算出每塊三角尺三個內角的和都是180°,由此引發學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嗎?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我趁勢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動手驗證。通過小組內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驗證,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確驗證方法後,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動手操作、記錄、觀察,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為180°。之後我組織學生在全班彙報交流,有的小組通過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測量誤差);有的小組通過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拼成一個平角。還有的小組通過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此時我利用課件進行動態演示,在演示中進一步驗證,使學生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獲得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確是180°的結論。這一系列活動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為後繼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三、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探究新知是為了應用,這節課在練習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練習層次,共安排三個層次,由易到難,逐步加深。在應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兩個內角或一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練習內容的安排從知識的直接應用到間接應用,數學資訊的出現從比較顯現到較為隱藏。第二層練習是判斷題,讓學生應用結論思考分析,檢驗語言的嚴密性。第三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四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這些練習顧及到了智力水平不同的學生,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激發了學生主動解題的積極性。

這節課我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猜想、去探究、去發現新知識的奧妙,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