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励志日志

相信很多职场朋友都会经常想找一些有关工作励志的日志文章来看,那么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工作励志日志

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如何搞定不懂的工作任务

职场新人,初入职场,对工作所知甚少。但任一职场新人,都要面临工作中任务的来临。工作任务,对初入职场的员工来说,显然是陌生的。那么,职场新人该如何处理不懂的工作任务?

1.反馈和确认

要想处理不懂的工作任务,首先员工要明晰领导交给的具体任务。弄清领导交与的任务,才是顺利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职场新人,要学会跟领导主动沟通并反馈和确认,以确保接受的信息为领导所需要的结果。

小罗刚进入职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职务是新媒体运营。有一天,领导告诉小罗:“小罗,帮我处理下媒体平台的粉丝回复。”小罗爽口答疑,并将任务记在了备忘录中。但回来后,小罗发现工作任务并非他所想那样简单,开始时的不懂造成了工作任务上的拖延。而且,小罗不敢主动找领导询问,因为如果连任务内容都要反复找领导,显然对于刚入职场的小罗是不利的。

如果小罗在接到不懂的任务时,跟领导反馈和确认,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比如,小罗可以这样跟领导反馈:“领导,您说的处理媒体平台的粉丝回复,是指今日头条上的粉丝回复吗?”领导可能说:“微博和今日头条都帮我处理下。”小罗继续反馈:“您所说的粉丝回复是简单的互动还是我可根据自我意愿沟通?”领导说:“我给你回复模板,照着做就可以。”小罗接着说:“那您看,明晚之前帮您回复完毕,可以吗?”领导应允。

最后小罗可以确认下信息,如:“领导,明晚之前我将按照回复模板帮您回复微博和今日头条粉丝留言,望您放心。”领导点头默许,小罗确认完毕,并按步骤去执行工作任务。

跟领导反馈和确认,可明确自己工作范围,保证工作满足领导的要求,从而将不懂的工作更好地解决。

2.主动汇报

有很多职场新人,工作过程中不敢找领导,更不敢主动汇报。其实,这样的做法对新人的成长极其不利。

当你拿到工作任务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要主动跟领导汇报。因为你是职场新人,工作上有很多难题实属正常,领导也不会因此而将你贬低。

职场新人主动汇报有三点好处:A.让领导时刻把握工作进展,从而避免最终失控;B.汇报可以让领导提前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安排相应培训或找师父教导;C.汇报是工作积极的表现,也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契机。

小军是职场新人,领导交给他一个任务—成功拿下5个客户。每2周,小军都会跟领导汇报跟客户联系的进展。但是,最近有一个客户难以沟通,小军正是利用主动汇报的机会解决了这个难题。原来这个客户,之前因为公司部门一位同事的失信耿耿于怀,正是因为汇报,领导才把这位有历史联系的客户情况告诉了小军。小军接下来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客户心理的战术,最终用高额违约金成功与客户签约。

如果没有主动汇报,自己苦行摸索,估计小军早已被自己折磨难熬。通过汇报,领导会为你解决超出你能力的事情。职场新人,要懂得主动汇报,而不是坐等失败的恶果。

3.实事求是

有些职场新人,为了给领导好印象,对无法完成或犯错的任务遮遮掩掩。其实,这样更不利于自我品牌塑造,反而有可能让公司蒙受更大损失。

职场新人,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实属正常。而有的同事,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华,常常虚夸工作成果。他们夸大成绩而隐瞒错误,但水落石出那刻,也是他们职场生涯止步的那天。

小华刚入职三个月,领导交给他一项任务—负责复印公司的重要文件。其实,复印文件看似简单,却潜在很多隐患。打印机属于精密设备,操作不慎会损坏设备。就在复印大量文件的某一天,打印机出现了卡纸。小华以为打印机这么简单的设备,随意抽出纸张就可以。结果由于有按照科学的方法取出纸张,打印机多处感应器损坏。

公司领导需要打印东西,发现文件迟迟不出,便来到打印机房,发现打印机被损坏。领导大声询问打印机的情况,小华主动请错,并实事求是说明了缘由。领导没有当场批评小华,而是给维修部拨通了电话,说明打印机损坏的原因,现场快速修理了设备。

如果小华隐瞒事实或不主动认错,非但延迟维修速度,而且由于公司大量文件需当天处理,会给公司运营带来不良影响。

实事求是,主动说明无法完成的工作或所犯错误。这样,领导非但不会感到你无能,而会认为你值得信任,为公司减少了很多损失。

当遇到不懂的工作任务时,职场新人要记得反馈和确认、主动汇报和实事求是,这样更利于在职场中赢得领导信任。

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我们总以为自己的沟通是有效的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的沟通是有效的,其实未必如此。在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有一种情况很常见: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很优秀,很出色,工作也很尽责,但是效率总是很难得到提高。问题出在哪儿呢?

很多时候,其实跟能力和责任心无关,而是出在沟通上面。事实上,真正高效、顺畅的沟通,是非常少的。原因之一,是每个人都存在一种情况:

自己熟悉的东西,就认为其他人也应该熟悉;自己认可的东西,就认为其他人也应该认可。

我们很难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他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他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和评价是什么,他会怎么理解我的描述,针对这个问题,他会想到什么解决方案?

这样,当我们跟别人沟通时,就会不自觉地、大量使用我们习惯的用词和观念,向对方传递信息,而完全不管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这就导致了信息在传达过程中的损耗和扭曲,出现信息不对称。

为什么你觉得已经说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客户说“这个LOGO再大一点”的时候,他表达的是什么呢?他想说的,肯定不是“这个LOGO再大一点,整体的平衡感和视觉效果才会更合适”,而是“这个LOGO能不能更大一点,让我们公司的信息更醒目?”

如果设计师没有理解这个含义,他会怎么做呢?他会反复多次地对所有元素的比例和位置进行微调,在这个基础上再微调LOGO,达到不破坏整体平衡感的效果——显然这并不是客户想要的。这样的后果,就是一次次的打回重改。

而如果设计师理解了客户的真实需求,那么,他就可以采取许多“尺寸”之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将LOGO换个颜色?能不能将LOGO的位置调整一下?能不能周围的元素弱化一下,来突出这个LOGO?等等。

在许多公司,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运营无法理解为什么产品把需求否了;产品无法理解为什么研发实现的功能跟他要的就是不一样;设计师无法理解文案究竟要什么风格;AE无法理解创意为什么一直拖稿;创意无法理解为什么客户就是不满意;老板无法理解给你们这么多人,为什么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这其实就是平常所说的“沟通成本”。如果一项工作,2个人花12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给4个人,是不是只需要6小时?当然不是,很多时候,未必会比12小时缩短多少,甚至可能会增加。

原因就是因为,人多了,需要对接的信息也多了,彼此的沟通成本也急速上升——因为每个人都要跟其他所有人进行沟通。如果2个人的沟通成本是n,3个人就是3n(AB,AC,BC),4个人就是6n(AB,AC,AD,BC,BD,CD)。

如果这些沟通过程没有很好地完成,就会导致信息的不完整,引起一系列降低效率的意外。比如,小明本来应该在收到小红的邮件之后,立刻进行处理,但是他没有得到这个信息,导致邮件在这个环节拖了半天;比如,小明本来已经做好了一份表格,可以改一改直接用在别的任务上,小红不知情,导致又重新做了一次;比如,同样一个要求,小明和小红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两个人做出来的东西整合不到一起……

为什么你觉得已经说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别小看这些细节,大量的这些意外积累在一起,常常就会导致一个项目十天半个月的延误。这不仅仅是项目经理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注意的问题。任何涉及团队协作的工作,绝不仅仅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你要学会跟别人有效地沟通。

对方也许只讲了50%的话,但你能理解到对方90%、甚至100%的需求,然后把事情做到位。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身边那些优秀的人通常具备这样的素质:

他们未必在任何事情上都有过人的能力,但是他们考虑得特别周到,很多细节都能处理得很好,很多事情在他们手中,总是会省心很多。

在团队里,这就叫做默契。许多习惯了“按部就班”方式的人,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双方的需求和目的,而只是抱着“你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心态。

这样一来,只要双方的理解不是100%吻合,就势必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返工、修改,乃至于多次的扯皮。而有效的沟通以及自省,其实就是一种修正机制。它可以使你在开始工作之前,确保将双方的理解调校到同一个方向上,从而事半功倍。

为什么你觉得已经说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不同的理解,很多时候,是因为视角和层次的不同。做一个方案,执行者会去想:这个方案要怎么引入,这里的文字要怎么表达,这里用什么图表会更有效?而运营的主管可能就会想:这个方案的逻辑是否清晰,是否传达出了最重要的信息?总监则可能会想:这个方案是否符合品牌的战略和方向?是否能带来足够的收益?诸如此类。

所以我曾经提到过:无论任何职位,你一定要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他人的工作有所了解。不但对同事的工作要有了解,对跨部门的协作者、上级,都要有所了解。

这样一来,当你跟别人对接工作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他会如何理解你所说的话;会如何评价问题的优先级;会采取什么方式去解决问题。以及,他所作出的这些理解和反应,是不是你所期望的?

这也是我对新人一向的要求。每个新人入职,我都会对他们说,在完成手头工作的基础上,一定要去理解你的团队伙伴和负责人的工作。不懂就问,还不懂就再问,问完自己多思考。只有充分理解了整个团队的目标、进展和工作方式,你做起事情来才能事半功倍。

在一个职位上做久了,你的目光和思维就会被限制住:你会习惯用这个职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自己出发,建立对问题的描述框架。只有主动地跳出这个框架,从更高的高度去鸟瞰,才能提升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效率。

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你需要了解的职场法则

以下法则适用于大多数公司,当然,对于管理非常好的公司来说,不一定全部适用。

1、“变色龙”法则

保持最真的自己,让别人看到他想看到的模样

如果你加入的公司,BOSS很正直开明,那你只要努力工作就OK,做好人就有饭吃。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若面对三观不正的上司,你只做好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要学会灵活应变,“在人前说人话,在鬼前说鬼话”。

进入职场,第一时间要分清上司的类型,明白上司的需求,在三观很正的上司面前做能臣,在三观不正的上司面前说TA爱听的话或智慧地拒绝TA想要你帮忙的不正当之事,这才是优秀员工的体现。一句话:忠于明君,哄好昏君。

2、藏锋法则

不要过早和过多地暴露自己的野心

其实,我本人很喜欢有野心的员工,因为没野心的人就没什么前途,嗯,也许我们应该说得好听一点,所谓的野心在这就是上进心+企图心——说白了,就是“我很想快点升职加薪并愿意为之付出最大努力”的决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有野心,真好!

但在很多单位,蛮多的领导貌似并不喜欢有野心的下属,因为职位有限,晋升空间比较小,你能力越强、野心越大往往越容易被打压,因为你的上级担心你会取代TA,所以,对方会本能地不给你出头的机会。

对的,很多人都会奇怪:为什么自己能力更强,也没怎么得罪上司,结果却不被重用,甚至更气人的是老发现“庸人上位”?!

因为“庸人”没什么能力,更听话,在领导看来:这就是忠诚,没有威胁!

所以,如果自己能力很强,也很有野心,可以将它先藏起来,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庸人”,工作也老老实实地做好,赢得上级的信任再说。

另外,过早地暴露野心,会引起别人的逆反心理,给自己树敌,引来诸多嫉妒,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不利的。

3、谨慎法则

做事认真,不留破绽

你的每一个“不小心”,都有可能会成为其他同事在关键时刻弹劾你的把柄,因此,但凡跟自己有关的事情,都要做到“完美”!

无关紧要的小错误可以犯几次,毕竟,你没必要表现得太完美,免得让其他人觉得跟你太有距离感!但跟工作有关的所有细节,都必须面面俱到,不能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在职场上,混得好是一个基础,混得又好又久才是王道!

4、“长规划,快拿钱”法则

不要满足于被上司夸奖

尤其是职场小白,很多时候都会只满足于被上司夸奖!但一定要记住:如果你只是经常被夸,但工资总是不变甚至也没有额外的奖金,那就不算什么好事!

如果你的良好表现不能“提现”或“变钱”,那基本上就等于没什么用!缺鼓励吗?如果真的要激励,多看看鸡汤就行了,何必要等BOSS夸你?!

不舍得出钱的上司,一定不是好上司!这是真理!

正如谈恋爱一样,别听你的男票说什么甜言蜜语,如果他不愿意为你花钱,那就是虚的!职场上也不例外,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讲究利益的地方,只有让你升职加薪的上司,才是真的欣赏你!那些经常夸你但却总是没有什么实质性表现的领导,几乎都是对你耍流氓!一句话:若爱,请深爱;若真的欣赏,请TA甩出钱来!

所以,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属于你的正当的钱,尽快拿到手才是真的!

5、感恩法则

遇到懂自己的上司,好好珍惜

不是每一个上司都有责任去懂你,虽然为了做好管理,你的上司们都会尽量地去多了解你。

如果遇到了愿意培养自己的上司,要懂得感恩,你的感恩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尊重。懂得感恩的人,运气才会越来越好。

相信很多职场朋友都会经常想找一些有关工作励志的日志文章来看,那么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如何搞定不懂的工作任务

职场新人,初入职场,对工作所知甚少。但任一职场新人,都要面临工作中任务的来临。工作任务,对初入职场的员工来说,显然是陌生的。那么,职场新人该如何处理不懂的工作任务?

1.反馈和确认

要想处理不懂的工作任务,首先员工要明晰领导交给的具体任务。弄清领导交与的任务,才是顺利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职场新人,要学会跟领导主动沟通并反馈和确认,以确保接受的信息为领导所需要的结果。

小罗刚进入职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职务是新媒体运营。有一天,领导告诉小罗:“小罗,帮我处理下媒体平台的粉丝回复。”小罗爽口答疑,并将任务记在了备忘录中。但回来后,小罗发现工作任务并非他所想那样简单,开始时的不懂造成了工作任务上的拖延。而且,小罗不敢主动找领导询问,因为如果连任务内容都要反复找领导,显然对于刚入职场的小罗是不利的。

如果小罗在接到不懂的任务时,跟领导反馈和确认,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比如,小罗可以这样跟领导反馈:“领导,您说的处理媒体平台的粉丝回复,是指今日头条上的粉丝回复吗?”领导可能说:“微博和今日头条都帮我处理下。”小罗继续反馈:“您所说的粉丝回复是简单的互动还是我可根据自我意愿沟通?”领导说:“我给你回复模板,照着做就可以。”小罗接着说:“那您看,明晚之前帮您回复完毕,可以吗?”领导应允。

最后小罗可以确认下信息,如:“领导,明晚之前我将按照回复模板帮您回复微博和今日头条粉丝留言,望您放心。”领导点头默许,小罗确认完毕,并按步骤去执行工作任务。

跟领导反馈和确认,可明确自己工作范围,保证工作满足领导的要求,从而将不懂的工作更好地解决。

2.主动汇报

有很多职场新人,工作过程中不敢找领导,更不敢主动汇报。其实,这样的做法对新人的成长极其不利。

当你拿到工作任务后,在固定的时间间隔,要主动跟领导汇报。因为你是职场新人,工作上有很多难题实属正常,领导也不会因此而将你贬低。

职场新人主动汇报有三点好处:A.让领导时刻把握工作进展,从而避免最终失控;B.汇报可以让领导提前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安排相应培训或找师父教导;C.汇报是工作积极的表现,也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契机。

小军是职场新人,领导交给他一个任务—成功拿下5个客户。每2周,小军都会跟领导汇报跟客户联系的进展。但是,最近有一个客户难以沟通,小军正是利用主动汇报的机会解决了这个难题。原来这个客户,之前因为公司部门一位同事的失信耿耿于怀,正是因为汇报,领导才把这位有历史联系的客户情况告诉了小军。小军接下来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客户心理的战术,最终用高额违约金成功与客户签约。

如果没有主动汇报,自己苦行摸索,估计小军早已被自己折磨难熬。通过汇报,领导会为你解决超出你能力的事情。职场新人,要懂得主动汇报,而不是坐等失败的恶果。

3.实事求是

有些职场新人,为了给领导好印象,对无法完成或犯错的任务遮遮掩掩。其实,这样更不利于自我品牌塑造,反而有可能让公司蒙受更大损失。

职场新人,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实属正常。而有的同事,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华,常常虚夸工作成果。他们夸大成绩而隐瞒错误,但水落石出那刻,也是他们职场生涯止步的那天。

小华刚入职三个月,领导交给他一项任务—负责复印公司的重要文件。其实,复印文件看似简单,却潜在很多隐患。打印机属于精密设备,操作不慎会损坏设备。就在复印大量文件的某一天,打印机出现了卡纸。小华以为打印机这么简单的设备,随意抽出纸张就可以。结果由于有按照科学的方法取出纸张,打印机多处感应器损坏。

公司领导需要打印东西,发现文件迟迟不出,便来到打印机房,发现打印机被损坏。领导大声询问打印机的情况,小华主动请错,并实事求是说明了缘由。领导没有当场批评小华,而是给维修部拨通了电话,说明打印机损坏的原因,现场快速修理了设备。

如果小华隐瞒事实或不主动认错,非但延迟维修速度,而且由于公司大量文件需当天处理,会给公司运营带来不良影响。

实事求是,主动说明无法完成的工作或所犯错误。这样,领导非但不会感到你无能,而会认为你值得信任,为公司减少了很多损失。

当遇到不懂的工作任务时,职场新人要记得反馈和确认、主动汇报和实事求是,这样更利于在职场中赢得领导信任。

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我们总以为自己的沟通是有效的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的沟通是有效的,其实未必如此。在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有一种情况很常见: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很优秀,很出色,工作也很尽责,但是效率总是很难得到提高。问题出在哪儿呢?

很多时候,其实跟能力和责任心无关,而是出在沟通上面。事实上,真正高效、顺畅的沟通,是非常少的。原因之一,是每个人都存在一种情况:

自己熟悉的东西,就认为其他人也应该熟悉;自己认可的东西,就认为其他人也应该认可。

我们很难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他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他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和评价是什么,他会怎么理解我的描述,针对这个问题,他会想到什么解决方案?

这样,当我们跟别人沟通时,就会不自觉地、大量使用我们习惯的用词和观念,向对方传递信息,而完全不管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这就导致了信息在传达过程中的损耗和扭曲,出现信息不对称。

为什么你觉得已经说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客户说“这个LOGO再大一点”的时候,他表达的是什么呢?他想说的,肯定不是“这个LOGO再大一点,整体的平衡感和视觉效果才会更合适”,而是“这个LOGO能不能更大一点,让我们公司的信息更醒目?”

如果设计师没有理解这个含义,他会怎么做呢?他会反复多次地对所有元素的比例和位置进行微调,在这个基础上再微调LOGO,达到不破坏整体平衡感的效果——显然这并不是客户想要的。这样的后果,就是一次次的打回重改。

而如果设计师理解了客户的真实需求,那么,他就可以采取许多“尺寸”之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将LOGO换个颜色?能不能将LOGO的位置调整一下?能不能周围的元素弱化一下,来突出这个LOGO?等等。

在许多公司,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运营无法理解为什么产品把需求否了;产品无法理解为什么研发实现的功能跟他要的就是不一样;设计师无法理解文案究竟要什么风格;AE无法理解创意为什么一直拖稿;创意无法理解为什么客户就是不满意;老板无法理解给你们这么多人,为什么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这其实就是平常所说的“沟通成本”。如果一项工作,2个人花12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给4个人,是不是只需要6小时?当然不是,很多时候,未必会比12小时缩短多少,甚至可能会增加。

原因就是因为,人多了,需要对接的信息也多了,彼此的沟通成本也急速上升——因为每个人都要跟其他所有人进行沟通。如果2个人的沟通成本是n,3个人就是3n(AB,AC,BC),4个人就是6n(AB,AC,AD,BC,BD,CD)。

如果这些沟通过程没有很好地完成,就会导致信息的不完整,引起一系列降低效率的意外。比如,小明本来应该在收到小红的邮件之后,立刻进行处理,但是他没有得到这个信息,导致邮件在这个环节拖了半天;比如,小明本来已经做好了一份表格,可以改一改直接用在别的任务上,小红不知情,导致又重新做了一次;比如,同样一个要求,小明和小红的理解不一致,导致两个人做出来的东西整合不到一起……

为什么你觉得已经说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别小看这些细节,大量的这些意外积累在一起,常常就会导致一个项目十天半个月的延误。这不仅仅是项目经理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注意的问题。任何涉及团队协作的工作,绝不仅仅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你要学会跟别人有效地沟通。

对方也许只讲了50%的话,但你能理解到对方90%、甚至100%的需求,然后把事情做到位。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身边那些优秀的人通常具备这样的素质:

他们未必在任何事情上都有过人的能力,但是他们考虑得特别周到,很多细节都能处理得很好,很多事情在他们手中,总是会省心很多。

在团队里,这就叫做默契。许多习惯了“按部就班”方式的人,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双方的需求和目的,而只是抱着“你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心态。

这样一来,只要双方的理解不是100%吻合,就势必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返工、修改,乃至于多次的扯皮。而有效的沟通以及自省,其实就是一种修正机制。它可以使你在开始工作之前,确保将双方的理解调校到同一个方向上,从而事半功倍。

为什么你觉得已经说明白了,可对方还是不明白?

不同的理解,很多时候,是因为视角和层次的不同。做一个方案,执行者会去想:这个方案要怎么引入,这里的文字要怎么表达,这里用什么图表会更有效?而运营的主管可能就会想:这个方案的逻辑是否清晰,是否传达出了最重要的信息?总监则可能会想:这个方案是否符合品牌的战略和方向?是否能带来足够的收益?诸如此类。

所以我曾经提到过:无论任何职位,你一定要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他人的工作有所了解。不但对同事的工作要有了解,对跨部门的协作者、上级,都要有所了解。

这样一来,当你跟别人对接工作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他会如何理解你所说的话;会如何评价问题的优先级;会采取什么方式去解决问题。以及,他所作出的这些理解和反应,是不是你所期望的?

这也是我对新人一向的要求。每个新人入职,我都会对他们说,在完成手头工作的基础上,一定要去理解你的团队伙伴和负责人的工作。不懂就问,还不懂就再问,问完自己多思考。只有充分理解了整个团队的目标、进展和工作方式,你做起事情来才能事半功倍。

在一个职位上做久了,你的目光和思维就会被限制住:你会习惯用这个职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自己出发,建立对问题的描述框架。只有主动地跳出这个框架,从更高的高度去鸟瞰,才能提升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