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非辨析,为政之四


【原文】‘⒉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是非辨析,为政之四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怎样管理国家,到了三十岁终于学成了。四十岁对所有治理国家的难题都想到了妥善的对策。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怎样判定人或国家的命运。六十岁的时候能坦然面对各种不同的治国思想。七十岁可以非常轻松地运用一整套治国方案来治理国家。

【评析】首先,我觉得这里的“学”不是我们今天的“上学读书写字”的意思,而是指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管理国家。这里的“学”,与“学而优则仕”的“学”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治理国家的学问。
其次,“三十而立”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成家立业”的意思,而是指学业完成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十五年的学习,才掌握了治理国家的知识。后面的岁数,也都是讲对这套治理国家的知识的不同阶段,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那样:人到了四十岁就不迷惑了,人到了五十岁就能知到自己的命运了,人到了六十岁什么意见都听得进去,人到了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不违背规矩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以前的那种理解是多么地不切实际。现实生活中三十岁就能事业有成的人只能是极少数,以此标准要求自己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挫折感。事实上,孔子三十岁不但没有事业有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孔子一身都是比较潦倒不得意的。孔子的成就,是在他去世之后,由他的弟子和其后的统治者极其文人们创造的。当然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那种一张文凭吃一生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一个人如果不能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就可能被淘汰,以为到了四十岁就能不迷惑几乎是一个幻想 。五十岁可以知天命吗?五十九岁现象已经彻底粉碎了这个可能。六十岁耳顺,也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越老越固执。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吗?没钱许多事都不能,而有些事,则又有心无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