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朗诵技巧2篇

朗读者在朗诵过程中既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在语调、节奏、停顿、抑扬顿挫等方面一定要符合语法规范和民族使用习惯,从而使听者听得清、听得懂,又要在对朗诵材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再现从语调、节奏、停顿、抑扬顿挫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处理。要朗诵好一篇作品,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则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内在含义,二者缺一不可。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语调。1.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的作用,一是呼吸换气的自然需要。二是用来表示语句间区分、转折、呼应、递进等各种关系,有助于听众理解文意。三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2.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诵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3.语速是指语言节奏的快慢变化,朗诵时的语速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是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激昂、愤怒、驳斥、申辩的地方速度要快一些;平静、失望、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地方速度要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4.语调指语句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调主要有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再次,朗诵时的态势语也不容忽视。从艺术再现的角度来说,朗诵时态势语运用得好,可以将朗诵达到最高水平。朗诵具有表演性,适当运用态势语,可加强语势,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否则会显得呆板。朗诵运用手势,要少而精,自然、果断、舒展,形体姿态要端庄大方,彬彬有礼、自如洒脱。朗诵者的目光要保持神采,用丰富明快的眼神使朗诵更生动、传神,并注意台上台下目光的交流。

诗歌散文朗诵技巧2篇

诗歌散文朗诵技巧(2):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 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 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 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 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再别康桥》与《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

如闻一多《发现》一诗: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c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作者一步步发现,一步步追问,节奏愈来愈紧,痛苦愈来愈深。最后,在沤心沥血之中终于发现,祖 国原来珍藏在自己心底。

因此,这首诗的语速应是:慢→快→慢。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 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现,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如《再 别康桥》: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

其中,下画双线部分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 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

那么该怎么处理 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 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 有韵律美。

“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 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对于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我们容易判断,那么,无标点符号之 处又如何停顿呢?

我们要明白的是,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

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 音节一拍”,如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有时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比如闻一多的《红烛》最后一节,一般性的处理可能会是这 样: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诗歌内容、意境,会发现这样的处理不太合适。

诗人借咏颂燃烧的红烛寓志, 在反复吟咏之后明志,表示要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执著态度对待人生。所以,最后一节的处理, 应有别于本诗其他章节。

这是本诗的高潮部分,每一字都非常重要,每一字都寓含作者的情与志。为了体 现每一字的力度,在诵读时,我们这样处理比较合适: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如此处理,一字一顿,一字一拍,更能准确地突出诗人的志向及志向的坚定。

总的说来,现代诗歌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它需要读者掌握一定的技 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朗读者在朗诵过程中既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在语调、节奏、停顿、抑扬顿挫等方面一定要符合语法规范和民族使用习惯,从而使听者听得清、听得懂,又要在对朗诵材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再现从语调、节奏、停顿、抑扬顿挫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处理。要朗诵好一篇作品,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则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内在含义,二者缺一不可。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语调。1.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的作用,一是呼吸换气的自然需要。二是用来表示语句间区分、转折、呼应、递进等各种关系,有助于听众理解文意。三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2.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诵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3.语速是指语言节奏的快慢变化,朗诵时的语速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是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激昂、愤怒、驳斥、申辩的地方速度要快一些;平静、失望、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地方速度要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4.语调指语句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调主要有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再次,朗诵时的态势语也不容忽视。从艺术再现的角度来说,朗诵时态势语运用得好,可以将朗诵达到最高水平。朗诵具有表演性,适当运用态势语,可加强语势,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否则会显得呆板。朗诵运用手势,要少而精,自然、果断、舒展,形体姿态要端庄大方,彬彬有礼、自如洒脱。朗诵者的目光要保持神采,用丰富明快的眼神使朗诵更生动、传神,并注意台上台下目光的交流。

诗歌散文朗诵技巧(2):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 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 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 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 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再别康桥》与《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

如闻一多《发现》一诗: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c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作者一步步发现,一步步追问,节奏愈来愈紧,痛苦愈来愈深。最后,在沤心沥血之中终于发现,祖 国原来珍藏在自己心底。

因此,这首诗的语速应是:慢→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