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励志日志

作为一名上班族,要时常找一些有关工作励志的日志文章来看看,那么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工作励志日志

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别抱怨工作,有种你辞职

作者:吃饱了睡

同事F整天在办公室里面抱怨,抱怨自己的工资低,抱怨工作辛苦,抱怨要加班,而且还举例:我同学,人家一个月一万多,而且还不用加班,你看看我们,累得跟狗一样。

每当他抱怨的时候,我就会带上耳机,将声音调到最大,试图用音乐的声音压过他的抱怨,可是我错了,他会把凳子一拉,凑到我跟前,拍拍我的胳膊,然后声音提八度:你说我们辛辛苦苦上了这么多年学,都不如一个卖煎饼的大妈赚的多,哎。叹息完毕后之后,还用幽怨的眼神看我一眼,我能看得出来,他是希望我能附和他。

起初的时候,我也会劝说几句:刚开始起步嘛,慢慢来,别想着一下子就能赚大钱。

可是,他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而是不停地抱怨,工作上班时间抱怨,食堂吃饭时抱怨,走在路上还抱怨。他抱怨的缘由无非是成绩没他好的同学,比他赚钱多,而且上班轻松。还有一些没有上过大学的,出去做生意赚了钱,这让他很不开心,十分不开心。不停地说:我那个发小,高中都没读,现在开了一个餐馆,听说一年能赚二十万,你说我们读了一肚子的书,还不如人家一个国中生。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说道:既然你感觉现在的工作委屈了你,有种你就辞职吧。

同事F听了我的话,叹了一口气:我要是有资金,早就辞职创业了,谁没事在这个破公司干耗着,没前途。

我瞬间满头黑线,原来我一直努力工作的公司,在同事F的眼里是破公司,我很生气。

我说:去年,公司的小R不是辞职了吗,听说自己成立了个公司,生意不错,小R也是白手起家,贷款干的,你也可以贷款创业。

同事F白了我一眼,说:小R命好,赶上好时候了,就今年的经济形势,谁创业谁傻逼。

在我们的眼里,同事F就是一个傻逼,最后办公室所有的人,都懒得搭理他,因为他就像一个怨妇。

我并不是不鼓励辞职,只是不能容忍无休止的抱怨,因为没有人愿意接受负能量。如果真的有什么好的创业点子,而且天时地利人和,那就果断辞职,老板也不会拦着你不让你走。

相反,我非常认可我的高中同学Q,他大学学的计算机,现在搞APP开发,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跳槽狂魔。几乎每隔半年,一年就会跳槽一次,我起初不知道他这么折腾有啥意义,可是当我知道他每跳一次槽,工资都会涨好几千,我就非常支持而且羡慕。

同学Q从不会给我说,他打算辞职,而是直接告诉我他已经辞职了。现在他正打算自己创业。

我虽然羡慕同学Q,但是我不会辞职,至少目前我不会辞职,虽然我的工作工资不高,但是我能每天下班后,还有时间看书,写字,我感觉很满足,工资虽然不多,但是够吃,也能孝敬父母一点。

虽然偶尔老板让加班的时候,也会有情绪,但是我不会一直抱怨,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其他同事,我会很快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抱怨是不会解决任何问题的,只能让同事和老板讨厌你,远离你,老板并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多给你发一毛钱。

千万别喋喋不休地抱怨工作,有种你就辞职!

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职场拖延症

拖延症往往让你觉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让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从而忽略了职场中最应重视的工作效率。

职场中的拖延症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性现象:

待处理的工作堆积如山,索性全扔一边休息一会;

短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便身心疲惫,干脆看会手机浏览资讯;

不到下班的最后一个小时,坚决不去处理最棘手的事物....

有调查显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在职场中,这个比例的数字更大。

没有一个公司会养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更不会花耗大把的资源对这样的人进行培养,大量的拖延症患者很可能会拖毁一个公司。

但在这之前,会毁掉拖延症患者自身的前程。

作为这样一种严重现象,却无法引起重视,人们往往将工作中的不得志归结于客观环境的限制,而不是自我工作效率的剖析。

一个重要原因是,拖延症往往让你觉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让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不怕忙碌,就怕盲目。

真正想要克服拖延症,想要提高工作效率,第一步应该正视并了解形成拖延症的原因:

一、工作量大,出于对压力的逃避:

有一种说法是:“工作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形成拖拉。”可以说,拖延总是伴随着压力。

如果工作量在你大脑意识里认识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时,它们所形成的压力并不会带来消极影响。

相反的,这个时候压力与动力成正比,即在能够接受范围内的压力往往能激发人的潜能。

但是,如果工作量超过了你潜意识内所能接受的那个值,压力与动力的关系会成为一个反比曲线。这个时候压力会产生更多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强烈的无力感充斥你的周围,并大量分散你的注意力和意志力。

于是能够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被不断消耗,而与此同时,工作量却没有减少多少,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压力,形成更过的负面情绪....拖拉就此形成。

二、畏惧失败,知难而拖:

看到这个小标题,很多人会一笑而过。

在碎片化时代,闲来无事一碗热鸡汤随手灌下乃是常事,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拖延症患者都是抱怨事物太多,难以完成。

却没有多少人会说,“工作难度太大,无法完成。”

好像每个人的能力都能顺利完成本分工作似得,如果是这样,每个人都会在原地踏步,这不是客观现实。

拖延症患者害怕失败,顺理成章的,宁愿被人认为是没有下足够的气力,也不愿意被人认为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三、外在事物的诱惑大过于工作中的坚定意志:

这依然是无可避免的可观环境,诱惑来自于手机,来自于网络,来自于各色有趣的APP。

制造它们的商人们,本质上就是要费尽心思的为你制造诱惑,吸引你的注意力,吸取你的时间。

精明的商家根据人们的各种需要制造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诱惑,不断吸引着你的眼球,刺激着你的大脑。

薄弱的意志力和精心设计的诱惑之间的战争实在不对等,在诱惑的重重包围下,意志力经常节节退败。

外在事物的诱惑力是不可避免的,在它背后所反映的,是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正常需求。但人类最杰出的一点就是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并能够不断的培养它壮大它。

更何况,客观环境完全是由我们自己来塑造。一个充满诱惑的工作环境很自然的使人分心,可以选择改变环境,或者离开这个环境。

拖延症常常在我们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只有了解这背后心理机制,熟悉自我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潜意识,才能有提升并改变自己的机会。

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职场教我妥协,但绝不卑微

作者:吉田幸弘

其实每个在职场里摸爬滚打的人,都在慢慢的学着妥协,为一些事,一些同事,一些领导。但妥协是为了让我们在职场中更应对自如,绝不是用卑微换工作。我也是在不断的工作中,在不断的碰壁中得到的深刻领悟呢。

记得刚入职场的第二年,我们在晚报上做了一整版的产品广告,当时一整版的价格在7万左右吧,我做为文案和校对很认真的查看着每个字,包括每个标点符号,生怕出问题,可是问题还是来了,最重要的咨询电话号码却忘记放在版面上了,当拿到报纸的领导脸都气绿了,他直接把报纸摔到我面前,骂我是白痴。当着全体同事的面,我羞的无地自容,虽然承认自己有错,也为自己鸣不平,我为自己申辩说:“虽然我是校对,但稿子排完版,您也是最后审一遍的,您不是也没看到丢掉的电话吗?”这一说,更让领导生气了,他气急败坏的说:“你收拾东西,滚蛋。”我也很执拗:“走就走,你也得早晚滚蛋”。话是说痛快了,我也丢掉了第一份工作,后来我一同事跟我说,你当时忍忍就好了,也不至于丢掉这份工作。而事过多年又和当时的领导巧遇,并请我一起吃了顿饭,他主动提起了这件事说自己当话说话是过了,跟我说了句抱歉。

可是做为职场的新人,我丢掉了宝贵的第一份工作。这种挫折对我的影响很大,以至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说话,而对第二份工作更是战战兢兢的。从来不敢跟上司问问题,就怕上司骂。而我在心态上既要强又自卑。我和一姐们说,什么时候我也运气好,能碰到一个好好说话的上司呢。我这姐们说,你没听说呢,日本上司说话一般都很和气呢,哪怕是一个给客户上茶的小秘书,人家上司都会这么说“美女,抱歉总是麻烦你。这次的客人很重要,请给他们上茶。”我一听来了兴趣,这样的上司下属干活也轻松啊。我姐们说:“其实我也没见过。是一本叫《不懂说话,你怎么带团队》的书,都是职场中实打实的案例,就是一日本人总结的职场说话十项基本原则,上司会说话,下属会办事。从某个角度上讲是一种妥协,但绝不卑微。”

可以妥协,但不卑微。这句话真说到我的心坎上了。我原来一直想,在职场上靠自己的能力工作,绝不妥协。可是工作是一个团队做的,做事的同时也是做人。给别人留有余地,将生硬的说话方式改一改,事情做顺了,人与人也和谐了不是吗?

换一种说话方式,但绝不是“求你啦”“别跟我一般见识”的自轻自贱,而是不违背做人的底线,换一种更容易沟通的说话方式,双方都乐于接受,工作上不带情绪,大家都不累,干活才能更有效率。

观念改变了,我的说话方式也有很大的转变。几年后,我升职成为了市场部总监。当时我和我的团队负责一个超市APP项目,做技术的同事一般都不怎么会说话。记得当时团队为这个项目加班到很晚,一个下属颇有怨言。我压力也很大,做APP测试时Bug很多,心里很恼火,而下属却并不着急,还不紧不慢的喝咖啡。我真想气的揪住他,特想大声说他:“这事这么急,做出这么多的Bug,还喝咖啡浪费时间?”正当我气呼呼的准备找他时,一不小心碰掉了一本书,我低头一看,正是这本《不懂说话,你怎么带团队》。正好这本书有对这件事的应对之策。我平复了一下心情,微笑的来到下属旁边,边给他继杯,边说:“亲,这事很急,也确实没时间了,能不能帮我一起做?”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下属也很感动,那天他竟然跟我聊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工作也顺利的完成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想妥协,或者说是不得不妥协。在职场中很多事情,换一种说话方式,将“威压风格”变成“认可的风格”,做出一些不出底线的妥协,换来的是另一翻风景。

接下我就想说一下这本书,是教上司如何说话的书,我反而觉得下属更应该要看看,因为这样下属才更了解上司的心思呀。我觉得别人在碰壁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一定要看,那是为了让你自己不在同样的事情上受挫折。

假设你在工作中犯下严重失误,向上司汇报时受到了批评。作为下属,你更希望上司使用下面的哪种说法?

这两种说法大相径庭,会让下属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但实际上,两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即使向下属传达同样的内容,只要改变说话方式——即“措辞”,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只要妥善措辞,就能使交流变得顺畅,下属的干劲也会高涨。

在这里,我想讲一讲这个叫吉田幸弘,一个在职场非常成功的日本男人的经历。

如今,他几乎每天都会出席学习会、研讨会、咨询会等活动,向商务人士讲授交流和措辞技巧。

但在以前,他其实是这方面的失败者,曾因为使用下面这样的措辞,给他和下属的上下级关系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当反复犯错的下属来汇报时,他是这样说的:“够了!作为社会人你完全不合格,赶紧写辞呈吧。”

对通宵两晚才做好企划书的下属,他是这样说的:“你加班的结果就是做出这样一份无聊的企划吗?简直浪费加班费和纸张费。”

对前来汇报却不得要领的下属,他是这样说的:“搞不懂你在说什么。你母语是怎么学的?”

对犯下失误而陷入沮丧的下属,他是这样落井下石的:“大家一直在笑话你呢。”

对费尽心力提出好方案的下属,他是这样予以驳回的:“公司有规矩,这是公司的决定。”

为了树立威严,他是这样当着众人的面,对业绩不佳的下属穷追猛打的:“销售额为什么毫无起色?”“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进行角色扮演时,他一个劲儿地指摘新人的诸多缺点。

当初他以为,下属是上司的棋子,上司要想树立威严,让下属乖乖服从,就应该大声斥责,令其心怀畏惧,而夸奖无异于纵容。然而,他的态度造成了如下结果:

一个月内有四名下属同时辞职

他本人被三次降职

团队年销售额三次大幅下滑

“汇联商”(汇报、联系、商量)几近瘫痪,工作陷入困境,重要客户流失

下属对失误隐瞒不报

这样的状态始终不得好转,他又急又气,患上胃肠炎住进了医院。入院时,他深刻地反省自己,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才行,于是重新振作精神,决心改正错误。后来,他频频参加各类研讨会,还以每年至少500本的节奏不停读书。就这样,他终于彻底学会了应该如何交流。

多亏如此,他的业绩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他本人也得以升迁,重新坐回了经理的位子。从以前的“威压风格”变为“认可风格”,成效可谓显著,不仅团队离职率降至十分之一,销售额也逐年提升20%,使他连续三年被评为MVP。

最终他认识到,即使传达同样的内容,结果也会因“对方如何理解”而产生很大差别。上司的“措辞”若能轻易让下属接受,自然就会激发下属的干劲,使其主动投入工作。

基于现有经验,他将“激发下属干劲的措辞小技巧”归纳汇总,写成这本《不懂说话,你怎么带团队》这本书,由附和、询问、夸奖、委托、鼓励、传达、批评等七章构成,读者可从任一章开始阅读。

他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曾吃尽苦头,也给下属添了许多麻烦,你肯定不想重蹈我的覆辙。上司若能激发下属的干劲,使其发挥出全部实力,就能建设起一个最棒的团队。

你难道不想以此为目标,学学“措辞小技巧”吗?

我们都离不开职场,离不开职场中的人和事。而职场中不如意又十有八九,那么保持住那一二的轻松如意又是何等的重要,那么你的一二如意吗?

作为一名上班族,要时常找一些有关工作励志的日志文章来看看,那么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别抱怨工作,有种你辞职

作者:吃饱了睡

同事F整天在办公室里面抱怨,抱怨自己的工资低,抱怨工作辛苦,抱怨要加班,而且还举例:我同学,人家一个月一万多,而且还不用加班,你看看我们,累得跟狗一样。

每当他抱怨的时候,我就会带上耳机,将声音调到最大,试图用音乐的声音压过他的抱怨,可是我错了,他会把凳子一拉,凑到我跟前,拍拍我的胳膊,然后声音提八度:你说我们辛辛苦苦上了这么多年学,都不如一个卖煎饼的大妈赚的多,哎。叹息完毕后之后,还用幽怨的眼神看我一眼,我能看得出来,他是希望我能附和他。

起初的时候,我也会劝说几句:刚开始起步嘛,慢慢来,别想着一下子就能赚大钱。

可是,他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而是不停地抱怨,工作上班时间抱怨,食堂吃饭时抱怨,走在路上还抱怨。他抱怨的缘由无非是成绩没他好的同学,比他赚钱多,而且上班轻松。还有一些没有上过大学的,出去做生意赚了钱,这让他很不开心,十分不开心。不停地说:我那个发小,高中都没读,现在开了一个餐馆,听说一年能赚二十万,你说我们读了一肚子的书,还不如人家一个国中生。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说道:既然你感觉现在的工作委屈了你,有种你就辞职吧。

同事F听了我的话,叹了一口气:我要是有资金,早就辞职创业了,谁没事在这个破公司干耗着,没前途。

我瞬间满头黑线,原来我一直努力工作的公司,在同事F的眼里是破公司,我很生气。

我说:去年,公司的小R不是辞职了吗,听说自己成立了个公司,生意不错,小R也是白手起家,贷款干的,你也可以贷款创业。

同事F白了我一眼,说:小R命好,赶上好时候了,就今年的经济形势,谁创业谁傻逼。

在我们的眼里,同事F就是一个傻逼,最后办公室所有的人,都懒得搭理他,因为他就像一个怨妇。

我并不是不鼓励辞职,只是不能容忍无休止的抱怨,因为没有人愿意接受负能量。如果真的有什么好的创业点子,而且天时地利人和,那就果断辞职,老板也不会拦着你不让你走。

相反,我非常认可我的高中同学Q,他大学学的计算机,现在搞APP开发,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跳槽狂魔。几乎每隔半年,一年就会跳槽一次,我起初不知道他这么折腾有啥意义,可是当我知道他每跳一次槽,工资都会涨好几千,我就非常支持而且羡慕。

同学Q从不会给我说,他打算辞职,而是直接告诉我他已经辞职了。现在他正打算自己创业。

我虽然羡慕同学Q,但是我不会辞职,至少目前我不会辞职,虽然我的工作工资不高,但是我能每天下班后,还有时间看书,写字,我感觉很满足,工资虽然不多,但是够吃,也能孝敬父母一点。

虽然偶尔老板让加班的时候,也会有情绪,但是我不会一直抱怨,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其他同事,我会很快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抱怨是不会解决任何问题的,只能让同事和老板讨厌你,远离你,老板并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多给你发一毛钱。

千万别喋喋不休地抱怨工作,有种你就辞职!

20xx年工作励志日志:职场拖延症

拖延症往往让你觉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让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从而忽略了职场中最应重视的工作效率。

职场中的拖延症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性现象:

待处理的工作堆积如山,索性全扔一边休息一会;

短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便身心疲惫,干脆看会手机浏览资讯;

不到下班的最后一个小时,坚决不去处理最棘手的事物....

有调查显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在职场中,这个比例的数字更大。

没有一个公司会养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更不会花耗大把的资源对这样的人进行培养,大量的拖延症患者很可能会拖毁一个公司。

但在这之前,会毁掉拖延症患者自身的前程。

作为这样一种严重现象,却无法引起重视,人们往往将工作中的不得志归结于客观环境的限制,而不是自我工作效率的剖析。

一个重要原因是,拖延症往往让你觉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让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不怕忙碌,就怕盲目。

真正想要克服拖延症,想要提高工作效率,第一步应该正视并了解形成拖延症的原因:

一、工作量大,出于对压力的逃避:

有一种说法是:“工作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形成拖拉。”可以说,拖延总是伴随着压力。

如果工作量在你大脑意识里认识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时,它们所形成的压力并不会带来消极影响。

相反的,这个时候压力与动力成正比,即在能够接受范围内的压力往往能激发人的潜能。

但是,如果工作量超过了你潜意识内所能接受的那个值,压力与动力的关系会成为一个反比曲线。这个时候压力会产生更多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强烈的无力感充斥你的周围,并大量分散你的注意力和意志力。

于是能够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被不断消耗,而与此同时,工作量却没有减少多少,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压力,形成更过的负面情绪....拖拉就此形成。

二、畏惧失败,知难而拖:

看到这个小标题,很多人会一笑而过。

在碎片化时代,闲来无事一碗热鸡汤随手灌下乃是常事,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拖延症患者都是抱怨事物太多,难以完成。

却没有多少人会说,“工作难度太大,无法完成。”

好像每个人的能力都能顺利完成本分工作似得,如果是这样,每个人都会在原地踏步,这不是客观现实。

拖延症患者害怕失败,顺理成章的,宁愿被人认为是没有下足够的气力,也不愿意被人认为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三、外在事物的诱惑大过于工作中的坚定意志:

这依然是无可避免的可观环境,诱惑来自于手机,来自于网络,来自于各色有趣的APP。

制造它们的商人们,本质上就是要费尽心思的为你制造诱惑,吸引你的注意力,吸取你的时间。

精明的商家根据人们的各种需要制造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诱惑,不断吸引着你的眼球,刺激着你的大脑。

薄弱的意志力和精心设计的诱惑之间的战争实在不对等,在诱惑的重重包围下,意志力经常节节退败。

外在事物的诱惑力是不可避免的,在它背后所反映的,是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正常需求。但人类最杰出的一点就是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并能够不断的培养它壮大它。

更何况,客观环境完全是由我们自己来塑造。一个充满诱惑的工作环境很自然的使人分心,可以选择改变环境,或者离开这个环境。

拖延症常常在我们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只有了解这背后心理机制,熟悉自我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潜意识,才能有提升并改变自己的机会。